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inDesk網站的BTC近一年走勢圖
2021年底,比特幣/以太幣分別進入波段的最高點之後,從2020年底開始延續了一整年的「礦潮」,便擺脫不了「跌跌不休」的厄運。接著情況在2022年2月俄烏戰爭開始,因為全球熱錢板塊移動的關係,整個幣圈的跌勢不僅只是加速、甚至進入了「人踩人」逃命的開端。挖礦在最熱門的時候,儼然成為了DIY圈子裡面的「多人運動」,各種盤商、工作室、Youtuber們,紛紛加入銷售與推廣的戰局,重要零組件如顯示卡、主機板、處理器、甚至電源供應器等等,在市場一片「缺貨」、「惜售」的心理下,另外加上新聞「晶片、元件缺貨」等等議題,立馬成為了熱門搶手的商品,價格也節節高升,最終內建獨立顯卡的筆電,也終於受到了影響,開始有程度不一的漲價。

疫情之外,加上俄烏戰爭,全球的經濟發展都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其中個人覺得最為瘋狂的,還是筆電挖礦這回事了。以幣圈的生態來看,如果買賣虛擬貨幣的人是以交易為主的玩家,那購入硬體、建制場地、以顯卡計算為主的「礦工」,則又是另外一回事。從2020年以來,大部分「礦工」的賺錢方式,是透過專用的挖礦管理軟體與挖礦程式、搭配挖礦軟體優化過的驅動與多機管理界面,執行計算以太幣的程式,並指定私人的錢包地址,慢慢取得以太幣或是自己選定的虛擬貨幣選項,接著再決定是否交易賣出,藉以獲取利潤。在市場狂熱的時候,由於比特幣、以太幣的價格不斷攀升、創下新高,在初期波段購入硬體的礦工,大多數都在5~6個月之後,輕鬆回收了硬體成本,進而對於添加算力而有了更多底氣。加上聞風而來的新礦工,還有剛剛提到的盤商、工作室等等,大家一同把硬體的價格推上巔峰,在最鼎盛的時候,買賣顯卡成為了顯學,許多掌握貨源的盤商、經銷商,紛紛用不同的方式,有些是搭購搭售、有些是綁定組合,再幾度分拆之後,變成價格高昂的顯卡,流入市面給工作室、個人組裝礦機之用。


擁有現貨的賣家經常會貼出零組件堆積如山的照片…
挖礦相當注重所謂「成本/算力」之間的比例,如果電力、場地的成本不好,或是硬體購入的價格過高,成本提升的話,就會造成回收時間變慢、風險增加的情況。但是在虛擬貨幣價格飛漲的時候,其實只要略有硬體觀念、懂得DIY組裝的人,幾乎都可以算出挖礦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因為成本增加的速度,真的沒有貨幣飛漲的速度來得快。以飲料店來做比較,一樣300萬的資源,在北部開一間飲料店,可能3~4年都還無法回收,但如果是挖礦的話,在2020年中,以當時以太幣價計算,只要6~7個月就可以完全回收成本,且每個月都是10~20幾萬的收入。在那個時間點,個人發現有許多抓娃娃機店,突然關門不營業,但是遠遠地卻能聽到風扇運轉的聲音,因為娃娃機店為了擺放機台,都有更改過店面的電力系統配置,轉換成挖礦房的獲利遠遠比娃娃機要來的更好。至於長年無人居住的市區公寓、突然一堆人跑來承租、裝潢、修改電力系統後,裝上低調的大型排風扇、層架等等,一間能獲利的礦場就跟著水電工班的腳步,快速複製。個人聽過最誇張的案例是,有北部的營建商小開,原本經營多間民宿,因為疫情關係,原本金雞母的民宿業績不振,無法維持人員的開支,心一橫就將所有民宿清空、並利用民宿為了多台冷氣、熱泵而修改的電力系統,直接改成挖礦場地,在觀光中心地的宜蘭、花蓮鄉間,也成了挖礦的主要舞台。

