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my618 wrote:
這個保固貼紙只供銷售...(恕刪)
絕大多數情況下,保固是不會用到發票的
如果是公司購買的,發票都拿去報帳了,哪來的發票申請保固?
別家的保固方法怎麼算我不知道
但就我所處理過的
消費者購買日期就是依保固貼紙上的日期
保固三年就是以買的那一天開始算
什麼製造日期啦進貨日期啦那些都不關消費者的事
如果保固貼紙上的日期還不滿3年,但原廠的製造日期已經超過3年
且原廠依此為理由拒絕保固的話
請去找原購買的店家,店家有責任對消費者負責(但如果店家倒了就無解了)
所以保固貼紙是很重要的,這是消費者要求店家保固最大的利器
這種文章不管到哪都會看到的...
不是只有針對電腦 = =
基本上, 現在的電腦"算便宜"了. 這我認同.
首先對於價位這點我保持中立, 我得先說,
現今的電腦價位跟好幾年前差多了. 現在其實算便宜了.
雖然在國外像"newegg"特價的時候真的很便宜,
有些甚至於開賣也比在台灣買到的還便宜.
當然, 這是台灣, 一定會有人說不滿意去國外買啊之類的詞 XD
不是要說甚麼, 應該說, 我想有些人會有這樣的認知是
一方面是覺得, 為什價錢在台灣有時候價錢不夠彈性.
而在國外, 尤其像是美國的Newegg時常運氣好可以買到不錯的價錢.
其實我一直覺得"殺價"這種習慣真的很不好...
能殺價讓我覺得說, 商家就是知道會殺價, 所以把價前抬高高...
這算是不好的, 至少我覺得很沒保障. 簡單說, 對於不會殺價的人就被吃死死的. :S
當然這是因為我在國外長期住過, 回到台灣, 有時候查價有時候也無煞煞...
總之我要說的是, 給店家賺錢這是一定要的, 前題是客戶沒被啃.
劇我所知, 在台灣消費者這塊領域其實滿薄弱的, 時常會有人買貴也是事實...
當然這不是說那些所有店面, 單純有時候我自己再買電腦的時候都會有點擔心是不是買貴了之類的 Orz
就拿上次我因為買了一台電腦螢幕想說要連筆電需要一個鍵盤...
再來想說順便買... 因為沒先做功課, 就相信店員建議我買的... 某牌的鍵盤+滑鼠組合(300)
我還跟他再三確認說真的沒有只賣鍵盤嗎? 因為我有滑鼠了...
買到了一個回到家開後的鍵盤,
非常非常的失望. 跟平常用的鍵盤的按鍵根本完全不同地方.
讓我對那間店失去信心.
後來做了功課, 市面上一堆符合我想要的...
當然這方面我承認我的過失, 因為我不知道鍵盤還分那麼多種...
不過我只是覺得我問到只需鍵盤, 明明店面也很多其他的鍵盤卻只推薦我這個...
powerkk wrote:
該怎麼說呢?買鍵盤你...(恕刪)
對於沒做功課這一點我承認是我的問題.
不過對於店員跟我說沒單買鍵盤這選項,
因為我再三的問他跟確認可否只有鍵盤的就好.
我不是很在乎鍵盤+滑鼠比較有C/P還是沒有...
因為我不需要滑鼠呀... 這是重點一.
所以這我覺得是店員的問題.
因為當時我沒想那麼多, 因為當日主角是我的螢幕,
也想說鍵盤應該沒那麼差吧. 想說他也挺熱心的.
這是重點二.
而且他也說他沒有單賣鍵盤的. 我一開始不太相信.
畢竟他們都有再幫人組電腦了... 怎可能都沒讓人選擇.
心情好的我, 根本那時候沒想那麼多 XD
不滿的原因單純他沒跟我更多選擇.
他就說他只有這個可選.
我並不生氣也不會追究. 只是這讓我覺得,
這樣是說不做功課很容易被吃死.
我相信很多人這時候應該會跳出來說"那是你的問題".
這句話如果跟那些不懂電腦的人講. 會不會有點過份? XD
至少在我耳理這聽起來很刺耳.
功課是要做的, 可是不應該變成"非常仔細"去做這功課吧?
一般來講, 消費者相信店面的專業這是店面應該要有的.
當然這在台灣我覺得反而是相反. 有些店面似乎都想要看能否從你身上多挖一點.
不做功課就是死路一條... XD
說那麼多, 我只是覺得這方面為客戶著想的可以好一點. 而不是隨隨便便打發.
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電腦專家, 我相信就算是號稱電腦高手的人也有出現差錯的時候
歸納了幾個重點,如有不對請大家幫我修正一下
光華的獲利大概可分為三種
一 靠發票賺錢
其實這一個部份本人推測因該不是主要獲利的來源之一就算有也賺不多吧!
例如一千萬的營業額賣10%好了獲利約一百萬但真正獲利因該只有約五十萬吧。
其他的五十萬是要繳給政府的,有開發票就要繳稅,比較厲害的會計師可能有更佳節稅方式
不過因該不好達成,現在政府查得緊 而且一千萬營業額不好達成吧!平均一個月要賣出600-700台電腦
這個問題可能要請教有經驗的前輩 如果可以輕易達成或許更多營業額賣發票或許是光華賺錢管道之一
算一算賣發票的錢,扣除店租 人事成本所剩也不多吧。
用
二 賺代理商的費用
這因該大部光華店家主要的收入來源,達到一定銷售數量會有獎勵
至於實際獲利的金額就不得而知,不過未達達到標準是會賠錢的。
三 零組件買賣
CPU 記憶體 硬碟這些零件這些獲利因該低於五十元或是沒賺錢就賣了
主機板 顯示卡獲利大約200-300元
知名機殼及電源供應器廠商獲利大約300-400元
不知名機殼及電源供應器廠商獲利大約500-600元
這是目前大家比較清楚項目前面有幾位前輩都有敘述過
上述這些零件獲得利潤真的不到一千元
剩下的就剩軟體及週邊耗材了,賣耗材和軟體獲利肯定勝過
賣CPU記憶體及硬碟
不知軟體獲利如何總覺得軟體雖然不好賣,獲利肯定比CPU好。
總結 套一句柯南的話 事情真相只有一個,
這種高風險低獲利的行業,為什麼有這麼多老闆願意投入
雖然很多人失敗收場 但有無賺錢的真相只有老闆知道
我想如果再給這些老闆一次機會 100個大約有98個老闆
不會再把錢投入這個行業吧
題外話
問題一ASUS GT2501GDDR3黑暗騎士+ASUSM4A785TD-M+海韻430W
都在同一家買大約可以便宜880元如果跟原價屋則要多付出880元
請問這樣的售價賣我的店家還有利潤嗎?
問題二
筆記型電腦ASUS Toshiba網路上價差都蠻大
就算含稅也比順發 燦坤便宜
其他品牌就沒有那麼明顯價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