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爸做了一個很簡單的wix網站,
裡面放了之前寫過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宅爸文章回顧
回顧2024:NVIDIA噴發、Intel疲弱、AMD翻身

整個2024年,疫情中後的市場需求逐漸趨緩,高階電競筆電市場價格不動如山,但中階、入門款的則是隨著促銷開始之後,變得相對活絡。原本市場上還有12代+30系列顯卡殺價促銷,到年中前代庫存清理之後,AMD以Ryzen 7000/8000系列反攻,各品牌以往相對弱勢的AMD系列,搭配4050/4060顯卡,在中階、入門市場佔得一席之地。在NVIDIA因為AI業績爆發之後,高階電競筆電更沒有特別降價的理由,4050/4060頓時成為市場上最熱門的產品。

原本各家電競筆電主流都還是i7/R7+40顯卡,但後續各家推出i5/R5+40顯卡這個區段的產品之後,市場出現3萬上下就有4060筆電規格的產品,雖然有些品牌偷了TGP、散熱、電池等規格,但整體而言也反應電競筆電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到2024年下半,AI功能隨著微軟導入Windows 11、推出「Copilot」之後,CPU平台在Intel/AMD之外,更加入了新玩家高通。雖然高通採用ARM架構,暫時不會有與NVIDIA顯卡搭配的機種推出,但AI上的NPU算力,也成為Intel/AMD推廣產品時的重點,與AI的關聯性,成了每家新品必備的重點。
CES電競筆電:NVIDIA 50系列顯卡發布,40系列續命

這單價,看現在桌機市場加價亂象,真的會笑出來
在CES上,隨著老黃大手一揮,NVIDIA 50系列顯卡也隨著發布。根據現場朋友說法,NVIDIA對此發布保密到家,不僅不透漏測試成績,連售價方面也是忍到最後一刻才公開發表,NV在業績獨走的情況下,50系列發布不只牽動最新技術,也一併會影響到通路與夥伴的現有40顯卡庫存,無怪乎對於售價幾乎是保密到家。隨著投影片打出,50系列首發5090/5080/5070Ti/5070,採用Blackwell架構、效能有所提升之外,還搭配更高的AI TOPS、更強的Tensor處理器、還有DLSS 4技術等等,除了價格之外,被網友系稱「神刀法」的老黃,也透過新舊規格的差異巧妙、AI運算補禎等方式區隔市場。其中5070的單價加上DLSS 4大幅提升FPS的功能,甚至還導致發布會當天社群上一堆40顯卡二手機脫手的貼文,眾人都相當關注顯卡的發展。

在intel與AMD這邊,則是各自推出了新的CPU與GPU產品。像是Intel Core Ultra 200S、200HX/H系列的處理器,還有200U系列等等。而AMD部份則是推出AMD Ryzen AI Max、AMD Ryzen AI 300系列和AMD Ryzen 200系列處理器等產品,雖然聲量上不若NVIDIA那樣受到關注,但在筆電市場上還是持續有迭代的影響力。尤其今年可說是AMD大放異彩的一年,不只是桌機CPU大獲全勝,筆電方面也越來越多品牌願意採用ADM Ryzen系列產品,許多品牌在主力系列上都有intel/AMD同棲的情況,等等看各品牌情況的時候再來細說。
但令人比較意外的是,根據業界朋友說法,雖然50系列大張旗鼓發售,但40系列顯卡4050/4060仍然會持續銷售一段時間,也就是說新的CPU平台也有可能搭配40系列顯卡售出。由於NVIDIA顯卡價格居高不下,可以想見高階筆電的價格,在CPU與GPU雙重高價的情況下,肯定會直衝雲霄。在市場上沒有新的3A大作、DEI等莫名其妙問題壟罩整個遊戲產業的情況下,4050/4060系列顯卡以相對平易近人的價格,可能會成為新的甜蜜點。在市佔相對高的中階、入門電競筆電市場,各品牌會推出怎樣的菜色組合,可能就要看各家廠商規劃產品的智慧了。
各品牌電競新機看點
以下宅爸自己大概看了一下各家品牌展出的筆電,現階段資料不多,列出來給大家速覽一下:
ASUS

順著50系列顯卡發布,ROG更新了Strix SCAR 16/SCAR 18以及ROG Strix G16/G18的大系列。SCAR部份採用了Intel Core Ultra 9 275HX處理器與RTX 5090顯卡,而Strix系列則是同時有AMD Ryzen 9 或是Intel Core Ultra 9系列方案可供選擇。另外在2 in 1部份也一併更新了ROG Flow Z13系列,並用上了AMD Ryzen AI MAX+ 395 處理器,並推出了全新設計的XG Mobile外接顯卡。另外,ROG Zephyrus G14/G16西風之神也有推出效能升級的版本。
ACER

一樣是更新50系列顯卡,ACER則是更新了旗下Predator Helios系列16/18幾款產品,其中包括了Helios 18 AI、小一號的Helios 16 AI,還有入門款Predator Helios Neo 16S AI,主要是以顯卡來作為價格的區分。機種掛上AI,自然是希望能跟AI需求的軟體程式掛在一起,不過比較有趣的是ACER全押Intel,並無導入聲勢較旺的AMD平台。
MSI

MSI則是更新了Titan 18 HX、Raider、Vector和Stealth系列,一樣是導入了50系列顯卡,其中Titan/Raide以Intel Core Ultra 200HX為主,Vector則是改採AMD Ryzen 9000系列,Stealth則是Intel/AMD都有,對於AMD平台MSI也開始陸續跟進的感覺。
Lenovo

Lenovo推出了第十代的 Legon Pro 7i、Legion Pro 5i / Pro 5、Legion 7i 與 Legion 5i,分別支援 Intel Ultra 9 275HX與AMD Ryzen 9 9955HX處理器,高階機種支援到5090,輕薄機種則支援到5070,並導入了VC散熱設計,不過ID上好像分別不大。
HP

電競部份HP則是推出了OMEN MAX系列,一樣是採用Intel Core Ultra 200系列與AMD Ryzen 9系列處理器,這也是首次看到HP在新產品採用AMD平台架構。
小結:新的更貴,舊的好用,看預算辦事
整體看下來,不難發現其實各家電競筆電除了高階新品之外,在中階、入門階產品都佈下了重兵。在經歷2024年市場放緩的情況後,感覺電競筆電的入門品價格/規格,都有慢慢往下的跡象發生。如果你是一個超重度玩家,看到3A遊戲卡頓、顯卡不夠頂、散熱不強就難受的話,高階平台有滿滿的機器可以讓你選個夠;但相對的如果你需要的是足夠快、散熱好的筆電,用來剪片、打大部份熱門遊戲、以筆電作為每日娛樂中心的話,中階到入門可以預期會出現更多高CP值的產品。至少就宅爸自己來看,如果新的電競筆電配4060、系統記憶體點滿,幾乎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做的,甚至要輕薄、要攜帶、要續航,都有產品可以對應,後續選擇應該非常多。
回到現實層面,NVIDIA第一波發表的顯卡裡面,競爭最激烈的5050/5060並沒有出現,只在5070打住,很有可能4050/4060還要在市場存在一段時間,如果急用的人又講究CP值的話,感覺抓準促銷時機出手,也是不錯的選擇,至少50系列搭上新CPU的筆電,短期間內不會太便宜,如果需要效能也許可以等看看,但中度以下需求又希望買新品的話,可能就要等有點久了,還是要多注意價格為上。
以上就是宅爸對於CES 2025展覽,個人消化後的簡單整理,希望可以拋磚引玉,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