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使用D7000
鏡頭分別為18-105vr
以及50 1.8D
18-105旅遊風景非常好用畫質也OK不過在室內光圈不夠大常常要拉高感..
50 1.8D 畫質沒話說,不過常常退無可退,不方便..
所以想購入一隻恆定光圈的變焦鏡(主要想要拍人像更方便,18-105風景可以勝任了)
這兩支我也看過不少照片以及介紹了(感覺差不多)
預算也符合我..(兩支二手價都是5000~6000)
請問有使用過這兩支的前輩們,主要拍攝人像為前提的話推薦哪一管呢?
謝謝各位!
A16 17-50 F2.8
A09 28-75 F2.8
Derek陽光裕 wrote:
目前使用D7000 ...(恕刪)
我這兩隻都有而且都很喜歡, 我是先買B005也就是你考慮的A16的下一代, 後來我才又入手A09的. 對了,我的機身是Canon的550D.
我到現在還是很喜歡A09, 甚至認為A09的散景表現比我更後來買的24-70mm L 一代還要來的好.
先買B005是因為要拍剛出生的小baby, 當時小朋友一出生就買550D配18-55mm, 室內在燈光不足的情況下加上不時很習慣單眼所以失敗的照片很多, 所以看上了B005的VC以及恒定2.8光圈, 在Flickr上耶參考了一堆B005的照片發現散景很對我的胃口就直接買了, 用了B005接近一年才又在Flickr上面被一堆老外婚攝用A09給毒到(有C家也有N家的), 你說你有在Flickr參考別人的照片, 搜尋一下你應該也有看到國外尤其是美國有大量的專業婚攝作品是用A09拍出來的, 注意看一下A09散景的表現, A09的散景在我的眼中幾乎是超優美的柔和, 那是後制不出來的, 一樣是恒定2.8, A09在我心目中散景的表現真的比B005還有24-70L來的好.
爲什麽兩顆鏡頭都留著? 因為室內用B005或Sigma 50mm, 室外用A09或看心情用2470L(真的很重).
買二手的騰龍要很有經驗, 騰龍的鏡頭表現其實非常可圈可點, 但是工廠的品管真的很兩光, 我買的這兩顆都是全新在店裏面一顆一顆的慢慢試才找到全焦段準焦, F2.8~F5.6準焦(別懷疑,有的鏡頭在縮光圈後會前後移),不過測焦是另外一個話題我就不多提了.
一定會有人跟你推薦在APSC上用A16而不是A09, 而且一定會用 "退無可退" 這個很爆笑的理由, 事實上是絕大部份的人在台灣的室內空間絕對沒有那麼小, 除非你家的客廳真的只有2.5坪大然後房間只有1.5坪 (一坪有多大? 大部份家庭的廁所都接近但不到一坪), 純粹焦段的差異并沒有對你得到的畫質有影響, 但是鏡頭本身就真的有, 試試看在你自己家用原本手上的鏡頭試試看17mm跟28mm是不是真的沒辦法拍.
如果你是銳利控那這兩隻都可以, 後制就可以把這兩隻弄得比鏡皇還要銳利, 如果你是散景控一心只想凸顯主體的話, 誠心推薦北美洲大量專業婚攝工作者也在用的A09, 氛圍跟散景不是那麼容易後制的出來的.
Anyway, cheers and have a nice day.
Derek陽光裕 wrote:
其實我看了很多FLICKER的照片了..
很多F2.8其實都還蠻銳
小弟有實拍比較過, A09 的 f/2.8 的確已經蠻棒了
如果有黑白對比, 縮到 f/4 時可看出對比又有增加
白的地方更白, 黑的地方更黑, 過渡地帶更乾淨
再返回去看 f/2.8 會感覺好像墨水淡淡暈開了一點點
有興趣可以 google "Tamron AF 28-75mm f/2.8 (A09) 的比較"
但以上是兩張照片本身包含黑與白的強烈對比
再以 A-B 圖方式切換比較的觀察結果
如果您隨便拍一張拿給小弟, 我看不出是 f/2.8 還 f/4, 只能用猜的
散景一般來說很柔美, 在 LED 燈或點光源背景的極端情況下會有點洋蔥圈
(可能是四片非球面鏡片中有用上鋸齒狀的?)
就像 Photozone: Sigma AF 50mm f/1.4 EX DG HSM (Canon) 裡的
比較討厭的是移焦個案, 小弟運氣不好正好碰上嚴重後移
好不容易用機身調到讓它準, 但變成其他鏡頭前移 (尤其是 50mm F1.8D...)
實在不合群, 掙扎一年後決定出掉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