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產品包裝上的保固條款,都是針對原廠或代理商,
而賣給你的是經銷商(不論直營或非直營),
也只針對產品本身的維修產生或不產生費用,
而產品如何送到原廠維修站,如何送回消費者手中,
這裡產生的費用應該就不包含在產品保固內吧!
為了幫您收送故障品,門市成本及人事費用也要考量進去吧?
如果消費者能親送原廠的維修處,當然能省去代收費,
我之前送過IBM NB(八德維修站)及ASUS 顯示卡(皇家),
都沒被收過費用但就要自己跑一趟(要算來回喔),
但是我的奇美LCD送燦坤(不知道要送哪,圖個方便),
就會產生代送費或是不修的檢測費(保內喔)。
題外話:
我的華碩顯卡還來回送了皇家三次,最後換一片給我才OK~
我的車資早就超過代收送費,如果我找鄰近經銷店家代送,
雖然要幾百元,但是可以省卻很多我浪費的往返時間。
一、到底是「保固」還是「保修」?
台灣消費者一般對保固的認知,就是在保固期間內,產品有任何問題,廠商應該要免費負責到底。但是3C產品,卻是例外。廠商為了在這麼競爭的市場上存活,紛紛祭出了3年、5年、甚至終身保固。但是如果你去詳讀他們的保固條款,你會發現,以我們的認知來說,多半只能稱為保修而非保固。持平而論,我覺得廠商是在玩文字遊戲。而且保固條款或保證書通常不會隨貨附上,你必須自己上官方網站去閱讀,試問有多少修費者會這樣做?
二、誰負責保固及保修?
這要從三方面來看
1. 店家 - 店家販售的商品,進貨來源大多來自於聯強、捷元這類的通路商。而大部分的店家的保固政策,也通常會跟著通路商的保固政策來走。所以當後送通路商維修衍生出「費用」時,店家通常會再加上一些管銷費用,來跟消費者收取。
2. 通路商 - 通路商販售的商品,除了通路商自有品牌的商品外,均是提供一年保固,一年代客後送原廠的服務。
3. 原廠或代理商 - 原廠為了維持品牌價值,近幾年紛紛成立直營維修中心。筆記型是最早出現直營維修中心的,液晶螢幕廠商做得更好,幾家大廠都有到府取件的服務。硬碟與CPU可以與亞太維修中心聯絡,利用國際快遞來到府取件及送返。
所以各位可以看的到三個環節對產品保固的作法是不一樣的,在這個情形改變之前,如果消費者有能力自行送至原廠處理,當然是最好的選擇。LCD螢幕是個例外,過了7天新品換貨期,你不需要再找店家及通路商,直接聯絡原廠0800即可。
三、為什麼不修還有檢測費?
檢測費其實是我碰過最常有爭議的費用。維修產品經報價後消費者決定不修,廠商還會收一個檢測費,這個跟我們消費者一般的認知也不同。店家通常「不敢」跟消費者收這個費用,會收檢測費都是通路商或原廠。有經驗的店家,通常都會「勸阻」消費者送修維修費可能會很高的產品,免的到時候東西沒修好,還倒貼幾百元出去。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