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有人有想過"灌"電腦,這灌字怎來的嗎?

馬的彼 wrote:
剛剛忽然頭腦打結,我(恕刪)


電腦老工來回答您~~~

電腦分軟體、硬體、靭體~~~
20年前,一般人只認為電腦跟電視一樣,開了 POWER 就一切搞定,
所以只有硬體觀念;
所以要把軟體"灌"進去,才可以動作,最接地氣的說法;
要影像處理軟體,也要灌進去,不過還要收錢,
所以 Setup 軟體,Setup 不好翻,就用"灌軟體"啦
pmet wrote:
4)灌電腦一詞小弟個人的理解
是因由於最早期個人電腦(apple 或apple II)的外部儲存媒體為
磁帶,而且這個磁帶和一般消費市場的錄音帶相容,在當時
一部"個人電腦"如果沒有開機磁帶就無法使用,所以將作業
系統由磁帶A復制到磁帶B的動作和"灌錄音帶"的動作幾乎一
模一樣所以這些技術人材就衍生創造出"灌電腦"一詞


APPLE II時期
應該還沒有灌電腦這種名詞
真要追溯
比較有可能的時間點是在電腦開始有C槽之後
那就是PC及DOS3.0以後的年代了
在還沒有硬碟的時期
沒人在灌電腦的啦
ascendtw wrote:
…電腦老工來回答您~(恕刪)


個人電腦引進的時期,大部份中華商場的前輩們
還沒有軟體(software)和硬體(hardware)的概念
"灌電腦"一詞小弟有印象是三十年前就有的說法
"灌軟體"一詞小弟有印象的二十年前才出現的

軟體和硬體的概念大約是25年前 各大學、專科
開設計算機科系後才普及的和普遍使用的這兩個名詞
而最早的apple 和apple II 大約1978年就有人從
美國走單幫的型式在中華商場出現了。

以上
"灌"電腦 會讓電腦越灌越重
leecheelin wrote:
APPLE II時期(恕刪)


APPLE II時期就有了,小弟有說明
因為複制apple 的作業系統是用磁帶和
"灌錄音帶"的磁帶相同,所以如果您是
當時的技術人員,在使用同步雙軌拷貝機(不用換面)時或同步單軌拷貝機(要換面)
老闆問您在做什麼的時候,您要回應的是
1)"灌錄音帶" 在幫客戶拷貝錄音帶
2)"灌電腦" 在幫客戶拷貝程式磁帶
其實那時很多技術人員是沒有機會去接觸"個人電腦" 那時的"個人電腦"是價格高昂
的且小眾的,所以很多技術人員對手上小小的磁帶裡面的東西是無法理解的
但他們會用同步拷貝機(這個東西在40年前也是稀罕物) 中華商場的店家光
用這種機器就賺了不少錢


以上
各地方言的口語化~最簡單的回答!!
灌電腦=>install the system
裝軟體=>install the software
題外話:哪a無網路=>g.y....你是不會看網路線沒插.....驅動程式沒裝
電腦無頂動......=>維修人員:你...電源線沒插上去吧...諸如此類
r6peter wrote:
各地方言的口語化~最(恕刪)


在"個人電腦"的最早的時期 不是install ,這個動作是後期才出現的
是dump system to other machine , 因為那個時間的個人電腦還是統一規格
同一規格的OS type 是可以共用的 所以DOS 3.0 , DOS 3.3 的開機磁帶(沒有錯,
DOS 3.0 是有磁帶形式的,只是真正用過的人很少,因為太慢了) 或開機磁碟
是可以交換機器(IBM PC/AT) , 是到了DOS 5.0 之後硬碟價格下降,boot 的任務
由floppy 轉到HDD,且IBM PC compatible 雨後春筍般的冒出造成機型之間無法直
接互通,microsoft 將initial 的component 分支化來兼容各家的硬體才有set-up
和install 的,不然在早期 application 是直接拿著floppy 可以在每一台IBM原廠
的PC 上run的(用run 這個字是因為最早的GW-BASIC 下執行的指令就是"run")

以上
我看到第四十幾樓,為什麼用“灌”這個字,來形容製造一份“COPY”
最接近的答案幾乎是“灌唱片”跟“灌錄音帶”那一樓.但真的還差一點點,只有一點點........
“小弟”來公佈正解,說完你們一定會發現,”小弟“其實真的不小.

答案是“黑膠唱片”.
早期,在愛迪生發明留聲機之後,聲音是利用鑽石刻刀,記錄在金屬柱狀物上的紋路.
後來,為了複製的方便,改成用負紋,刻製在金屬圓盤上,這個盤子便稱之為“母盤”.
而我們若要製造一份該聲紋資料時,便用熱熔物“灌入”該金屬圓盤上,待其冷卻,便可得到一份新的”COPY"
這份“拷貝”可以傳達該原“母盤”上所記錄的聲音資料.
而因為聲紋紀錄是極為細緻微小的人工“刻路”,要使灌入的材料與“聲紋刻道”完全接合複製.
故需要利用加壓的“灌入”程序.灌入材料原為“賽璐璐”等.後因材料進步及大量製造方便,便有“塑膠”等材料加入
,一般來說是黑色不透明塑膠,但也有其他顏色透明的材料灌製的唱片.

曾經,錄製發行唱片的行為,會用“進錄音室灌唱片”這樣的文字敘述.
其實,正確說法應是“進錄音室刻灌唱片的母盤”才對.

好吧!這樣應該很明確說明了“灌”跟“製作拷貝”的緣由了. 請不要猜我幾歲...........謝謝
因為安裝系統時 , 要把很多很多的資料放進去一顆小小的硬碟裡面
(如果把安裝的data 都用 A4 紙印出來不知道要印多少張? , 跟一顆 3.5" 硬碟比起來應該更重體積更大)

所以用 "灌" 來稱呼剛剛好呀 ?
很簡單 就是台語
三個字都用台語年就知道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