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也將換車的同事問我最後買了什麼車,我很喜悅地告訴他最後的選擇。他一臉吃驚、不屑的樣子,讓我很難過。於是我們開始辯論。(文末會揭曉我和他的車型)
拜讀小惡魔諸位先進的文章,是這二個月最讓人投入其中的網路活動。感謝MOBILE01,讓我閃過許多地雷,很快地找到目標,然後做出選擇,進一步為資本主義下的經濟活動做出具體的貢獻。
後現代主義告訴我們應該要多元而開放地創造、接受觀點,這種特徵大致反應在論友選擇座車的角度。
相當多的論友將馬力、扭力,視為選擇的第一要素。以「胚」車為尚,以「砲」為號。小弟很疑惑:在台灣,除了機場跑道可以加速至三百公里準備起飛,有哪個地方可以展現您的「飛行」速度?在監視器、測速器、龜車、三寶、路面坑洞、警察與多雨潮溼的環境,直上雲霄的馬力有用武之處嗎?
還有一些論友將車輛外型列為重要考量。的確,在圖像時代,視覺印象是選擇的重要因素,說得學術一些:這是自我療癒與「符號」構建的重要條件。但小弟也很疑惑:一般是坐在車內開車的吧?那麼空間需求是不是應該比外型重要些呢?
養車修車很花錢,耐不耐開更是重點。不可諱言:經濟因素是購車的重要考量。許多人瞧不起神車,恰好小弟家中有一台神車,父親、弟弟有擁有另二大國產品牌車。這三台車就算有諸多的悲哀,但是保養維修上的花費,讓我們相當放心,直至現在三台車皆超過十年,仍送至原廠維修。神車之神在於永恆:它的確耐開;神車之神在於慈愛:它不會讓你傾家蕩產。
交通工具的本質是什麼?應該是安全地運送人們至異地。所以安全性與妥善率才應該是最重要的考慮。理論上,鐵路運輸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我不相信有台灣有哪一台汽車的價格會比自強號貴)但是加入效率因素考量,汽車、機車、腳踏車成為必要輔助工具。實務上,藍寶堅尼與酷比具有相同的效率。所以,回歸交通工具的本質:安全與妥善,應該是選擇的重要因素。
很可惜:某牌神車有很高的妥善率,但是安全性較差。進口車有很高的安全性,可是價格(前面提到的經濟因素)與妥善率(其妥善率要用大把的銀子來維持)總令人擔心。
在論壇上經濟實力雄厚的論友車載斗量,很遺憾我只是受薪階級,遠不能與之比肩。幾經思量,我還是選擇安全性。我很愛家人,我還想健康地活著,多看看這光怪陸離的世界。雖然,安全性需要用較多的金錢來換取。但是,經濟學告訴我們:貨幣也是一種商品,只有進行交換,才能顯出商品的價值。
同事現車:馬自達,626。
同事預計換車:豐田或日產。
配備家人:配偶與二個小孩。
我的現車:豐田,阿提斯。
已訂購:賓士,B180。
配備家人:配偶與一個小孩。
.....................................................................
我個人喜歡Lexus IS 300h,可是女王不喜它的空間。
考量大致如下,請諸位參考:Audi的二手價較差,福斯的泡水車事件讓我很不爽。BMW的妥善率堪憂(親人、師長共四位車主的心聲)。Volvo的維修費很高。豐田已經開過了,不想再開一台。本田雅歌貴得不像話。日產很好,但是家人心理上有裕隆的陰影。韓國車,嗯,下輩子吧。不考慮休旅車,因為家中車位停不下。女王對b180的空間很滿意。由於她是新車的主要使用者與付款者,就依她吧。
......................................................................
買完剩不到三十萬現金,我也有點緊張。不過,房貸已經繳完,又不用上繳孝親金。想說每個月都還有穩定收入,存個幾年,水位應可以回復安全線吧。
.......................................................................
小弟沒想過要將自己的價值強加在諸位身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如果我能成功地灌輸什麼觀念給諸位,那我早就發了。我的確無法領略駕駛樂趣,安全地抵達目的,就已經是最大的幸福。某位論友講得很好:B180只不過是國產車的價格再多一些(他說吸一口氣,很棒的寫法)就可以了。又有人對我講述後現代非常不爽。我只能說你的表現非常「後現代」。「被砲」不會高興,但也沒什麼不好。多了解大家的觀點,對我下一次購車會有很大的幫助。小弟感謝諸位的留言,仔細閱讀,真的頗有鼓舞、啟發。最後,有人質疑為什麼要跟買國產車的人解釋買進口車的理由。因為,他是我的同事、我的好友,我重視這段友情。
..........................................................................
被砲,意料之中。看到論友提醒車子的性能很重要,或是駕馭的樂趣無可比擬,或是有其他更好的選擇(暗示小弟資料收集不夠),這些都讓我深思。還有更多論友說:愛自己所選的,不要在意他人眼光。言雖淺,意卻深。我相信未來還會有買車的機會,諸位的指教會讓我下一部車更好。但是有些論友的言論就讓人感嘆。父母不跟小弟拿孝親金,主因是他們很溺愛小孩。另外,他們的收入比小弟夫婦還高,怎麼拿得下去?存款是B180的八倍可以買賓士,不叫炫耀?買完賓士存款剩不到30萬叫炫耀?這是什麼道理?小弟我不相信每個買車的人,他們的存款都有車價的八倍。難道他們都有「品牌迷思」?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