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近板上好像很多人在討論車子跟房子的問題?
到底有了錢要買車好還是買房好?
長輩有一句話常說有土斯有財,所以在4,5,6年級生,大家都會以房子會出發以及考量點.
但是現在房子,動不動就要個千兒八百萬的,我一個月薪水才幾萬塊怎麼賺都不買不起房子.何況頭期款還要兩成尤其我又是住在台北市我也沒有富爸爸?如果換成是你或者妳,妳們會有甚麼樣的建議方法可以建議的呢?
"開最便宜的汽車;但買最好的房子,在經濟實力允許的情況下" (出處)
這句話真的涵義滿深的,直到最近幾年我才開始體會到...至於養一台車一年會花多少錢,最近我正好做了詳細的統計,結果可能會讓你很意外,因為不含汽車的折舊、一年約跑一萬公里,平均油耗12的車,一年下來的花費大概是七萬元,如果包含汽車折舊的話就更驚人了。詳情請參考 http://yiwei911.blogspot.tw/2013/02/blog-post_2.html
yww wrote:
如果包含汽車折舊的話就更驚人了...(恕刪)
房屋也是折舊資產!
不折舊的是土地
把錢放在房地產上,我們真正投資的其實是土地,而不是建物
很多人以為買房等於投資,買房只有增值沒有折舊
這是很錯誤的思維
建物是會折舊的! 建物的實際價值是隨時間遞減的!
上市建商中好幾位董事長年輕時都是兩袖清風
營建天下是當初白手起家一拳一腳打拚出來的
他們年輕時也像一般民眾一樣背著銀行貸款去做房產
但不是像一般民眾買別人蓋好的黃金廠辦或奢華住宅坐等增值賺價差
而是獵地~獵地~再獵地........
不斷的獵地!
而後委託營造業者蓋房,代銷公司銷售
賺到的錢再拿去買地! 用複利效果逐年增購土地
他們完全知道能賺"翻身大錢"的
既不是會折舊的建物更不是只能抽成數的仲介生意
而是土地投資
素地有各種可能性 (或許是廠辦,遊樂區,停車場,物流倉庫,加油站,觀光農場....etc)
別人蓋好的建築卻限制了土地功能,更不用說建物有持分因素時還會嚴重阻礙土地未來的發展(例如都更)
========
能夠不斷流通並產生複利價值的東西,才有資格叫資產
這是百億身家的營建業老闆們所買入的
現金長時間淨流出卻不能創造複利,只能稱為負債
這是我們用人生三十年償貸所買入的
窮爸爸富爸爸書中的一句名言 : "中產階級買入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一語道破其中的奧妙
股神巴菲特在這幾年黃金多頭中一直沒有投入資金操作獲利
因為他相信資產的價值來自複利
而非交易市場本身走勢長多或長空
如今的黃金崩盤證明其眼光確實長遠
房市跟黃金一樣走過長多歲月
但它的價值跟黃金一樣都只來自於交易市場的評價
而不是房產本身具有什麼創造力或無限可能性
並不是說現在買房賣房會賠錢
賣房轉手還是會賺
只是錢進房市的你應該要知道
你賺錢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你持有的房產的確有這樣的真實價值
而不過是因為市場持續走多,給予的評價也持續虛高罷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