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國消費者對自己的汽車產業就超級毒舌了,東西不好傳播速度一天就透過各平台抖音快手小紅書微信傳千里。所以廠商比我們都緊張。東西有問題也不會一直有人笨到買買買,出問題維權也比我們悍的多了。
東西好就會有人討論,也才會造成大車廠緊張,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看到有人分享中國車廠的進步因為跟我們刻板認知差多了,也有人希望持續製造中國汽車品質的不如因為要持續製造品牌光環。互相競爭是正常的所以只要我們消費者不要被影響用中立的角度去評價車子,我們消費者就是車廠競爭下的贏家。
任何車廠的車都出過意外,每個國家都有劣質商品。但中國消費者眼睛是雪亮的,白花花的銀子花出去每個人都精打細算,這樣能成長的車廠我都覺得很了不起,也值得鼓勵。
gamr wrote:
进步神速吗?楼主你可...(恕刪)
https://autos.yahoo.com.tw/toyota-%E4%B8%8D%E8%97%8F%E7%A7%81%E6%89%93%E7%AE%97%E5%85%B1%E4%BA%AB%E5%9B%BA%E6%85%8B%E9%9B%BB%E6%B1%A0%E6%8A%80%E8%A1%93-%E5%A4%9A%E5%AE%B6%E6%97%A5%E7%B3%BB%E8%BB%8A%E5%BB%A0%E7%B4%94%E9%9B%BB%E8%BB%8A%E7%BA%8C%E8%88%AA%E5%8A%9B%E6%9C%AA%E4%BE%86%E6%9C%89%E6%9C%9B%E9%81%94%E5%8D%83%E5%85%AC%E9%87%8C-064319216.html
長期接觸日本人, 這國家的民族性就是很虛偽喜歡捧殺, 但講話絕不吹牛.
這幾年內燃機還是很好賣, 2022的全球銷量油車為電車的8倍, 目前電車還是太重且充電效益不高, 等下一世代電池良率提升後, 各大廠投入資源拚電動車, 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我們拭目以待.
以前小日本的车辆在白人眼里也差不多像是祖国车今天这样,但是人家的车是有超过20年的品质认证。
再来看看人家韩国现代即便有不少销售成长,但是品质跟可靠性名声依旧是不及日本车。韩国车也还是有段路要走,因此更别说祖国想超英赶美了。

整天沒在做事的屁孩 wrote:
祖国的车能不能撑个二...(恕刪)
這在過去是對的。但是電動車的進入門檻比普通內燃機跟變速箱的燃油車低得多。新進車廠可以花更多在客戶看得到的東西,自動駕駛體驗/實驗新的便利性功能/以及在外觀設計上。這些東西在中國就是拿手戲因為他們可以更快的拿到更多的客戶反饋,更快的更新韌體跟功能。
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工業設計的美感上必須透過更長時間的積累,但相比十年前已經進步不少(畢竟消費者也懂的更多了廠商必須進步),所以我不會驚訝於十年後的中國跟現在比又是另一個層次。
台灣可惜的是市場不更大,政府不扶植就會造成沒有機會試錯,而有多少公司能在一開始就全對呢。創新是需要足夠大的市場加上政府的助力加上源源的資本才能站穩而台灣很可惜兩者都不足夠。當初勇敢第一個嘗試的納智捷就是一個很可惜的例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