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汽車業代存廢之我見

我的買車經驗告訴我
跟業代是場諜對諜的遊戲
之前想買車,在論壇上一PO,隔天就有外縣市的業代留言,可折4.5萬
結果我家附近的業代,只說折2萬

真搞不懂,為什麼車價要這麼的不透明
到底業代可以提供什麼服務~
我有想到~新車領牌
之後咧,保養、保險都不用靠業代啊
下輛車來買那之賊好了,U6我還滿喜歡的
業代還是有絕對存在的必要性,只是太多懶惰的業務讓消費者寧可自己花時間搞定一切.
但是很多消費者跟長輩們買車就是求個簡單方便,這時有服務能力的業代還是有價值的!
過去之心不可得,現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
我只知道當初簽約時,賣車的業代感謝我沒殺價太多,留一些獎金給他,
信誓旦旦跟我打包票說後續服務會讓我滿意,
結果最快的是二星期,撐最久的也不超過一年就都離職了,
人都離職了也都沒主動通知我,還是我回原廠保養時才知道。
請問我能告這些人背信或詐欺嗎?

所以後來小弟買車就直接跟業代表明,
我車買了不會再找你囉嗦,完全不需要你服務,這樣你最低可以賣我多少價錢?
只有成交價是真的,其他的承諾,我從不當作一回事。
業代的存在,對我來說是不具意義的。
反正保固期內找原廠,過保固就自己找外廠。

車子這種東西都是在高度自動化、標準化的生產線上所製造出來的,
"理論上"每部車的品質應該都是相似的,
不會存在"殺價殺得多的那幾部車的品質就會比較差,肥單的車品質就較好"這種情形。

全省統一價,省去養大批業代的人事成本,
提供專業的場地展示商品,
培訓專門負責解說商品或陪同客戶試乘的專責人員,
專門的售後服務部門,專做售後服務,
公司對於各部門之責任範圍內的服務與專業度做高標準的要求,
努力控制各據點的服務水平維持一致性,
每個人只需各司其職,不需校長兼撞鐘,只需把份內工作做好就行。
進而客戶所接觸到的第一線人員,都是訓練有素的優質員工,
而不是由素質良莠不齊的業代來包山包海(小弟還遇過全身酒氣的業代接待我)。

所有部門薪資結構原則上非以銷售業績為主要核算依據(以其他指標考核),
將大幅減少下來的人事成本、管理成本支出,再反映在車價訂價上,
而不論客戶在展示中心或是在網路上下單都是統一不二價,
客戶也不需要跟業代、跟車商間爾虞我詐,
客戶不需去思考自己是否被當成肥羊買貴了,
業代也不用擔心不同門市同事間的惡性競爭,
贏了面子卻輸了裡子,滿腹委屈,再來抱怨客戶有夠機車,不會將心比心,
卻忽略了客戶買車的錢也是辛苦賺來的,辛苦程度不見得會亞於汽車業代。

個人認為絕大多數客戶購車的需求是源自於"自身的需要",再去找車看車,
而非是被業代洗腦,無緣無故莫名其妙突然買了部其實根本不需要的新車回家,
買車又不是在買菜,汽車業代應該沒那麼神通廣大吧!
所以,購車的需求強與弱,是由客戶方所決定而非銷售業代所決定;
再者,客戶對於購車品牌的選擇,絕大多數也是源自於"產品"本身的條件來考量何者適合自己,
如品牌形象、安全性、性能、外型、油耗、妥善率、車價、養護成本...等等,
因業代的關係而做選擇畢竟還是占少數。

其實個人也不是全然反對業代的存在,而是期盼車商能分工,提供更高素質的服務團隊,
讓每個跟客戶接觸環節的人員都是專業的,這些人提供比業代更優質的表現,
而不是將業代變成專門用來對付客戶談價格的工具,而忽略其他的售後服務。
賣方機關算盡的結果,換來的往往就是業代的高流動率,
在這樣惡性循環的背景下,如何能期待建立好口碑?

所以,結論是:
弱化業代的功能、不二價的堅持、專業分工、專注於提升各部門的服務與專業水平,
再將降低的下來的人事成本反映在車價上。

以上個人淺見。

vcchang0910 wrote:
樓已蓋到81了,避免...(恕刪)


跟保險一樣 我覺得保險也不太需要業務了
離職率高
收錢賠錢都靠轉帳
理賠方面 也不可能幫你爭取更多
vcchang0910 wrote:
會消失嗎? 不會,還是有人愛DIY,我在電腦這方面則是花錢買維修及時間.

這個議題根本就不成立, 因為不會發生在現實的世界上.

因為不可能所有客戶, 都會 想要 或 有那種美國時間 自己去跑那堆的手續.

只要有客戶不想自己跑手續, 業代就會存在.


