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0720 wrote:我買過且現在的車就...(恕刪) 我的第一部車是F牌的國產車~(15萬公里)我的第二部是M牌的國產車~~(20萬公里)我現在第三部是H牌的國產車~~前二部直到送親友開,都沒讓我顧過路~算是非常稱職的車,現在這一部也沒什麼問題。個人選擇是個人的事,但國產車沒那麼差。如果未來有機會再換第四部,我還是會選國產車。
進口車不是一天就 忽然 逼近然後交叉也是 20 30而40 這樣的過程既然國人能消費進口車 雙B滿街跑,國產廠商面對市佔率敗退,自然要反省問題出在哪是產品力 不如人,不是消費者 沒錢。消費者認為要用更好 更安全,錢 是消費得起的(看雙b)提生產品力 進口車有的我也都給到,成本增加 售價必然提升 來看看風向如果國產廠商的改變能成功,市占率止住敗退那麼風向會改變,走向 性能 豪華的高價路線以國產的cp值,吃高利潤的豪車市場低價產品 (利潤少),就讓給進口了20年前的cefero大賣 是一個前例那時滿街美國品牌車,國產一台相對平價的電子花車就 大賣了。
kao_king wrote:車子賣太便宜並非好事(恕刪) 搞錯方向了吧,要減少路上三寶應該是把考照制度難度提升,即使考到駕照後也要嚴加監督持照者的狀況,一但有不適狀況就取消持照資格,交通違規取締也要更嚴格,以上才是台灣該做沒做到的事情,考照太容易導致駕駛人素質良莠不齊,交通違規取締非常寬鬆,導致相當多用路人有恃無恐的違規,反正警察也沒什麼在抓要是照你說的把車價提高只是變成有錢人才能開得起車,有錢又不代表他素質好,路上車少剛好他就開得越快、撞得越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