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買車的時候並沒有想到車內空間對於有小孩的家庭那麼重要,一開始設定的條件是要安全,好停車,省油,妥善率高,二手價不能太差,保養便宜,這些條件林林總總加起來,我考慮的幾乎都是緊湊型的小車,後來選了CT200h,油耗 安全 停車方便性這些都沒話說,但是在二寶出生前空間已經幾乎不夠使用的情況下,二寶的出生,更是讓我們出門前耗在取捨的時間又增加了…
解決辦法一: 增加空間(換車) 心中的小惡魔蠢蠢欲動,但預期到小孩出生後未來的開銷,這選項只存在腦海中一閃而過就不敢再想了。
解決辦法二:減少主要用品的體積,這個方案的花費相較於換車,在經濟上相對可行,於是我就朝著這個方向進行了。
我們家庭出門最佔空間的東西主要有以下幾樣:
1.嬰兒推車 2. 安全座椅 3. 浴盆(新生兒出門過夜時使用)4.冰箱(出門時攜帶飲料或水果食物時使用)
推車跟汽座是出門必備,汽座的必要性我想不需要爭論,任何一對重視安全的父母應該不會沒有使用汽座載小孩出門(我從小孩出生至今沒有一次例外,我兒子連摩托車都沒坐過) 推車則是短程出門不一定要備,但幾乎每次沒有帶推車出門都會遇到必須要用到推車的狀況…
新舊推車對比:(不好意思,這不是CT200h的後車廂 這台是我爸的PRIUS 2 CT的更小)

新舊汽座對比:

原來的浴盆很早就因為空間問題買了折疊式浴盆,所以浴盆不在這次的更換目標內,至於冰箱,雖然保冷袋就可以取代,但為了空間利用極大化是後來我還是買了好市多的折疊式冰箱:
摺疊前: (這才是CT200H的後車廂,有夠小吧...)

折疊後:

原先的恩典牌推車MERISSA 放入後車廂的樣子:

放進去後其他東西就只能找空位塞,原本一家三口出門行李箱還可以放在副駕駛座,二寶出生後東西更多就算了,老婆只能讓出後座的位置坐到副駕,為了放推車,行李箱只要大於二十五吋根本就沒地方放了(但行李箱太小又放不了東西...)。
原先的恩典牌汽座80211a(好像某個通訊協定的名稱)

原來覺得這張汽座在空間上影響不大,只是每次安裝要把安全帶拉到最長綁好綁緊非常耗時間,真正決定要更換的點在於.有次要載朋友,想說先把汽座拆下放到後車廂,結果:…. 因為後座還有東西,放不下...(如上圖)
當時還住在五樓頂加沒電梯的頂樓,要扛著近十公斤重的汽座上樓再下樓實在是體力上的巨大考驗(有一次扛著它撞到樓梯扶手,汽座內的保麗龍竟然就斷了一角)

加上安全帶式的拆裝真的相當不便,而且臨時在外要載人也不容易拆到後座放,基於以上原因,所以我決定要把汽座,推車
通 通 換 掉
接下來就是要設定條件了,
1推車
迷你推車一開始的首選當然是 BABYZEN YOYO ,但是萬把塊的價格一次就排擠掉了其他東西的預算,所以我們先海外買了...類似的推車(簡單說就是山寨...不過預算夠的話請支持正版..但是如果有像我一樣龜毛的要求的話,可以考慮我下面介紹的這台推車,除了更方便好用之外,還可以省下一隻APPLE WATCH 的錢...題外話 我真的把省下的錢拿去買了AW3...):

這台推車真的很好用,畢竟是山寨 噢不 參考 知名品牌的功能,連收折方式都一樣,但使用到現在有兩個小問題,現在我們帶二寶出門,大寶就會退化的說:那是我的推車,二寶坐推車,大寶就鬧著他也要坐,所以我們出門還是只能帶兩台推車,但是不論小的坐在哪一台上面,大的就是要坐那一台,因為那都是他的推車,問過大寶是否可以把推車給妹妹用,他慷慨地推出了他已經坐不下的牛噗噗推車 如下圖:

