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為什麼身為國產龍頭的toyota卻不能給消費者安全的防護?

loveeva30115 wrote:
問題是,美國的安全配備,不論高低規都是一樣的,所以無從比較…


以Toyota而言
Yaris、Corolla、Camry、Prius所有的車型的確都是 7 Airbags

但是RAV4
US RAV4 AWD Spec.
CV版是雙安+選配

US RAV4 2WD Spec.
CV版亦是雙安+選配
Altitude SE版更慘,除了雙安之外,連選配都不給

Toyota其他的Models還很多,我大概先列出台灣比較常見的
其他車廠也有分2安、4安、7安

如果加氣囊都不用錢,那應該真的就全部車系全部車種都是7 Airbags為標配才對...
反正不用錢嘛~~~
Gullit168 wrote :
loveeva30115 wrote:
問題是,美國的安全配備,不論高低規都是一樣的,所以無從比較…



以Toyota而言
Yaris、Corolla、Camry、Prius所有的車型的確都是 7 Airbags

但是RAV4
US RAV4 AWD Spec.
CV版是雙安+選配

US RAV4 2WD Spec.
CV版亦是雙安+選配
Altitude SE版更慘,除了雙安之外,連選配都不給

Toyota其他的Models還很多,我大概先列出台灣比較常見的
其他車廠也有分2安、4安、7安

如果加氣囊都不用錢,那應該真的就全部車系全部車種都是7 Airbags為標配才對...
反正不用錢嘛~~~ ...(恕刪)

了解了

Gullit168 wrote:
總是有人喜歡拿大市場...(恕刪)

我想價格問題要另外談
因為歐洲就不一定那麼便宜
那不一定就是市場大小在決定的

但是安全配備是因為價格問題造成的嗎?
觀念才是比較大的因素吧
就像歐洲車仍有後座窗戶需手動升降的
但台灣應該很少人能接受這樣的小客車
寧願加價買有自動升降功能的
當你認為必要時
價格因素就相對沒那麼重要
Cloudy Shiau wrote:
我想價格問題要另外談
因為歐洲就不一定那麼便宜
那不一定就是市場大小在決定的


歐洲車的售價貼近北美的車價,怎麼會不便宜
建議先去比較一下三大國民車"Toyota"、"Ford"、"VW"於這兩個市場的價差


Cloudy Shiau wrote:
但是安全配備是因為價格問題造成的嗎?
觀念才是比較大的因素吧
就像歐洲車仍有後座窗戶需手動升降的
但台灣應該很少人能接受這樣的小客車
寧願加價買有自動升降功能的
當你認為必要時
價格因素就相對沒那麼重要


的確,如果大家都很在意氣囊或ESP這一塊主被動安全的話
願意多一點錢買保險,我相信大家會對提高的售價不那麼敏感

但是現實狀況就是大家都不注重這一塊,認為非必要
所以氣囊衍生出來的售價就會變得很重要...
不管是台灣的Ford Focus/Mondeo、Honda C9、Mazda5、Luxgen S5
想要買到6安以上+ESP,幾乎都只能挑旗艦款
因為普遍的民眾根本不想要也覺得不需要這麼多的氣囊跟ESP

而車商這邊
他們認為預算有限的消費者,選擇要週邊配備的比要安全配備的人數多
寧願先給消費者 行車紀錄器、DVD、抬頭顯示器、GPS等配備去符合大多數消費者的喜好
去增加汽車銷售量
犧牲少數消費者的買單去提高企業獲利
畢竟他們是營利企業,不是慈善事業

所以才說要先有個有頭有臉的人出個大意外,讓氣囊跟ESP變成各大報或是各大說話性節目的話題
大家的觀念才會慢慢的去修正
最後接不接受這個安全觀念就要看整體媒體有多瘋狂的洗腦了


Gullit168 wrote:
歐洲車的售價貼近北美...(恕刪)

你確定歐洲車價大多貼近北美車價?