換機油可比買車容易多了, 車主會自己去DIY換機油有多少, 自己去數數看...
忍不住還是來發言了 5年前還是個新車業代 靠這張嘴生活了18年
業代這職位 對汽車公司而言 是非常重要的(這次不談創造業績)因小弟現在的身份 可以幾乎沒有禁忌的說
汽車這種東西 對一般人而言 差不多是最複雜的產品了 車子有音響 冷氣 電路 引擎等一堆零件 而且 沒用完整包裝倉儲 所以 從下生產線後到交給消費者之間能有很多狀況可以出內
完整檢查一部車各項功能 至少20分鐘跑不掉 誰檢查 當然是保修 但 哪一家車商那麼有良心 用那麼大的人力去做這一塊 所以 業代為了售後客戶評分 自己也要跳下去做內
交車後出問題 或保修後出問題 業代一定會被推到第一線去當潤滑劑 我以前常笑稱我是道歉專員 我不只一次 陪廠長 經理 在烈日下立正站好 等客戶罵到氣消 不再說要上報或上法院
實例 我交的車 保修出的大錯有 變速箱或引擎或汽油箱等相關螺絲沒鎖好 導致客戶車庫被各種液體淹沒
避震器裝反 輪胎規格錯誤 定位愈搞愈爛 回來修a項目 結果bcd也很巧就壞了 還有 錯殺零件修了一堆結果原本故障也沒搞定 這都是要道歉專員上場救援內
還有 當初第一批3系列南非製造交車時 常出現乘客邊洗車與雨水滲入 明明保修已一堆同型車在排隊等改良零件 還要臉不紅 氣不喘 先懷疑客戶沒關好窗 拖一段時間再改口說只有他比較雖(這只是一例) 這也是業代的工作(保命聲明 這只是地方經銷商當時定調處理模式或我記憶錯亂吧)
還有 小弟交的車 有4部吧 交車1個月 在保修查修超過20天 因道歉專員夠努力 所以01上的抱怨文就這些呦
如果哪位大大有興趣 搜尋一下小弟在這類的發言 會發現很多包裝下的真相呦
kenandshting wrote:
我的買車經驗告訴我跟...(恕刪)
現在各大購物網 也有在賣機車,價錢透明化

也不用自己去辦領牌、保險

購買汽車跟機車的差別在哪?

vcchang0910 wrote:
樓已蓋到81了,避免樓歪,有些話寫在文章之前.

個人提出的是一種消費型態的改變非業代無用論,好比電腦強的可以光華商場點菜後DIY,獲取較高的樂趣或CP值,我以前也是這種人,但隨者工作的忙錄,我會到24購物買一台原廠3年到府收送的商用級電腦,光華商場
會消失嗎? 不會,還是有人愛DIY,我在電腦這方面則是花錢買維修及時間.

消費型態的改變是一種與時並進的結果,別扯到水電,裝潢,家電,配送等東西,難到你要自已發電,自已蓋房子,自已配送,那就回到以物易物的年代就好囉.

如果是現金或貸款,原車,保險,不趕時間,標準色,交車不限時辰,不月七八月,營業所交車,買車後無業代服務的需求為何不能以惠優價上網買車?

如果網友有特殊需求大可一樣跟業代買車,但可別上網求神單要求比照辦理,再來抱怨買車後業代就神隱.

話說回來,前一編文章大家都把業代罵翻,怎麼小弟提出另一種購車方式就被說,心胸狹窄,沒有同理心,到底版上是車友多還是業代多都搞不清了.

或許是小弟還在領Xk的薪水才顯得分毫計較,把自己的格局給做小了,讓各位見笑了,期望網大也可分享有受到業代美好服務經驗的車友的菜單,以正視聽,讓大伙自行決定要服務還是價格~
...(恕刪)


要提消費型態的改變, 我的看法是這樣

作而言不如起而行, 商業模式如像你說的這麼可行, 樓主自開一家經銷商, 直接賺大錢不用領死薪水如何.
社會就這樣, 先知先覺拿去吃, 別客氣.
標準化高的商品才有辦法不去使用業代銷售產品,

客製化或異質性高的產品,不使用業代註定會失敗,

例如...餐廳,也有很多人說不需要服務員服務,不想付服務費,

但是...目前有那一個餐廳是不需要服務員服務的呢?

自販機大國...日本...目前銷售汽車有使用自販機或網路來銷售嗎?

使用自販機或網路進行銷售的價格真的會比較便宜嗎?

在台灣...自販機的飲料並沒有比便利商店來的便宜丫,

網路上銷售的商品會讓人感覺比較便宜,是因為透明度高的關係,

產生的比價效應,但是...也未必會真的比實體銷售便宜丫,

假如你是車廠經銷商,你會讓網路銷售來的比實體店面便宜嗎?

實體店面要養業務,虛擬通路就不需要請一群人去經營嗎?

實體重業務或服務人員,虛擬重客服人員丫,

你不希望要找人負責的時候找不到人吧!
reyea wrote:
現在各大購物網 也有在賣機車,價錢透明化
也不用自己去辦領牌、保險
購買汽車跟機車的差別在哪?


網購機車,去中間化,真的有比較便宜嗎?

話說...你去機車行買機車,店家不就是業務嗎?

機車化老闆可以因為是熟人,

為了之後的維修保養費,車價算便宜一點,

網購的商品是機車大廠直售嗎?

如果不是...那也不過是把中間人換掉而已。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