• 16

中國製汽車進步神速耶~

motolove wrote:
在中國非法的抗議 被...(恕刪)
單純論政治體制下限,台灣還是比大陸強很多的。

以前一黨專政對雖然還是缺乏很多對國民權益的制度保障,例如行政訴訟大概率也是民間人那邊輸,不過至少你不嫌訴訟麻煩且無用功,政府也不管你。但現在禁評哥上來之後,你想搞訴訟可能都先被以尋釁滋事為理由帶回去喝茶甚至拘留了。

還有以前LGBT大陸政府是不鼓勵,但辦活動講座啥的不會管,只要不上街舉牌就好,現在是辦個沙龍都會被警察關切、請喝茶了。

總之就是有從新加坡式威權向朝鮮式極權發展的趨勢,這不是好現象。

大陸的這些問題我覺得自己做為大陸人還是得承認。
sroach

kira7887這樣的說法我會信,簡單幾句看得出平實的描述 :)

2023-07-15 16:50
syydcs

但是習上來以後,人民收入比2012以前提高太多了,農村也有了醫保,以前農村老人根本不敢去醫院

2023-07-18 1:09
zothebest wrote:
早上三樓留了言,結果...(恕刪)
完全正解,大陸市場比台灣挑剔很多。

現在大陸汽車論壇的苛刻都到什麼程度了呢。

60萬台幣級別車型要有前後獨懸、100萬台幣級別要有前後全鋁雙叉臂懸吊、140萬級別要上空氣彈簧/連續可變阻尼懸吊、170萬級別要上雙腔空氣彈簧。

60萬台幣級別要有5L/百公里的經濟性或7秒級零百加速,100萬台幣級別要有明顯優於CRV6、RAV4、Tiguan的動力、平順性、轉向手感、底盤高級感、煞車。

150萬以上的車不把GLE吊起來打都叫不及格。

妥善率?對大陸車壇來說,要不就像早期福斯一樣隨便路邊一個汽修店修福斯都是順手拈來,要不就像現在大陸市場的車一樣妥善率普遍不成問題。為啥大陸人很少言必稱妥善率呢,只能說鬼知道是台灣風水不好還是車企割韭菜太嚴重導致產品品質太差。

現在大陸汽車討論對車的評價就是這麼嚴格,台灣汽車論壇還在討論150萬級別能不能有顆好點的渦輪引擎,能不能配備齊全一點。這些在大陸都已經沒人在討論了,因為100萬級別的車默認就是高級別動力總成+配備,都不知道到底為啥某些台灣網友會說大陸只看重附加配備,一看就是連狀況都沒搞清楚,明明是台灣更看重這個那個配備。
kira7887 wrote:
完全正解,大陸市場比...(恕刪)


跟中國市場消費者的"挑剔 刁鑽"
台灣消費者 我只能用 "被奴化 跟 無力 無助 " 來形容,因為他們無權選擇 ...

多數台灣人 我估計有8-9成
車輛資訊來源,就是yt 一些綜藝性的 車評 車媒頻道,或 FB標題化無腦的快資訊

10年前大家還會用電腦,上網際網路,現在台灣年輕人可能連電腦都不會用了,只會活在 FB line IG 等 嘴砲式社群,只會展秋po照的生活圈,沒人會管什麼好的資訊或汽車文化

以前比較有深度的 客觀的 UCAR ,現在主站流覽率都極速下降,01 這邊看似每篇文字一堆 數百數千字的報導
或許也是迫於廠商壓力 必需流於形式做做樣子,但其實會去看的人真的很少 , 因為台灣的車款 , 數十年來就是那幾款 , 大家都新鮮感疲勞了 ,反到是這幾年的中國車 會吸引到大量眼球

手機化後加上小市場 台灣有深度的編輯跟媒體人,早就心灰意冷,自然不會持續產出有深度的報導
台灣的車市被歐日系幾個龍頭壟斷,媒體營運都得看他們臉色,錢車廠越賺越多,但下廣告的預算卻越來越少 因為" 不需要廣告,車一樣賣的很好" 反正一年新車市場的量,大概封頂就那45萬輛
多數小媒體活不下去,只能靠微薄的 yt 分潤 茍活
過去身寬體胖的大型媒體 在手機化後時代,如電視台只能投靠執政當局,配合數位發展部 ncc ,看能不能掙取一些特別預算,這也是為何只要一有中國車的討論,點閱都暴高,台灣多數百姓對中國車的購買慾跟新鮮感也都很高,但馬上就會有一堆網軍帳號出來不斷 唱衰 抹黑 跟刻意貶低的網路手段
政治髒手操作已經伸向媒體,但多數過生活的百姓是無法思考的,只能被動跟隨和被帶風向

