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Go車誌 嘉偉 : 貨物稅、關稅幾趴,大家都心知肚明,也都在等著全面減免。

Go車誌 嘉偉 ·
「貨物稅、關稅幾趴,大家都心知肚明,也都在等著全面減免。
現在所有車廠都把車放在保稅倉觀望,寧可被動等待政府發布消息。但為什麼沒有一個比較聰明的車廠,能在這個觀望期搶先降價?(那種降十萬左右的就別出來說嘴了)
你現在先降價,就算賠錢,至少能消化庫存。等到政府公佈、所有品牌一起降價,大家又回到同一條起跑線,不買你的品牌,還是不會買。
現在卡在那裡,還不如搶先降價,頂多賠個30%左右。等到消息公佈才降價,你賠的會是100%,因為車子根本賣不掉。」

==============================================================
突然想到,尚騰年初在入主寶嘉聯合時,
對於Peugeot所做的訂價策略,
應該是近期這波關稅戰之中唯一沒受到影響的車商。

打從年初尚未有關稅話題形成時,
他們就決定今年引進的新車都從20萬上下的降幅開始降價賣,
當然一部分受惠於408是油電車有節能關稅補助本來就會降,他們就順勢操作,
那知後來爆發關稅這議題後,他們根本也不怕,因為接單消化也消化不完,
客戶還一直催車子何時要進來、何時可交車~

也就是他們的成本就已經晾在那裏,客戶也都買單了,
當然是進一台就領一台出來賣,根本無需停在港口等降稅。

而我自己從業務那聽到,關稅問題初期,的確有人問過要不要先退訂,等關稅確定後再來買,
結果業務說,那沒關係,因為後面有人在排隊,您先退沒關係,訂金可全數奉還(刷考手續費除外)
結果真正退訂的人幾乎沒有,只有等不及車子來,肚爛就退掉的客戶......

而且過程中為了消化等太久的客戶,總帶還小量引進一批特仕減配、減價的408來消化想要先交車的客戶。

這也就應證嘉偉說的,先降價可以先吸引想立刻入場的客人,等到大家起跑點都一樣時,就不一定要買你的車了。
2025-09-04 9:24 發佈
如果以車商角度來說現在貼錢賣當然好, 但對消費者來說還是不好啊. 現在買只有折三成 等關稅確定後, 大家開始起跑一定會競爭(車商還要清庫存和跨年度), 你猜到時再買只會降三折嗎?
理論上是這樣
感覺是還沒喬好

在台灣
尊爵是要錢買的
不凡是要加價堆的
如果通膨一起漲價那就有趣了
畢竟認識的最貴
坑人的都自己人

我也退單轉給其他人
感謝業務阿薩力可見等車的不少
但跟稅無關
純粹想改買其他車
엉터리 많다
星光精靈

我也覺得,都亂說居多~

2025-09-05 8:48
寶獅可以全面降價原因是因為油耗有19km/L以上,符合貨物稅減免優惠的標準
所以能把貨物稅減免的成本讓出來給消費者,事實上他的利潤跟改款前沒什麼差別
不用把寶獅的策略講得那麼神
beryllus012

不好意思你落落長一大段我還真的看不懂你在講什麼,但我看的出來你的人生應該都在為了不勞而獲而努力

2025-09-06 11:49
danny7892

01的留言限制100個字,這麼短且不是文言文,你看不懂?感謝你看得出來我的人生可以努力地不勞而獲,我是否也該關心一下你的業績?[安慰]摸摸頭安慰你一下

2025-09-06 15:41
Abby1926 wrote:

Go車誌 嘉偉 : 貨物稅、關稅幾趴,大家都心知肚明,也都在等著全面減免


希望政府年底再公布,

來一波車市多殺多.

看這個月哪品牌誰成長 就知道誰已經在做了
正如大家都心知肚明,那為什麼車商還是寧可滿車也不降價? 車輛公會曾經公開表示,將影響30幾萬人口就業(後面又變成9萬,查了一下財團法人車輛研究中心也是標明9萬),好這些都沒關係,多少萬都不及全台人數。

正所謂犧牲少數換取低關稅理應考慮之事

那為什麼政府方還一直猶豫不前,論情理法都說不過去,少數就業人口就算了,還不是所謂的關鍵少數,何謂關鍵少數,回頭看台灣汽車發展史來看,理應能做出屬於自己的汽車品牌,不行也該研發出關鍵之零組件,但一直沒有,當然不能稱為關鍵少數,一直喊話,不能只看半導體,各產業都要兼顧,說的好聽就是,怎麼兼顧? 如何兼顧?

所以其實......最終不只是車商跟消費者之間的議題,政府方才是真正的問題,實則保護國產之名,多一個費字,意思就大相逕庭了,當然車商就是賭嘛,港口塞爆車我也不降價啊,反正我就賭你會繼續保護車商嘛,不然錢哪來? 然後又跟消費者課稅,贏方最終到底是誰?
遮遮掩掩, 愈描愈黑
耐心的等吧
車商都改成美國進口 我ok

關稅是雙向
kobe13794823 wrote:
正如大家都心知肚明,車輛公會曾經公開表示,將影響30幾萬人口就業(後面又變成9萬,查了一下財團法人車輛研究中心也是標明9萬),好這些都沒關係,多少萬都不及全台人數。

正所謂犧牲少數換取低關稅理應考慮之事

那為什麼政府方還一直猶豫不前,論情理法都說不過去,少數就業人口就算了,還不是所謂的關鍵少數,何謂關鍵少數,回頭看台灣汽車發展史來看,理應能做出屬於自己的汽車品牌,不行也該研發出關鍵之零組件,但一直沒有,當然不能稱為關鍵少數,一直喊話,不能只看半導體,各產業都要兼顧,說的好聽就是,怎麼兼顧? 如何兼顧?

所以其實......最終不只是車商跟消費者之間的議題,政府方才是真正的問題,實則保護國產之名,多一個費字,意思就大相逕庭了,當然車商就是賭嘛,港口塞爆車我也不降價啊,反正我就賭你會繼續保護車商嘛,不然錢哪來? 然後又跟消費者課稅,贏方最終到底是誰?


這些30萬人會因為市場經濟關係重新非配到其他的就業市場,各位真的不用操心
反倒是保護這麼久的國產汽車品牌商做不出令中華民國人驕傲的車子
才是真的很傷華國人的心吧

真的還要繼續保護下企嗎?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