網站查例子給你看看
VW Golf R 2.0TSI, 5-door, 6速手排,18"框, 選金屬漆(歐洲要加價)
其他選配都沒選
美國福斯價格: 美金34795元
英國福斯價格: 英鎊32850元 (匯率就不換算)
非常詳細的基本標配我就沒一一對
(美國定速是標配,英國價格我還沒加)
至於那個價差我想也不用細比了吧?
原產德國的golf R對英國和美國都是進口車
像台灣的價格有些車種也和英國差不多
有些較稀有車種會更貴

Ford Focus ST也是一樣
最基本的ST1 package
美國價格:美金23700元
英國價格:英鎊21995元
標配我也沒細細比較差異

會都選這種頂級性能車比較的原因是
這類車的標配變化比較小
不然一般入門款的在英國很多東西都是選配
像鋁圈、後電動窗、前霧燈、恆溫空調等
只看起跳價格就有便宜的錯覺

北美汽車價格有部份是稅金的影響
印象中就有歐洲人想從美國買雙B載回歐洲
因為美國雙B好像也是比歐洲便宜
我一直以為美國汽車定價比較便宜是普遍認同
查過幾台車的價格也是如此
什麼時候改變了?
Cloudy Shiau wrote:
你確定歐洲車價大多貼近北美車價?


你知道為什麼我請你找的是"國民車等級"售價嗎?
因為要比的差價是跟台灣的國產國民車等級比
也就是一般人所面對的車價
所以就單單看 Focus/Corolla/Golf
看看一樣算是大市場的歐州車價是貼近北美還是貼近台灣

我不是在請您比說 歐洲車便宜還是北美便宜
(美國之前一直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國家單一市場,要跟美國車比便宜只能看之後的大陸市場)
現在是比 "北美車與台灣的差價 跟 北美車與歐洲車的差價"
看看市場大小對車輛售價的關係

至於性能車或是豪華房車,通常一碰到進口,就會衍生出很多稅金跟運費
這些額外的成本跟市場大小沒關係,因為產線就固定那幾條,這幾條產線面對的市場就是全世界
或許各國的進口商可以用不同的量換一點優惠,但是還是會碰上關稅的問題
政府不會管你車商進口10萬台車還是1千台車就會有稅率的差異
這又跟各國政府的進口策略有關
如果你想針對的是這類的車型
的確,他們跟市場大小的關聯性較低,因為他們還會有其他各種不同條件的額外成本
造就最終端的售價在大市場下賣得多的情況下卻不見得就可以比賣得比較少的市場還便宜



Gullit168 wrote:
你知道為什麼我請你找...(恕刪)

你原來是這樣問的??
原來你只針對我說歐洲車價較北美高這點請我去查資料不是嗎?
我上面的比價中
我有提到同廠牌台灣進口車的價格和歐洲車價的關係
車價其實有很多因素在影響
不單用市場大小來解釋
因為那像是台灣車商告訴你車價貴的理由

當年要買車
我比過很多車款歐洲車在英國、德國以及台灣的定價
那時的感覺就是『車商制定車價的彈性比你我想像都大』
VW touran 1.9tdi台灣當年賣得比德國當地還要便宜
或許這台是特例
其他車款有些稍高或差不多
有些較獨特的車種就高到不行
像beetle或eos這種車本來銷量也不會太高
會買得人就會掏錢
所以廠商敢定相對較高價
換言之
就是台灣在車價極不透明及特殊銷售文化的狀態下
車價都是廠商在喊
我會認為民眾會有「加安全配備就是加價」的觀念
車商應該要付及大責任
歐美新車價甚至部份二手車都很簡單就查到
也不需要在那殺價或擔心買貴

要提出這些就是回過來看安全配備價格
當吵說要增加氣囊就要加很多錢時
我覺得那根本就是藉口
英國選配頭部汽簾大約是2-3萬台幣
但到台灣一些歐洲廠牌要選汽簾就要加到5萬
這是原廠故意對台灣代理報價高還是....
對原廠來說氣囊的生產數量應該高出汽車生產數極多吧?
所以我不認為那可以用訂單量少價格高來說



Cloudy Shiau wrote:
要提出這些就是回過來看安全配備價格
當吵說要增加氣囊就要加很多錢時
我覺得那根本就是藉口
英國選配頭部汽簾大約是2-3萬台幣
但到台灣一些歐洲廠牌要選汽簾就要加到5萬
這是原廠故意對台灣代理報價高還是....
對原廠來說氣囊的生產數量應該高出汽車生產數極多吧?
所以我不認為那可以用訂單量少價格高來說