加上 手機app都被 ios 跟 谷哥綁架,他們沒有找尋第三方app商城的能力,更不用說能接觸到 中國汽車的媒體網站,汽車之家 懂車帝 太平洋 易車 等一票中國車媒,台灣多數人跟本不知道連聽都沒聽過
當然對中國 亞洲 甚至全球的車訊變化完全的貧乏,就容意陷入不對等資訊落差,進而被政客跟車廠財團把控定價話語權,造就了年年漲的物價 跟 車價,最吃虧的其實就是台灣被割宰的辛苦百姓

這現像真的是民主自由帶來的好處嗎? 我個人10幾年來觀察是滿悲觀的

台灣多數人因為資訊的匱乏或許還活在 jd power , lexus 獨霸的那個年代 ,但其實世界早已經產生了變化

jdpower 針對中國車的質量排行


gamr

深度![拇指向上]

2023-07-15 12:15
大陸正在奮起,不能再以過去的印象等閒視之。
說大陸是抄襲國度?人家是雙管齊下,齊頭並進好嘛!你們可以花時間去深度了解……大陸的論文質量與數量、專利申請的數量、技術研發的重視與重本等等,都是執世界之牛耳,名列前茅。

你們以為大陸還是你們想像中的低下國度嗎?更新一下自己腦袋裡的資訊吧!台灣再也不能以酸大陸來安慰自己僅存的自尊心。
小黃狗的春天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大陸在玩『上月亮』,我們還在玩『明月幾時有』。

2023-07-15 11:27
motolove wrote:
這現像真的是民主自由帶來的好處嗎


其實經過這幾年下來

我開始在想


到底什麼的政治治度才是較好的

會不會每一種地區都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文化底蘊,會發展出不同的方向

多元而非單元的政治架構才是較優解?
平安、健康最重要
t0349243
反省可以找基本價值相似的國家,不一定要找獨裁國家,就這樣,自省也要找對對象...(恕刪)


這位網友發言,是反省比較要先考慮參考對象,而非事實,一種對人不對事的概念?
老實說,您這觀念還蠻少聽到的。
老共用盡各種手段偷技術,強迫去設廠的所有公司交出技術文件,從山寨開始,鼓吹中國上太空、做電動車的台灣人要想想他們的今天是用什麼卑劣手段來的,不要只看結果就看衰台灣!
神奇的派大星

笑死人,還偷哩,不就是游泳.跑步,你做啥我做啥???你研發我付專利費叫偷???那日本汽車偷了多少美國的東西???大陸5G第一,不就別人都偷大陸的?? 只要跟火藥..造紙相關,全世界都偷???

2023-07-16 16:30
彩 雲 間

樓上說的沒錯,就是游泳跑步 你做啥我就做啥的概念。

2023-07-17 9:07
感覺還是很多人不了解中國所謂的 * 進步 *,中國的電動車發展主要是特斯拉在上海設廠,然後中國政府要求特斯拉必須要使用中國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學會各種零件的製造,因而造就中國電動車的發展,你要是要試乘過,就知道從門把到駕駛座,一堆特斯拉的影子,但是中國供應商會修改一些設計然後添加一些功能,所以你會覺得它的進步,從比亞迪到蔚來,小鵬我在左岸都試乘過,我不是說中國車就不會進步,但要認清他們的進步從何而來,然後比亞迪之前一堆自燃,連中國網友都譏諷是自燃唐,蔚來的換電車,直接電池直接掉在馬路上,中國車的可靠性需要一些時間,我也沒說就一定不好,我也買中國手機呀,進口我也樂觀其成,因為可以打壓這些歐美日台的車價,只是要現在入手,各位三思,特斯拉至少我沒聽過在台自燃,你要買中國電動車那我也沒意見
motolove

上次電池掉在路上的,是曹操出行的出租車小鵬p5,不是蔚來的

2023-07-17 1:38
gamr

销量靠前的几位,自燃爆炸0记录的只有aion。

2023-07-17 10:50
溫柔香菇頭 wrote:
感覺還是很多人不了解...(恕刪)
不否認特斯拉對培養大陸電動車供應鏈的作用頗大。

但看過華為、比亞迪、特斯拉電動機的對拆就知道不是這回事,設計思路都不同。

還有電池發展路線,陸系廠早期都用CTP,現在發展方向主要是非圓柱cell的CTC,特斯拉在中系電池廠崛起前全是圓柱cell。

還有像內裝、空調、前後驅習慣這些周邊設計肉眼可見特斯拉跟中系車完全不是一個路子。像特斯拉電池熱管理是純熱泵一體化方案,但蔚來是熱泵基礎上再加了一套電熱冗餘。

自燃風險這種東西每家車廠側重點不一樣,要說比亞迪熱失控控制做得不太好是有這個跡象,但特斯拉絕不算這方面做得特別好的,反正特斯拉自燃率明顯比廣汽Aion高。

在台灣沒見過特斯拉自燃所以比較有信心本身就不算是個邏輯,台灣是電動化的小市場,特斯拉總量更是不大,簡單說就是樣本量不具有效度,跟大陸一年500萬台以上比沒意義。
溫柔香菇頭 wrote:
感覺還是很多人不了解...(恕刪)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