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電動車,
首先想到的是充電問題,
想了很久,覺得想法很多。
充電是個大問題,
離我桃園老家最近的充電站開車要40分鐘…
這實在有點難以接受。
(預備要搬回這老家)
在想有沒有可能乾脆把我老家常年沒用到的空間拿來當充電站,
我老家是雙戶通的88坪,蓋的時候就是兩戶地坪蓋的。
地點位於雙主要幹道交叉處,其中一幹道通往兩條高速公路,
一高:約7公里上幼獅交流道;
二高:約5公里上66快速道路,然後66到大溪下來後直接接二高。
基本上是產業道路,所有物流車送貨到我們這一帶都必走的最快路線,這一帶還有2家物流公司的營運站點,這區域也是上班族每天上下班必要道路。
看了看我老家1F沒使用到的空間有大概60坪,
不知道這樣適不適合開充電站?
若不適合,
那我想,有沒有可能家中裝設充電設備@@?
這樣就沒有充電麻煩了。
不然租一塊地,他無土地成本,只需要出設備成本,所以拓展很慢
覺得這個條件非常不好,無償使用土地成本是有點誇張了,至少要分擔點租金
今天有分擔點租金,相信超充拓展速度一定快
特斯拉就是兩種
你出地,其他所有東西他都包,電費也是他出,你從週邊設施去賺
另種,你要賺充電費,你申請用電或本身就足夠用電,變電設備自己出
他只負責充電樁設備,之後特斯拉跟你去分充電費
也可以找其他第三方廠商
很多家也都是因為自己的地才有充電樁
不然某些品牌的充電站其實也不多
快充的話不計入土地成本,台電拉高壓電線到充電站,成本約150萬元,一個充電樁,搭配兩支充電槍,成本約50萬元,一個快充電站五個充電樁僅提供十部電動車充電就要花費250萬元,加上高壓電線就要400萬元 資料來源: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
憑個人財力是很難撐住這成本的(就算蓋起來了你想多久回本?),所以一般都是法人公司在做
慢充的話便宜很多,附近有220V電源的話,架一支充電樁現在應該不到5萬,但是因為充的慢所以要搭配周邊設施或者景點
例如有逛街購物的商場或是名勝風景區,讓人願意停留2個小時以上
看你文章也看不出來有什麼吸引人停留的優勢
所以還是別想了,自己老家裝一支給自己充就好
目前的充電場域建造成本, 平均約 NTD8/W(含土建/電力系統改造及充電樁)
如果要建一個1,200KW (單樁, 功率60KW, 20台)
固定成本總投資大約 8*1200KW= 960萬
變動成本為營運成本, 平均估約 NTD1/kWh
充電站使用壽命以5~8年, 殘值率0% 計算,
若充電椿每天的平均利用率為9%, 每kWh定價為10元.
這樣都要3~4年才有可能回收.
目前聽說有幾個大型的場域都還在虧錢,
所以做充電場沒想像中的好做, 如果想單純靠充電賺錢是很難的.
分析中提到, 現在包含特斯拉, 在做的都是充電+週邊來賺錢,
例如跟星巴克合作, 充電時大家會去買咖啡, 就能賺點錢.
或是跟大賣場合作. 這樣的模式在演進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