假設你說的頭部汽簾在英國售價為2.5萬
英國經銷商的利潤抓20%
也就是說出工廠價為2.5/1.2=2.08萬(可以約略計為台灣進口車商的離岸價)
氣簾是跟著汽車整車進來台灣,所以關稅、貨物稅、推廣貿易稅等等全部都會一起被課稅
2.08萬(離岸價)*1.6(進口成本)*1.2(一樣是車商利潤)=4萬
兩邊如果車商的利潤都抓一樣的%數,台灣進口氣囊就是多人家關稅,當然看起來貴很多
我對台灣的車商沒什麼好惡感,也不想替他們說好話
不過看起來倒是大家覺得國外的車商比較佛心、台灣車商一個比一個黑心

回頭看樓主所訴求的國產車加氣囊好了
就算一顆國產氣囊1.5萬好了,目前一般車型都是雙安
補到6安等於要多出6萬的成本,經銷商不要偷灌水賺利潤故意喊到7~8萬已經謝天謝地了
然到要回頭要求經銷商把這6萬塊自己吞下去嗎???
這邊還沒把ESP算進來

當然我相信這邊的人一定會說我寧願把DVD、抬頭顯示器、行車紀錄器、GPS等等配備拿掉換氣囊
問題是這部分目前在台灣還屬於少數人,車商對於為這些人去多開一個Model做銷售的意願就不高
這邊其實要稱讚福特,算是國產車中給安全配備最具誠意了,但是大多數的台灣人還是不買單
這也是為什麼和泰有恃無恐的原因
他給多數消費者更願意買單的售價、高妥善率、低保養成本及行車娛樂設備等誘因

如果今天台灣市場夠大,就算基數小但是市場的乘數大,或許有機會類似客製化做銷售
也就是大家最喜歡拿美國、歐洲可以客製化車型來數落台灣車商黑心的癥結點
但是台灣一年才30幾萬輛的市場怎麼跟歐美年銷售破千萬輛的市場比
台灣的車市因為規模較小,所以目前看起來比較像是賣方市場
而歐美比較偏向買方市場






Gullit168 wrote:
假設你說的頭部汽簾在...(恕刪)

我不太理解為何一定要在價格上打轉?
德國車對英國來說也叫「進口車」也要課稅
所以你知道台灣關稅高於英國60%?
而且英國車商其他的成本應該高出台灣許多不是嗎?
消費者再怎樣算
你也不可能真知道代理商和原廠如何談條件
離岸價格是可以談可以調整的
今天要代理和原廠談6SRS和4SRS的車一樣離岸價
我覺得不是不可能
差在代理商絕對賺的少
但那少賺的價錢絕對不是那多配2SRS的定價而應該更少

台灣關稅相對高是事實
那怎麼會不只一次出現比原產地賣得價格還低的進口車
那些多出的關稅成本呢?
代理商佛心不賺錢?
所以我之前才強調車價其中的彈性不會小
一台定價168.8萬的歐洲進口車
當年份清倉價可賣到快130萬成交!
車商連進口成本都不用擔心嗎
那時台數不多可不用擔心賣不完而想賠錢賣吧

你算了一堆
但是我想你忽略了商品本身成本不可能是你說的那樣高
本來商品價格就是包含商品本身基本成本、管銷、運送、銷售及人事
很多商品實際的成本都是低的可怕
而且商業最重要的就是量
以氣囊來說
我才不相信那個量會那麼低
所以氣囊成本一顆1.5萬是誰說的?
而且誰說經銷車商就是用6x1.5的價格去買?

只用台灣市場小來解釋現況
我不太能接受
市場小可以解釋車商為何姿態高高
但歐洲可不是一個國家
歐洲小國也不少
那些小國市場為何就願意乖乖接受標準安全配備要足夠?
政府仍是有方法可作的






Cloudy Shiau wrote:
我不太理解為何一定要在價格上打轉?
德國車對英國來說也叫「進口車」也要課稅
所以你知道台灣關稅高於英國60%?


歐盟會員國彼此之間是零關稅,您該不會不知道吧??

