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此,近年來購買中古車的人數有著逐年上升的趨勢。畢竟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購買車況良好的中古車也確實是一個相對經濟實惠的選擇。而且隨著許多中古車買賣聯盟以及相關認證的出現,在具有一定的產業規模之下,購買中古車也較以前更讓人放心。
但,這樣就真的能夠完全放心了嗎?如果我們也能夠擁有一些汽車相關的知識,在購買時親自檢驗的話,那是再好不過了。然而汽車結構那麼複雜,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一下就看出一輛車哪裡出了問題。因此,我們特別請教了CARRO Taiwan的周世民周老師來教大家如何簡單地從一些地方辨認一輛車是否經歷了事故或是泡水等問題。

我們可以分成幾個部分來判斷一輛車子的車況,除了最基本的外觀之外,就是我們今天的重點:車子的車體結構、車身號碼和引擎號碼。
首先是引擎室。打開引擎蓋後可以先看一下擋火牆上的車身號碼,核對一下是否與行照相符、字體排列是否工整、漆面有沒有異常。

然後看一下水箱架與前葉子板的地方,經歷過較重大事故的車輛,通常會需要更換引擎蓋以及水箱架,而拆卸和重新組裝的過程會影響到車頭的結構強度和耐久性,也較容易生鏽。從上面的螺絲即可辨認是否有經過更換,有拆解過的螺絲稜角會磨損,非常好辨認而且適用於整台車,是一個很好判斷的地方。

接著打開機油蓋,看看機油是否有乳化或是變色,以及油位是否低於下限或是高於上限。例如這台車大約就是在下限這個位置。

也順便檢查看看引擎室四周的鈑件、大樑、避震器後端等地方,看看有沒有被切割或是修復的痕跡,還有原廠出廠時的貼紙是否還在,並核對引擎上的引擎號碼。

再來是打開車門看看上面的封膠還在不在或是門板有沒有更換過,以及螺絲、鈑件有沒有更換過的痕跡,易碎貼紙上面的車身號碼是否跟先前看到的以及行照上面的相同。
先檢查門板鉸鏈看螺絲有沒有拆卸痕跡。若整個門板拆卸更換過通常為較嚴重事故,需特別留意。

從車門的密合膠條也能看出門板是否經過更換。原廠的密合膠條通常較硬,而經更換的門板維修廠所使用的通常是較軟的矽膠。

核對一下號碼是否與先前看到的相同。

將A柱的膠條拆起來,看看點焊的圓點是否還在,代表著有沒有被切割過或是經過鈑修,以及上面的間距是否一致(通常約為4~5公分)。

在開門查看上述項目的同時,也可以順便檢查一下這輛車是不是泡水車。其實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出這輛車是不是泡水車,像是門上的膠條、喇叭的護網、門檻打開裡面的線束,這些地方如果有泡過水的話很容易留有泥沙、黃土的痕跡。


或者是將安全帶拉到底,如果有泡過水也會有泥沙殘留在底部安全帶捲筒及安全帶末端。在拉安全帶的同時,也可以順便看一下標籤上的年份是否跟車子的出廠年份一致。


泡過水的車子座椅底下的鐵件也會氧化生鏽。

接著到了後門,跟前門類似,一樣看幾個地方:螺絲有沒有被拆過、後葉子板核對一下貼紙,以及前面提到能看泡水車的地方,安全帶、膠條等等也都需要注意。

在看後葉子板的時候也要注意看有沒有經過切割或是重新燒焊的痕跡。

打開後行李廂看看兩側的排水槽,鈑金是否有重新上膠、烤漆,或是線條不平整、焊點凸起之類的狀況,這些都代表這片葉子板曾經切割、更換過。這樣的車子要盡量避免入手,因為車體結構經過重新切割、燒焊,容易生鏽導致耐久性不佳,其中也可能有其他潛在的結構損傷。

另外,也可以彎腰看一下輪拱,看看是否有輪胎曾經擠壓到造成的痕跡。

打開備胎室看一下有沒有任何撞擊過的痕跡,或是四周的封膠還在不在。如果有異常的話也可能這輛車曾遭受過撞擊。

最後看一下車尾的底部,檢查車尾的大樑是否方正、有沒有歪掉或是被擠到過。

還有車尾的保險桿內鐵也需要注意,畢竟是第一個承受撞擊的位置,如果有遭受過撞擊的話就會很明顯。

之後,就繼續沿著車子從車尾到另一邊的車測再到車頭繞完一圈,將前面提到的所有東西再檢查一遍就完成囉!
最後幫各位總結一下要點:
看到任何的貼紙、標籤都需要核對車輛號碼、年份等等資訊
所有螺絲都要看有沒有被拆解過、鈑件看有沒有被切割或是重新燒焊過
任何左右對稱的地方都可以兩邊比對一下看有沒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