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攝影菜鳥....對SONY相機崛起的不解!?

剛要踏入攝影這坑,因此做了些功課,但是對SONY這牌有個滿滿的疑問.....在我踏入攝影前,只曉得C牌跟N牌,但是現在好多人拿SONY相機a5000、a5100...相機界怎會變天了???

Q1.為何SONY在相機領域這塊可以大大突破,無反技術、較低價輕量化的全幅機,竟然不是我所崇尚的NIKON先出,而是半路出家的SONY率先達陣...

Q2.聽聞SONY在影像處理這塊本來就是專門...既然如此,那為何不早早就研發相機!?


Q3.若不談論過去,只看未來...SONY是否有可能超越NIKON、CANON成為相機龍頭品牌?
2015-01-06 11:13 發佈



進擊的樵夫 wrote:剛要踏入攝影這坑,因此做了些功課,但是對...(恕刪)
進擊的樵夫 wrote:
剛要踏入攝影這坑,因此做了些功課,但是對SONY這牌有個滿滿的疑問.....在我踏入攝影前,只曉得C牌跟N牌,但是現在好多人拿SONY相機a5000、a5100...相機界怎會變天了???

Q1.為何SONY在相機領域這塊可以大大突破,無反技術、較低價輕量化的全幅機,竟然不是我所崇尚的NIKON先出,而是半路出家的SONY率先達陣...

Q2.聽聞SONY在影像處理這塊本來就是專門...既然如此,那為何不早早就研發相機!?


先回應前言部份,c,n家似乎未曾販售過手持式測光表,甚至應該連手持式閃光測光表都未曾上市,或是曾上市過但小弟只曉得其中最大的一家叫minolta,後來這一家相機部門被sony收購了,

只認識自己常聽到的也很正常,像我以前只知道玉兔是做筆的從沒聽過萬寶龍,各人領域不同

至於Q1及Q2的問題不才小弟就一併說明個人所知,SONY過去從未做過任何底片式相機,但可不表示SONY之前不會做數位相機或研發數位相機,而且就算沒有經驗跟歷史累積,就不能自己闖出一番事業嗎?奇美不是做包子的嗎?蘋果電腦要做手機時,有多少過去的手機大廠在笑在質疑,但一切以結果論

以下是之前回應別版的文:
SONY過去曾經做過的數位相機

SONY MAVICA, 1981年製造, 其實他不能算是真的數位相機..

有三個搭配鏡頭, 25mm f/2, a 50mm f/1.4, 與 16-65mm f/1.4 zoom,
CCD 尺寸是 10mm*12mm; 570 x 490 pixels

連接處: http://www.digicamhistory.com/1980_1983.html

下面這台是 Sony ProMavica MVC-5000, 1989年生產的, 是當時劃時代的發明(笑)
不算實驗機型,建議售價US$10,000 雙CCD設計, 72萬像素, 儲存媒介是2" Video Floppy
算是世界上第一台被用於即時透過電話線傳送數位影像的機器



==================================================
以上出處: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1575618&p=4#19833677
第34樓

進擊的樵夫 wrote:
Q3.若不談論過去,只看未來...SONY是否有可能超越NIKON、CANON成為相機龍頭品牌?



只回答這點,個人覺得可預見的幾年內很困難

單反相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鏡頭
而鏡頭N,C二家並不輸S家
另外一點,鏡頭也是一種包袱,除非N,C的用戶想砍掉重鍊


SONY 接收MINOLTA幾十年歴史相機部門,變身一個完整的相機大廠,再加上原來數位攝影機王者技術,怎會是半路出家呢?!而是成為超級塞亞人...

Nikon買SONY感光原件不講,連Canon都可能向SONY感光原件(傳說中5000萬畫素機)
CCD 是 Sony 發明的

可以說是 Sony 開啟了數位相機的時代

從這個角度來看

其他傳統相機廠才是半路出家跨界到數位相機領域地 !
玩 Skyrim 吧!
做底片跟做電子不同

每個領域總是有人相信品牌 (品牌迷思?

但是品牌並不完全代表東西的好壞


雖然我是這樣說,但我還是有國籍迷思

就算相機再厲害我就是不想買韓國貨
進擊的樵夫 wrote:
CCD 是 Sony 發明的
可以說是 Sony 開啟了數位相機的時代




你確定 ?
0933 wrote:
CCD 是 Sony...(恕刪)


ccd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的,柯達做出第一台數位相機,卡西歐第一個將數位相機平民化(以後的消費小DC幾乎都仿它的樣式)

SONY則是得到外星人的幫助,將感光原件進化且大幅降低成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感光原件供應廠!
我覺得sony比較厲害的一點

他不是傳統相機廠
而是消費性電子製造商

用的方式也跟傳統n,c不同

電子部分對sony是領先的
進入數位時代,當然有其技術優勢

而不足的部分也跟現今的科技公司雷同
用買的

機身硬體比較弱,買
光學跟鏡頭不足,買
光學多軸防手震,買

還有一點,因為負擔少,策略也可以比較靈活
捨去東西來說,sony表示: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負債過不去啊...)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