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爲什麽臺灣的賣的車子似乎都沒有中文名?

會上網的都是年輕人 或比較知識性的人
講點簡單英文字車名 都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也容易跟國外接軌

賣二手車那種傳統賣場 或者修車廠
很多都有用中文車名在溝通的
我是上海人,所以對北京不了解

北京是那麼多環我覺得太傻b了。。應該是建設初期沒有弄好

路其實也不是那麼平直的,是新修的緣故,某些路段車流量很大的話,路已經被壓爆了,因為超載的人很多

車流量不多的一些路,路面質量是相當不錯的

frank100 wrote:
順道問你一下,北京的...(恕刪)

frank100 wrote:
順道問你一下,北京的一環二環三環等,是怎樣區隔的??

還有台灣的道路何時可以向你們取經。又平又直。(恕刪)


區隔...打開地圖..一個快速(高速)道路圍成一圈就是一環...不過外圍的比較沒那麼明顯..前几環看地圖很明顯的
雖然兩岸關係和緩,但別忘了紅黨一向是台面上一套,抬面下一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在中國的媒體是看不到第二句的
民國103年了。。。。車廠再用中文車名已略顯俗氣。。。。不符合當今台灣車市需求
菜鳥自覺~認清輩分~不得有故做大條~一臉欠揍之行為! 希望公差~自動出列~不得有畏縮不前~不點不亮
cbhsj wrote:我上的是Mobile01

大陸市場大

限制挺多
一個車款如果沒有經過ARTC檢測噪音值及排污檢測(臺灣的排污標準應該是全世界前幾名...),就不能拿進來掛牌
而且臺灣的稅率使然,如果自己要自辦車輛進口,一堆雜七雜八的稅金加起來辦一台車的費用可能要原車車價的兩倍(含買車成本)
右駕車款更不用說了...只能用收藏或者是廢五金的名義弄進來
其實主要不能算是限制多,最主要是因為市場太小了...

頂盛期也才一年50萬台,現在更只是年求破40萬就偷笑的冏境~

市場小,相對車商就只好鎖定確認好賣的較多量的主流車款車型來引進或國產!

也沒辦法容納太多的車廠車牌來搶食!

這是跟大陸現在年破2000萬輛市場的不同生態!

不過,M型社會下,台灣還是有辦法看到一些較偏較冷的車子,還有潮流上也還是比大陸更世界化...

比如以前台灣多認定為貨車型的Wagon車,現在已經更認知它的實用與潮流評價了,還有柴油車款的接受度,這些都跟上歐洲先進地區的腳步!

而大陸地區就還是一片轎車大主流也才是高級車該有的款式&柴油也算粉少數!...

cbhsj wrote:...… 我很好奇臺灣對車輛引進限制很多么?...…
的確,漢語是一個沒那麼精確的語言,要意思表達準確的話,還是得靠說話時候的停頓 上下文 重音來區分具體意思 但是一般靠上下文的話 還是不容易出錯的。

英文其實也沒有那麼嚴密啦,德語和法語還要嚴密,我學習的時候都覺得太變態了 還分什麽陰陽性 性屬格

你說的Accent的確我也想不出翻譯,但是同理而言 水滸傳您能幫我翻譯成一個貼切的英文么?風骨您能翻譯成一個很貼切的英文么?

英語要在英語的環境、英語的思考方式中去理解它吧,中文也是如此。東西方差異本來就是巨大的,這點不像歐美那樣可以比較容易的翻譯。日文翻譯成中文還應該比日文翻譯成英文來的準確吧。

Accent 在中國是翻譯成雅紳特,的確和英文差了蠻多的,也總比翻譯成口音來的好。

車名翻譯也有很多種啊,有音譯、直譯、半音譯半直譯,甚至是爲了市場專門定製一個名字。像Toyota不會去翻譯成托幼他。。當然是用日本漢字翻譯成豐田來的妥當。翻譯也要看各家廠商的翻譯功力了,翻譯的不好會讓人大倒胃口,翻譯的朗朗上口則會更加好記。


以上都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有錯誤的話請指正了。


superiron wrote:
熱烈歡迎cbhsj先...(恕刪)
這根本不是限制吧!!!

小弟我是在公司做NVH,專門測試汽車排氣管的背壓和噪聲,國內的標準我看了下,好像是跟著歐洲走的,所以也蠻高的。

一個左駕的地區本來就不應該提倡右駕好麼!!右側駕駛的地區也不會提倡左側駕駛啊!

關稅什麽的亂七八糟的都很貴的,除非是汽車工業發達的地區,才不會去特意保護本國汽車產業。






loveeva30115 wrote:
限制挺多一個車款如果...(恕刪)
我解釋下

在大陸 柴油算是戰略儲備 因為軍工、重工業、農業等重要行業是大量消耗柴油的地方,所以中國政府不太推廣柴油車,畢竟如果有2 3千萬輛柴油車,柴油消耗量也是很恐怖的。

國內的潮流現在都是SUV。SUV視野高,空間大,在中國有些偏遠地區,路況不怎麼好的SUV就能有用武之地。開著也比較霸氣。

個人是很討厭SUV的,覺得四不像。Wagon的話能見度還是蠻高的,小弟家中開的就是R36。小弟還是比較喜歡Coupe。

大陸有款上海大眾 朗行 ,就是一輛Wagon,好像是上海大眾自己的團隊做的。雖然配置是很清水,但是買的人也很多,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antiver wrote:
其實主要不能算是限制...(恕刪)

cbhsj wrote:
的確,漢語是一個沒那麼精確的語言,要意思表達準確的話,還是得靠說話時候的停頓 上下文 重音來區分具體意思 但是一般靠上下文的話 還是不容易出錯的。

英文其實也沒有那麼嚴密啦,德語和法語還要嚴密,我學習的時候都覺得太變態了 還分什麽陰陽性 性屬格

你說的Accent的確我也想不出翻譯,但是同理而言 水滸傳您能幫我翻譯成一個貼切的英文么?風骨您能翻譯成一個很貼切的英文么?

英語要在英語的環境、英語的思考方式中去理解它吧,中文也是如此。東西方差異本來就是巨大的,這點不像歐美那樣可以比較容易的翻譯。日文翻譯成中文還應該比日文翻譯成英文來的準確吧。Accent 在中國是翻譯成雅紳特,的確和英文差了蠻多的,也總比翻譯成口音來的好。

..................(恕刪)


cbhsj

Actually, myself dose not agree with yours arguments. Japan and Korea are using very different writing system now comparing to their same eastern asian neighbor China and they are much better of from this perspective.

Japan and Korean are using alphabetical writing system and that is why they are more creative than Chines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as, even compare to themselves before the alphabetical reforms. And I also do not agree with HanYu is more better than English on linking creativity to the single syllables of the eastern luanguages,which I think is wrong direction.

The truth is that Chinese are good at counting numbers in their early age due to the advantage of numbering comparing to these who speak English. But this advantage could not hold when both of them come into the areas of mathematics where counting number is on longer a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but advantage in language itself overrules.

The results are clear. These Chinese who showed great talents in counting numbers in their early age have not shown any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mathematics world. They are just simplify disappeared from what they have been widely appreciated as talented in math. They are buried by disadvantages of Chinese. Otherwise, why do not their talents shine when they are getting older?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