所以已經知道只要他還坐的下,就不可能讓妹妹坐推車自己用走的...所以出門帶兩台推車幾乎變成我們的習慣了,雖然試過帶背巾加上一台推車,但是大寶曾鬧著要上背巾…
為了肩膀著想,所以還是要再找一台推車,但體積要一樣小的,曾考慮過買一模一樣的,但這台仿YOYO並不是沒有缺點,
第一 收折要有一些技巧性和運氣(因為有時前輪會卡到要橋一下) 且無法單手收折(因為要先雙手把扶手下折後,再按下推車下的按鈕收車)
第二扶手在大寶的”正常使用下”已經報廢了(雖然YOYO好像也沒有扶手..但扶手很重要阿,尤其在經過階梯或有落差的地面時。)
第三 剎車要煞很好煞,但是要解除,必須要把腳伸到裡面,在一定角度下才好踩,或是鞋尖由下往上勾,我的皮鞋就因為這樣上面已經有數條刮痕了,所以下一台推車我希望是剎車跟解除都是用腳踩(而不是勾)

第四 這台當初寄來的時候那個味道真的讓人不敢恭維,不過因為便宜我多洗幾次就算了...
總和上面的幾個因素,我也沒有要再買一台一樣的,雖然以這個價位來說這台我真的還算滿意,但是如果有台推車可以有這台的優點,而且把上述的缺點改良,我真的會非常地想要給他換下去,而且如果再買一台一樣的(還是想過直上正牌的),就算顏色不同,也擔心大寶這醋桶不知道何時會發作。
2.汽車安全座椅
CT200h有isofix這件事情我在選購時就已經知道,而且我在大寶還在肚子裡面的時候就已經在找isofix 的汽座,但人算不如天算,恩典牌有時來的非常奇妙,當你有舊的不用而馬上買新的,家裡面勤儉持家的長輩們就會把你釘在牆上,所以我只好先使用,直到累積了足夠理由後再更換也比較不會被念,因為你有先聽他們的話先使用,現在有了一個更大的理由(不換汽座就換車..真的是理由),而且他們也經歷了安全帶汽座的不方便(全家只有我一個人裝了不會過度搖晃,或者正確地說 只有我會裝…) 所以對於新的汽座,除了體積,重量,材質(不要保麗龍),最重要的就是isofix… 就是要更安全啦!!(其實要好裝 而且不用每次都我裝才是我的心聲。)
在幾天的爬文下,發現台灣市面上可以選擇的isofix座椅在這幾年的發展下雖然有比較多的趨勢,但是在台灣通過認證的選擇仍是少之又少,當初大寶出生前去百貨公司挑,通過台灣安規認證的就只有個位數的選項,但這些安全座椅的重量幾乎都偏重,我無法接受,找代購海外購買我曾經考慮過,選擇多,又相對便宜,但我沒有看到實體裝上車子的模樣,與放進後車廂的樣子,我實在沒辦法憑著圖片與規格尺寸表去想像裝上後的樣子,而且材質又看不到(我不要保麗龍啦!) 代購的話花了大錢買了有任何問題我都求償無門,味道材質問題好解決,如果真的發生了意外,因為座椅的品質問題而導致小孩有個萬一這點我無法接受。 所以我就只能找台灣有通過認證的廠商,至少通過台灣的安規測試我也能比較放心(除了出了事情我有人可以找,至少保固與一些安裝清洗上的小問題我可以很快的解決)
因為這些龜毛的需求,這想法出來後到二寶出生至今已經快滿五個月了(二寶2017/9月出生 其實在發文時已經滿五個月了) 都還沒有進展…
不過有的時候緣分就是如此巧妙,推車跟汽座的問題竟然在一次高速公路塞車,我改走替代省道時,路邊的一間不起眼的小店(老闆娘歹勢 應該說是精緻)
一次解決了
這間店長這樣:

在台十九線的路邊,要是沒有停這紅綠燈我就會這樣子給它忽略過了…

聽說通常不會有人顧店 因為要帶小孩所以都在對面的住家,要打電話才會過馬路來…
產品有保產險跟台灣的安規認證:

店內的陳列和產品:





還有一台大型的豪華推車:

不過看到重量和體積後我完全沒有考慮就是了,這種產品適合開大車住電梯大樓的用戶,不適合我們這種小車小戶的...
他們的推車跟汽座真的讓我滿意到願意花幾個小時的時間來廢話連篇,跟大家介紹這對年輕夫妻的用心,讓我有這麼好的產品可以使用,其實這品牌如果是知名度很高的品牌,我也不會費心打這麼長的開箱文,但這品牌真的太少人知道,連我也是剛好從這條路經過,又剛好停了這個紅綠燈,才會知道有這麼好用的嬰兒用品,來解決小車爸媽的問題… 好了 話不再多說 看一下我入手的汽座和推車吧

大小跟現有的BABYZEN YOYO(山寨)差不了太多,重量也差不到一公斤,但收折的便利性讓我非常訝異,這是我目前少數用到可以真正單手秒收的推車 收折後

向左推開安全扣..壓下按鈕..像騎摩托車催油門一樣往前轉.. 就收起來了..