韓國某玩家貼出自己經營的小型礦場照片
在挖礦浪潮最巔峰的時候,因為買不到算力高的顯卡,就開始有人將腦筋動到了筆電上。在桌上型電腦需求逐漸減少、移動運算需求逐漸提升的今日,筆記型電腦市場一直以來都有著穩定的份額。以原廠供應鍊而言,筆記型的顯示卡需求也是一股低調的力量。每一間品牌廠商其實都有長期配合的需求,要從顯示卡晶片原廠下訂足夠份額的顯示卡晶片,才能完整自己產品線的規劃。當NVIDIA 30系列的顯卡供不應求的時候,搭載著30系列的電競、遊戲筆電,則成為了老礦工、新礦工的新目標。在中國大陸流出的一張照片中,一張張移除了螢幕與外殼模組的筆電裸板,整齊排列在設計過的層架上,各自接上變壓器、連上網路之後,一樣透過挖礦軟體的遠端管理,一張張具備30系列顯卡的筆記型電腦裸板,也成為了挖礦大軍的一分子,為了提供虛擬貨幣的算力而在本地端「奔馳」。

中國流出的筆電挖礦礦場照片,機台相當密集
在台灣的礦圈中,大部分人所想的則是較為單純:「只要幣價穩定,能找到算力,且產生的收益足夠,那沒有什麼硬體不能買的。」,在這個大前提之下,隨著虛擬貨幣穩定上漲,筆電也成為了新老礦工們出手的目標。以30系列的3060、3070獨立顯卡筆電而言,在發售之初的價格,雖然每一塊提供算力的獨立顯卡,都「靈魂綁定」了CPU、主機板、記憶體、螢幕面板、電池等等註定會隨著時間跌價的配備,但是在桌上型顯卡缺貨異常嚴重、且算力競爭越來越白熱化的階段,開始有礦工嘗試購入一定數量的中高規30系列顯卡筆電,同時開始進行挖礦。雖然說筆電版本的3060/3070的算力一般而言不如桌機顯卡來得要高,同時還有溫度牆、功耗等等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但幣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之下,想要購買的人前仆後繼,「買筆電挖半天」、「用一年賺一年」、「挖礦免費用筆電」等等之類銷售術語也逐漸傳開,網路上也不乏有玩家詢問「我這台筆電可以挖嗎?」、「挖一年可以賺多少」之類的問題。
在這樣的氛圍中,加上零組件當時處於缺貨的現況,具備3060/3070獨立顯卡的筆電,幾乎一到貨就被掃空,像是FX516PM、或是一些更高規格,套算起來回收更加快速的機種,紛紛陷入長短不一的缺貨狀態。但是在挖礦的基本邏輯而言,「打平」通常只是表示硬體成本已經回收,真正能賺錢必須要從「打平」之後開始,但打平的概念,也必須跟硬體的殘值相互勾稽,才能真正算出開始賺錢的時間。殘值在礦圈的討論中,非常少被提及,原因是硬體本身在幣價飆漲的當下,已經不好入手,如果當下購入甚至還有機會加價再賣出,所以持有顯卡的人都會有一定機率高估自己顯卡的現值,某種程度上也美化了實際的成本樣貌。回到筆電挖礦,如前面所說,因為筆電綁定了CPU、主機板等等零件,現值隨著時間過去,在殘值上一定會有不小程度的減損,但是利字當前,如果能夠好好管理筆電、或是本身具備清潔能力、可以將筆電恢復良好狀態的話,在缺貨的當下邊挖邊賣,也不一定賺不到錢,這也進一步的造就了缺貨的狀態。

稍微Google查詢就能查到許多筆電挖礦的內容
但這一切的前提,都寄託在幣價夠高、收益夠高的前提之下,當市場因為戰爭、通膨等等因素,美元在加息、突然收緊銀根的狀態,就讓一切產生了重大的變化。首先是幣價太高、超乎價值的不確定性,加以市場上出現各式各樣虛擬貨幣的應用,如NFT等等,都有發展過度的情況發生。在幣價走高之時,市場一片欣欣向榮,各種大小「會議」上,吹捧、抬轎、造市者不斷提及虛擬貨幣的未來跟應用。但隨著幣價反轉往下,各種交易所、貨幣倡議者,開始陸陸續續出現大小不一的「割韭菜」作為,像是波動太大的標的,突然在交易所無法交易、延遲,熱門NFT交易的價格無法守住發行價格、甚至像Luna這種創辦人帶頭套利、被華爾街巨鱷經過複雜的計畫之後強力突襲的事件等等,都讓幣圈的發展蒙上了陰影。從俄烏戰爭以來,虛擬貨幣的現貨價格不斷的崩跌,加之上面提及的各種負面新聞,都讓大批散戶、專職交易者、甚至是一線礦工都相當焦慮。原本以比特幣、以太幣,甚至是持有加密貨幣的企業作為投資標的的各種投資公司,像是「女股神」Cathie Wood的方舟投資、微策略MicroStrategy等等,也不得不調整投資腳步,試圖穩定投資者的信心。目前比特幣、以太的價格都還不到高點時期的一半,各種挖礦的硬體成本也逐漸滑落。在NVIDIA告知所有通路夥伴要加速出清30系列顯卡、預備40系列顯卡交付的同時,原本限定組裝或是限定大量購買的顯卡,也慢慢出現了價格鬆動、容易購買的情況。以3080系列而言,最高曾經來到6萬台幣一張的高峰,現在不用2萬就能買到,冥冥中也契合上了幣價崩跌的幅度。