Cloudy Shiau wrote:
而且英國車商其他的成本應該高出台灣許多不是嗎?
消費者再怎樣算
你也不可能真知道代理商和原廠如何談條件
離岸價格是可以談可以調整的
今天要代理和原廠談6SRS和4SRS的車一樣離岸價
我覺得不是不可能
差在代理商絕對賺的少
但那少賺的價錢絕對不是那多配2SRS的定價而應該更少


你既然都說不知道代理商和原廠怎麼談條件
怎又知代理商一定可以跟原廠談到4SRS跟6SRS一樣的價錢
要是原廠價格就是固定價呢?? 再套入我之前說的關稅成本

你已經先預設立場,然後再去衍生探討,會陷入思考盲點

Cloudy Shiau wrote:
台灣關稅相對高是事實
那怎麼會不只一次出現比原產地賣得價格還低的進口車
那些多出的關稅成本呢?
代理商佛心不賺錢?
所以我之前才強調車價其中的彈性不會小
一台定價168.8萬的歐洲進口車
當年份清倉價可賣到快130萬成交!
車商連進口成本都不用擔心嗎
那時台數不多可不用擔心賣不完而想賠錢賣吧

你算了一堆
但是我想你忽略了商品本身成本不可能是你說的那樣高
本來商品價格就是包含商品本身基本成本、管銷、運送、銷售及人事
很多商品實際的成本都是低的可怕
而且商業最重要的就是量
以氣囊來說
我才不相信那個量會那麼低
所以氣囊成本一顆1.5萬是誰說的?
而且誰說經銷車商就是用6x1.5的價格去買?


老兄,你的氣囊成本只看原物料喔~~
管銷、運送、人事、庫存也都是成本阿
對後段銷售單位而言,連中盤商的利潤都算在進貨成本裡面....
所以氣囊的成本價也有分氣囊工廠價、氣囊代理商價、汽車組裝廠價、汽車經銷商價
每一段都會抓基本的利潤
只看最源頭的氣囊工廠成本價,然後直接套在終端經銷商的入手價,這樣看當然黑心

而且我是說氣囊一般的報價,並不是經銷商的成本價
除非是內部人員,不然不會知道經銷上的入手價在哪裡

而氣囊報價另外一位網友有提出來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3&t=2032962
大概就是一萬起跳,最便宜的雙前座氣囊大部分已經是標配
剩下來的就是側氣囊跟氣簾,抓一萬到一萬五的價錢都不過分
這邊算的就是消費者入手的價位,也等於經銷商原本的售價(成本加利潤)
商人出來賣商品本來就是要抓利潤賺盈餘
他們是營利企業,不是公益團體.....
為什麼一定要用入手價把氣囊賣給消費者???

而且你連車商真正的入手價成本在哪都不知道,
抓30%~50%以上的車商說黑心還過得去
但是說不一定有些車商入手的氣囊價位較高,所以利潤只抓5%~10%
這樣也黑心嗎?

Cloudy Shiau wrote:
只用台灣市場小來解釋現況
我不太能接受
市場小可以解釋車商為何姿態高高
但歐洲可不是一個國家
歐洲小國也不少
那些小國市場為何就願意乖乖接受標準安全配備要足夠?
政府仍是有方法可作的


歐盟其實算是聯邦,在歐盟區內廣義可以算為同一市場
國民普遍素質夠高,國民所得也高,相對比較可以承受多餘的支出去獲得多一層的安全保障
所以歐盟去推動一些安全備配列為標配的法案阻礙會小很多

但是台灣是台灣,這邊的人永遠就是整天歐美的月亮最圓最大
想完全複製貼上過來,兩邊市場大小不一樣,國情不一樣
台灣人民所得與車價比 已經比歐美低很多
所以一般國民對面的車價壓力也不一樣

你有錢可以想多買一點氣囊保護你自己
但是不見得每個人的預算都是那麼充沛,也不見得每個人都想要看不到的安全
而且明明國產車裡面也都有6安+ESP了,進口車的安全性更不用說
那麼喜歡安全就去買安全配備完整的車型

整天只想學歐美強制立法,不是不行
但是前面也說過了,要政府立法最好是多數的民眾對安全備配視為基本需求的意願要先行
不然也只是徒增民怨,而且剛好讓廠商趁機賺一筆安全配備的利潤價
因為一旦全車系6安列為標配,民眾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如果真的要罵擾民傷財,矛頭也只會朝向強制立法的政府

我要是車商,我反而會希望政府強制立法呢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