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R5-1600 VS I7-7700K

查原價屋的價錢表:

AMD R5-1600 NT$ 7,800
(6核12緒,↑ 3.6GHz,TDP 65W,無內顯,附風扇)

Intel I7-7700K NT$ 10,800
(4核8緒,↑ 4.5GHz,TDP 91W,有內顯,不含風扇)

以樓主貼的實測比較來說,玩遊戲確實上面那一個更便宜,耗電量也比較小。

測試的遊戲應該吃不滿 6核。所以 Intel 在單核心能力仍佔有一點點優勢,FPS 多了10~30。頻率可能也有影響,4.5GHz > 3.6GHz。

只是這個優勢愈來愈小,RYZEN 確實大幅度提昇了單核心的能力。

若是6核能全吃的軟體,差距應該就會被拉開。


論 C/P值,AMD 此次的價錢並不算 C/P值特高,因為 Intel 那內顯也不是白送的,肯定錢買的。

然而玩遊戲的人,誰會用內顯打,當然額外買獨立顯卡來裝的,內顯等於白花錢買的。

再來是附原廠風扇的部份,買個塔扇其實也要花幾百元,好的塔扇更是要上千元。

RYZEN 這次原廠風扇做工不錯,銅底大型散熱器+靜音風扇,外觀亦不錯看。已經沒有額外買塔扇的必要,用原廠風扇就可以了。

註:單純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股票我不懂,投資者角度就不清楚了。


*****************************

再一點是:NT$ 7,800 和 NT$ 10,800 產品去比較

本身就存在不公平了。

R5-1600 並不是頂級產品,再上去還有 R5-1600X(NT$ 9,000),R7系列(破萬元),都是頻率比較高的。

只是 R5-1600 就已經快要可以打平 I7-7700K 了。

若是用 R5-1600X 甚至 R7系列,去 PK I7-7770K,那 10~30 FPS 的差距是否仍存在?或甚至反過來的情況,把 I7 巴假的?
fedora wrote:
查原價屋的價錢表:AMD...(恕刪)


ryzen 有沒有帶X 體質差異真的非常小
有錢的為了信仰半捐贈,一般人還是買CP高的就好(沒X還多送一個市價4~500左右的散熱器)
只是沒帶X的預設CPU電壓被降到1.2V以內以維持最低功耗,TDP不超過65W
只要到BIOS 比照X系列把電壓調到1.35V(原廠散熱範圍),全核倍頻就能鎖38~39燒機穩

目前1700、1600很難發現體質很差的
因為AMD目前的做法就是把體質特別差的核心直接封印
再往下打成6核或4核
這樣只要同一批產線,就能生產所有系列的產品




光價差就能讓顯卡升級一個檔次了
INTEL真的該洗洗睡

高階玩家直接買R7或是洋垃圾都好
別買I7了


Kaby Lake不出意外還在繼續使用普通矽脂做TIM導熱材質,Intel從Core i7-3770K時代
就採用這種低成本散熱材質了

AMD的Ryzen處理器雖然不是推土機那樣的模塊化架構了,但8核的Ryzen處理器實際上還是
2個4核模塊組成的,所以整個處理器內部呈長方形。開蓋之後,我們也可以看清在核心與
頂蓋之間的IHS導熱介質了,AMD使用的依然是焊料類(solder)材質,具體來說是銦焊料
(Indium solder),這可是一種相當貴的導熱劑了。

Intel從22nm的Core i7-3770K處理器開始就把導熱材料從焊料類變成了更廉價的矽脂類,
之前有個解釋是說先進工藝的處理器面積越來越小,金屬焊料可能破壞處理器核心。但是AMD
現在14nm處理器上還在使用焊料類導熱劑,可以說這是赤裸裸打Intel臉了。

話說回來,AMD在這一點上其實一直都很良心,別說Ryzen這樣的高價處理器了,此前在
Kaveri架構的APU上依然在堅持焊料類導熱劑,要知道這些產品售價普遍在1500元內。

出處:https://kknews.cc/digital/aexm48g.html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