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有人有想過"灌"電腦,這灌字怎來的嗎?

跟灌香腸一樣
早期有一種「大補帖」光碟
電腦高手都有一包 CD/DVD 收藏包
安裝軟體,要一片一片的安裝
像在喂電腦喝十全大補湯,所以叫:灌

後來隨身碟、外接硬碟、網路發達起來,CD/DVD 就落沒了

整包的 CD/DVD 包,容量還不如一顆 2.5" 外接硬碟呢。且也不像光碟機會挑片,灌一灌還吐出來...

灌電腦實在太花時間,中途還流行過一陣子 SYSPerp 封裝+Ghost 對拷,直接克隆過去,5分鐘搞定。當時所謂的灌電腦,可不只安裝windows這麼簡單,還要安裝各種軟體全家桶、遊戲,把一切能裝的全裝進去,硬碟餵飽飽,開機就可以用了,要啥有啥。

DOS時代的電腦軟體,其實都是綠色免裝版的,拷貝過去就能用,當時也不叫綠色軟體,電腦軟體本來就是那樣用。後來 windows 圖形視窗後,才發明了啥 install、setup 安裝,多數都是故意要刁難使用者的,變成沒破解無法直接拷貝使用,得安裝才行,然後裝一裝還會把系統裝爛掉...win95,是95天要重灌一次,98好一點98天才需要重灌一次,win2000/xp後(NT核心)總算可以撐上2000天
早期製作唱片叫做灌製唱片、灌唱片,
以前電腦的儲存裝置是磁帶機(圖為IBM的電腦磁帶機),就像唱片一樣,所以當時"安裝"電腦的程式、資料也就叫灌,
一直沿用就有了灌電腦、灌系統、灌程式的用語


fedora wrote:
早期有一種「大補帖」(恕刪)


其實,在光碟問世之前,就已經有灌電腦、灌系統的用語,並不是因為大補帖的關係,

INSTALL、SETUP,也不是視窗軟體才有的,早在DOS系統就已經是這樣命名,跟綠不綠色無關,DOS系統的應用程式,也有序號或是硬體鎖的機制,也常被破解。

在視窗系統的應用程式,並非無法破解,WIN1.0到現在的WIN10 ,依然有應用程式被破解使用限制
硬塞進去的意思,沒考慮過當事電腦的意願
哇..感謝各路大濕留言回覆小弟
每樓我都很仔細看過,
發現幾個雷同的共通點
1.台語 2.灌唱片 3.軟體
我想到前幾天有看到周華健的訪談
他有提到早期黑膠唱片是刻模子製作
一塊模子大概可以生產一萬張唱片
(他有說精確應該是不到一萬張)
以前小時候看金曲龍虎榜(胡瓜主持那個)
常常會有排行榜說
誰誰誰突破幾白金就是這樣來的
剛查了一下黑膠唱片的製作

的確是黑膠去進行(注入)灌製的

而台灣電腦引入應該是這黑膠唱片之後,
或許也是這灌唱片引申出來也說不定
小弟今年40有1,黑膠唱片小時候在阿公家看過,
但我懂事已經是那黑膠年代之後了

不過還是感謝各路大佬風趣幽默的解說,
添增不少耐人尋味且良性豐富的討論

灌一詞
從win95開始

os

driver

一大堆包山包海software

是一步一步疊加上去

就跟蓋房子灌漿一樣

早期沒那種打磨過的萬用ghost iso

就是純粹
cd-rom os

3.5 軟驅driver

光盤大補帖

一步一腳印靠實力解決各種相容性把電腦搞定
灌就是輸入阿,在電腦裡面輸入軟體所以就有灌這個形容詞的產生
選我正解!!!!!!!!!!
馬的彼 wrote:
剛剛忽然頭腦打結,我...(恕刪)

頭腦怎麼能夠「打結」?

「灌」就只是一種形容方式罷了,就如你「頭腦打結」一樣!
馬的彼 wrote:
剛剛忽然頭腦打結,我...(恕刪)

灌電腦,我還少聽到。常聽到的是"組""裝"電腦。
倒是灌軟體(台語發音)較常聽到。

為什麼會稱之為"灌",
在安裝軟體時,不論早期的DOS 。
到現在體態臃腫的windows 或蘋果。
都常在install 時,會有個安裝條棒,
都是從0%慢慢滿到100%,
就如注水一般,慢慢到滿。
注入水的動作,我們稱之為"灌"。

不管是單一程式,或灌入各種軟體或driver 。
都是"灌"入的一種動詞,久而久,
就在台語音裡,約定成俗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