「女股神」Cathie Wood管理的方舟投資,對加密貨幣行情做出多次預測
不過對於有意購入筆電的朋友而言,既然桌上型零件的價格已經一去不返、短期內沒有再度上漲的空間,那筆電搭載中高規格顯卡的價格與貨況,當然也沒有理由上漲或是缺貨。以3060/3070Ti這種遊戲獨立顯卡而言,搭載AMD 6000系列或是Intel 12代處理器、規格頂天的移動筆電遊戲平台,又比礦潮當時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礦潮的Intel 11代系列,面臨了許多挑戰,像是製程不如AMD進步、效能功耗比不佳、又有各種零組件缺貨問題等等,但當時還是「機以顯卡而貴」,依然是賣到完全找不到貨。但進入2022年中之後,戰爭情況未有更新、全球疫情趨於輕症、平緩之後,頂規的遊戲筆電供應終於恢復正常。


ROG西風G15 GA503RW,一年之前3060以上機種幾乎全數缺貨
隨便抓一台新出的筆電ROG西風G15 GA503RW來看,處理器採用AMD Ryzen 6900HS搭配Thermal Grizzly液態金屬散熱,6組散熱管配置,加上NVIDIA RTX 3070Ti顯卡晶片、MUX顯示卡直連技術等等,預設就提供16GB DDR5記憶體、1TB M.2 NVMe PCIe 4.0 SSD,螢幕也給到15.6吋2560 x 1440 240Hz面板,重量1.9公斤,這個在礦潮還有零組件缺貨的時代,常常是少量到貨、馬上缺貨的狀態,現在則是貨況充裕、且活動贈品、優惠不斷,對於要買新筆電的人而言,礦潮的結束也讓採購上的選擇變得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有NVIDIA 40系列的小道校息不斷流出,像是40系列高階系列的運算能力會有大幅度的跳升、40系列中階卡就能碾壓30系列高階卡的傳言等等,這些當然也會讓購買者產生預期心理,減低購入中高階筆電的需求。但回到現實,礦潮不僅僅是影響了硬體的價格,在2020到2022年之間,因為眾多消費者買不到DIY用的顯卡,加上零組件價格高升,影響了許多消費者升級的意願,這直接導致了許多3A遊戲大作的發行。除了「艾爾登法環」之外,這一兩年幾乎沒有什麼現象級的大作降臨(更別說零組件的缺貨連帶著SONY PS5的供貨、綁貨問題了…),所以筆電部份可能還是那句老話:「早買早享受,晚買有折扣」,用得到就買,想要便宜就電商通路加上信用卡優惠折一折,或是多跑幾間比看看現金價,還是比較快的方式。認真說,遊戲筆電還是隨身帶隨身玩比較實際,如果考慮常常攜帶、預算也有,那想花錢體驗一下快感還是最爽的事情。

NVIDIA 40系列的想像圖,待正式發行才能知道效能了
不過在個人寫這些內容的同時,在通膨預期「可能」會放緩、Fed「可能」不再強勢升息的情況下,外加以太正式停止PoW,其實虛擬貨幣也悄悄的有往上的趨勢。相對於最低點而言,比特幣,以太幣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抬升。如果從2018年那波下跌來看,當時眾人搶著拋售的顯卡零件,到了2020年底都有了將近一倍的漲幅,假設熊市的情況結束的早,很有可能現在市場的30系列顯卡、筆電,都還有再度漲價的機會可言,如果NVIDIA 40系列出來的時間延後、或是效能不如預期、或是供應再度短缺的話,會有什麼情況,個人覺得都不奇怪了。現在應該要買顯卡,還是要賣顯卡,對於近期要購買桌機零件或是筆電的朋友而言,真心是個兩難。畢竟算力等於金錢,一旦幣價上漲,算力也會跟著值錢,會高會低,這一點就留待時間證明了。
以上個人一點不專業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