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很多比扯鈴還扯,版上早有無數的抱怨文(我自己也遇過好幾次),爭議不斷,但政府與相關單位皆未曾積極處理訂下符合雙方利益的合理規範,所以大多數受害者在法律知識與後盾皆欠缺的情況下,大多鼻子摸摸自認倒楣,積極一點的找消保官”協商”,要不自己得擺出一個奧客狀叫囂,但這些都不是解決這個大問題的辦法!

既然不願意也不可能為了小小的台灣生產亞熱帶氣候的特規,那廠商是否應該承擔更高的保固風險!?有些廠商甚至連試紙與照片都不屑提供,保固內一句受潮就要消費者吞下去,小東西也就算了,我加購AppleCare付了將近12萬的Macbook Pro,一樣兩個字“受潮”說要更換MB,試紙沒有,照片沒有,報價22,800大洋,不乖乖埋單就失去保固(是的,我不爽付就失去保固了),這就是台灣消費者得到的待遇!
我有法律常識與家族背景,但我還是選擇吞下去,因為即使贏了也不划算,只能看清廠商的態度,拒絕往來的黑名單愈列愈長,這情況彷如置身雷區自己要想辦法避免去踩雷,這就是台灣消費者運動多年下來的”成果”!消保法根本未因地制宜,懂得玩法弄法的大廠可以變出的把戲絕對比消費者多,廠商合法的利益必須保障,但法律必須合乎風土民情,才更符合相對弱勢的消費者權益!
多年以來得到的教訓就是”自求多福“,指望政客正視這個問題不如去求助宗教信仰,所以實際上的解決方案就是自己花大筆預算規劃空間夠大的隔間,24hr除濕保持在40~50%區間,重要器材一樣還是再放進防潮箱多層保護,其他3C不用時都儘量都放入器材室,這樣故障率的確有明顯下降,就連本來關機異常&一個USB口失效的Macbook pro都奇蹟似地恢復正常運作!溫濕度計一個沒多少錢,我買了好幾個隨時可以提醒自己注意濕度,只要超過55%一定不敢偷懶器材隨便放;像這兩天濕度特高就要小心點,水氣是看不見的,但時時在入侵防護不週的3C產品,長期下來差別會很明顯!像我女王以前還有在隨身攜帶DC(RX100系列居多)時,都是丟包包沒在注意的,結果都送修過,我負責保管的就很少出問題;在台灣最好的保固是要靠自己,否則真的會被氣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