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要再扯鏡頭群了一堆老鏡可以選又如何?一堆機身的解析度提升早就讓自家一堆老鏡頭快葛屁了,鏡頭解析進步速度跟不上機身的進步重點是才"入門"的你,你的相機應用需要解析度嗎?FB打打卡 手機就可以滿足你了看過一堆人相機掛身上只是掛個潮,拿出來的相片,說不定比手機拍的還爛。
嗚啦芭樂萬 wrote:先回應前言部份,c,...(恕刪) 其實SONY在1989年生產的這台相機背後有一段感人的故事。當時為了讓記者能從中國帶出天安門事件的第一手新聞報導,因此SONY跟C家等廠商聯手決定延後公開數位攝影技術的研發資料來源
NIKON 有買 SONY 的感光元件大家都知,但是還有像 APPLE 手機和 GOPRO 的感光元件都是出自 SONY 家的呀~ SONY 技術上絕對不輸,還有高階的專業攝錄產品呢.. ( 如果 SONY 相片皮膚顏色和和出一些 CP 值高的鏡頭,一定能吸引很多人.. )
C家有多好?看看上界奧運場上有多少白炮?當然Canon本身就有提供租借給奧運攝影師們。Nikon家的也不少,畢竟是能信任的對焦系統。對於缺少各種炮台的Sony 就....只能掛布條...記得當初轉型成為數位時代,是C家先出全幅機,同個時代,Nikon才半幅。所以不少職業攝影師就還有高富帥就入手全幅解放它們的鏡頭...Canon在人像方面比較討喜...轉換數碼相機到全幅,就看人肯不肯砍掉鏡頭包袱了。就不多說Sony收購Minota的動作了,Sony的崛起是NEX系列,(我就是第一批的白老鼠,第二批SLT的用戶,還有a7的白老鼠)就不算那些舊用戶,但NEX系列解決了那些還有舊鏡頭的用戶如。當然也有部分是2000後的用戶。(Contax用戶)當時NEX只有三顆鏡頭:16F28,1855,18200)雖然我都有=.=但是最後是閃燈支援度的關係我跳離E-mount。Sony比較難做到支援閃燈畢竟當時的特殊接口...雖然現在換了新街口,但是還是有比較特別的地方。相比Canon與Nikon就簡單多了,大多數都有了自動支援的資源。這就是C跟N家的好處。所以看到專業人士使用C家或N家,大多數人都會去跟著買...但最後很多人都是一顆鏡頭....=_=現在Sony起來了是因為,很多人都覺得帶DSLR又大又重,無反比較輕。其中Sony的機子跟DSLR的Sensor一樣大(我說入門的APS-C)所以很多人買了。畢竟不少專業人士也買了Sony當副機或隨身機。個人拿Sony a7 與 5D3比較過,就不說對焦速度,因為不是搶拍的狀況。單純以高感JPEG直出,5D3的6400跟a7的3200差不多,基本上好過一級,12800比較的話,Sony 開4連拍合成一張還是稍微輸了一點。另外,手感也是一個問題,當初我選a65主要原因是60D,7000D手感沒a65好 XDLENKI wrote:總有世代交替以前NO...(恕刪)
進擊的樵夫 wrote:剛要踏入攝影這坑,因...(恕刪) Sony 雖然有大廠愛搞產品區格的陋習,可是他為了爭取相機界的佔有率,算是很敢給新科技的。從 A100 不怎樣起家,沒多久就爆出 C/P 值破表的 A850....然後無反時代來臨,他端出 NEX-5N 把 ISO 純淨度一次拉上可以越級打怪的等級。同時間用 NEX-7/A77 衝上最高畫素的領域。然後韌體更新後老鏡解放,峰值對焦現在無反界誰人沒有?Sony 帶頭的。然後在一年前無反全幅解放, A7 系列誕生。一年後微光錄影解放,A7S 出世。現在 A7II 對焦系統已經接近 DSLR 對手。沒拿旗艦那幾台出來,都不敢保證輸贏的。但此同時,機身全部都比 DSLR 對手便宜。鏡頭出的較慢,但是 NEX 才出幾年? FE 才出幾年?FE 鏡到目前為止,若沒有到同級頂端的畫質,至少也都沒有誠意不足之作。
妖狐藍風 wrote:記得當初轉型成為數位時代,是C家先出全幅機,同個時代,Nikon才半幅。 Canon之前,有二台全幅機!Contax N Digital ,上市沒多久就倒掉Pentax MZ-D ,公開發佈後,還沒量產就宣告中止(差一點跟上cantax腳步,但是最後還是倒了)(再次証明,沒人知道雜牌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