展開方式也很特別,雖然要兩個動作,但可以單手完成,釋放推車左邊的安全扣

提起握把往外甩 兩個動作就完成了..

大創買的杯架不用拆掉也可以收車 這個杯架對我而言有大大的用途等一下再說明:

由於需要扛著推車爬樓梯,我自己diy 了一個肩帶,平時使用可以收在底下, 收車時拉出就可以背(後面亂到爆的背景請忽略)

,我覺得可以建議廠商加條背帶使用(我還真的建議了,他們很認真地要考慮我的方式),不過要自己diy 也很簡單 找兩個螺絲規格如下(建議使用不鏽鋼的)



鎖點在推車置腳的旁邊:

(平頭或尖頭皆可,平頭比較不會破壞車體) 鎖上(圖) 再找一條沒在用的包包肩帶勾上(圖) 就完成了(圖)
加上收納袋時也可以肩背(滿意中…)
加上我DIY 安裝的背帶,套上原廠的收納袋的樣子,這張圖我沒有施力推車也可以穩穩地站著喔:

收納時可以直接放在後座置腳處

,不用占用寶貴的後車廂空間,輕裝出門也可以直接放後車廂,不用像傳統推車一樣拿推車時還要移動其他車廂內的東西


再來就是我很讚賞的部分了
置物空間:

後方可以直接把預備的背巾雨傘等東西放入,收車時不需要取出也可以收車

下面的寬度也比較YOYO寬,而且下袋的下方不是全軟的喔,是有支撐的,不會因為放重物而導致下袋磨到地面,這點細節我很讚賞。
新生兒頭枕固定套

紅綠分離鎖定與解除踏板(踩紅色的,綠色就會跳起,反之亦然)

這完全符合我要求的,不管是煞車或是解鎖,只要往下踩的一個動作就可以了,而且兩邊的輪子會同時鎖上跟解鎖,跟舊式的推車要分開踩兩邊的剎車與用腳上勾解鎖不同,也跟原先要伸進去往前踩或是上勾的方式不一樣,真的方便很多!!!
堅固的車體(聽說是航太級的鋁合金),這點我用實際的圖說明,平時推車後面我會加兩個勾勾勾東西,但這種不能太重,否則推車容易傾倒,但初一出門,我們還沒放小孩時先試著勾上包包,竟然沒倒

放小孩時...

扶手的材質

竟然是鋁合金管!! 跟其他只是塑膠 甚至是軟橡膠差很大,如果有經歷要抬推車上樓梯的爸媽應該都知道我在說什麼...穩定性真的有差...
五點式安全帶(可以鬆開肩帶改為三點式的,不過新生兒建議還是用五點式固定,尤其是會翻身後。)

扶手帶

這超方便,有時小孩會抗拒的不上推車,甚至放上時給你從推車上金蟬脫殼
多了這條帶子就可以放小孩後從容的綁上安全帶,甚至有時貪方便,不綁也是可以用(放大寶時...)
網狀視窗:(平躺時)

坐起時:

不像舊的推車是塑膠布,用久了皺皺的也不透氣..
新舊推車煞車對比:

新舊推車體收納積對比:(傳統日式推車)



而且收車時不管角度是平躺或是坐起,直接可以收車,不用像舊的推車平躺狀態下還要立起坐椅才能收車,下回使用要平躺還要多一個動作。
推車脫光光:
現在總共有五台推車... 可拆洗到脫光的只有這台...下袋我沒拆,因為接觸不到小孩肌膚,所以我也懶得拆洗了..

這台推車堪稱目前為止最滿意,比起我使用過日系的combi Aprica (都是雙向秒收)
及買奶粉贈送的小車,在收折收納方便性上真的非常滿意,尤其一手抱小孩一手收推車的情況下這台是目前滿意度最高的..
目前配件一覽:
二寶在推車上的樣子:

(這個杯架是我拿來放風扇用的,角度剛好可以調整,吹頭吹腳吹上吹下..)

冬天可以用大創買的毯子夾固定毛巾:
看我們家妹妹開心的...

也可以放上大寶的水壺:

大創買的鞋夾跟掛勾:

提籃:

加上提籃後的樣子:
(這提籃有老闆娘夫妻的用心,為避免失焦我有空另打一篇專文介紹...)

第一個使用提籃的當然是大寶...先確定他是否能夠使用,直到被卡住後才心甘情願地讓給妹妹..


推車部分先到這裡
下篇接續汽座還有總結...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