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r4812 wrote:
我說一個親身體驗:
我看了原價屋網頁上的商品, 挑好我要的東西,
結果到了店裡, 店員跟我說沒貨了,
然後推薦我買其他更貴的類似商品,
當場我沒多想就答應了.
回到家裡想到這不就是 "二手車行" 常用的招式嗎
先在網頁上(或電話中)表示有便宜的車, 而到現場後,
再跟你說車子剛賣掉巴拉巴拉的, 然後推薦你更貴的車子.
當然原價屋把規則都寫出來, 但這個規則只單方面對它有利,
很多網友都說它就是這樣(你們也不必舉其他商家來證明天下烏鴉一般黑),
然後看你接受不接受. 我尊重他們的看法,
但一個商業模式本來就是可以批評的東西,
這不只是原價屋, 會如此很多都是消費者縱容的後果.
我只能說DIY 業者是給會玩的省錢的,
不是給任何路人甲方便的,很多東西都不會大量進貨,
例如一咖上萬元的機殼,除了機殼專賣店外,一般零售店都有自己的庫存比,
假使你運氣不好早上遇到一個先把東西買走了,你下午才來買,當然沒貨,
那種高單價機殼 一個月有沒有賣出一個都難說,你要業者囤幾個貶值?
而且不是每間店都有財力囤貨,囤貨要有空間,算坪數,算租金,
一線戰區的租金 也不是鄉下工業區廠房那樣一坪幾百幾千元再算,
是一坪幾千幾萬元再算
聰明的都會先網路下訂,在等通知,或主動電聯,
資訊科技越發達,越不需要兩隻腳去走全台灣,
明明打通電話問問在出發,沒貨就先下訂貨等通知,
這麼省事不作,偏要作前人走透透的苦勞事...
商品不會等你去買他,一線業者也不會天天有貨,
原價屋那套爛系統更是看爽遠大於有現貨,
善用高科技,省下好體力...
7-11 都能讓茶葉蛋缺貨了,還這些3C電子時價性的商品...
你如果是大戶(消費力超過一定程度,起碼每月丟幾萬),
就去跟業務(找老的、資深的、好客的) 要 Line,還靠雙腳走天下?
我 Line 直call 業務都比你快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