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前年紀小的時候都是靠論壇的資源來挑選筆電,汲取論壇的養分到現在,應該也算是個達人。於是乎也想要來貢獻一下我的所學所知,讓大家能夠在琳瑯滿目的品項中更好的挑選筆電。以下正文。
筆電規格:
- CPU(中央處理器)
- RAM(記憶體)
- 顯示卡
- 儲存空間
- 螢幕
- 續航力
- 連接介面端口
- 尺寸重量
- 附加價值
- 用料做工
首先我先洋洋灑灑的列出了10樣我覺得比較重要的規格指標,挑選筆電其實就是讓規格越符合自己的需求就越好用。接下來我就從第一項規格開始為大家講解!請大家耐心觀看,一定會對挑選筆電有幫助,畢竟筆電一台動輒好幾萬元,若是可以正確挑選效益可比打工還要高許多。
1.CPU(中央處理器)
以我自身來舉例,我周邊的親戚朋友最常問我的就是:「現在cpu出到i8i9了嗎?」,由此可知就算現在已經是資訊爆炸的時代了,很多資料網路上都有,但是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有時間去查找這些文章,因為日常生活根本用不到。所以我這邊就不贅述CPU的命名方式,而是給大家兩個CPU工具網站,使用方式都很簡單,點進去就看的到了!
雖然命名方式可以很清楚的知道cpu的用途,但是一來日常真的用不到二來命名方式也有再改變,所以怎麼挑選CPU呢?點進去工具網站裡面分數越高就越好XD
- CPU天梯網站

- CPU PK網站

2.RAM(記憶體)
從某方面來看,記憶體就像是桌面。提供您進行各項工作的空間,且桌面越大,能同時放在桌上的紙張、文件夾和工作就越多。但是要多少才夠呢?有些人會說文書8G玩遊戲16G就夠,其實不全然正確。比如說:有些人文書開啟的excel檔十分的大,那這個時候8G就一定不夠;玩遊戲的人如果想要兼開攻略或是開直播,最好就再往上加。
關於記憶體當然預算內越多越好,萬一不夠預算那就挑選不是焊接在主機板上的機種,日後在加也是可以的。
3.顯示卡
顯示卡主要的功能是在處理「圖形」及「影像」,簡單講就是如果你有使用繪圖軟體、影像編輯軟體或是你有玩3D遊戲,這一種最好要買有顯示卡的機種,否則會卡卡的甚至會跑不動。
顯示卡我們也不贅述命名方式原因同CPU,繪圖及影像編輯直接看天梯網站挑跑分高的,玩遊戲就去你想玩的那款遊戲的官方網站查詢遊戲配備需求。
- 顯示卡天梯網站

- 時下最夯2077 建議需求表

4.硬碟
硬碟就好比倉庫,應用程式、遊戲、照片、音樂或是文件都是存放在硬碟裡面。
硬碟目前分兩種:SSD(固態硬碟)以及HDD(機械硬碟)
SSD擁有一切的優點,為什麼還要選配HDD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售價,現行1TB的SSD售價是HDD的一倍以上。以下做個簡單的表格給大家做挑選的參考
|
HDD機械硬碟
|
2.5吋ssd
|
m.2 sata
|
m.2 PCIE
|
速度
|
超慢
|
快
|
快
|
超級快
|
容量
|
常見2T
|
常見2T
|
常見2T
|
常見2T
|
壽命 |
高
|
低
|
低
|
低
|
價格
|
便宜
|
普通
|
普通
|
高貴
|
救援
|
可
|
不可
|
不可
|
不可
|
耐震
|
不耐
|
可以晃動
|
可以晃動
|
可以晃動
|
重量
|
重
|
輕
|
輕
|
輕
|
5.螢幕
螢幕本身也是一個很大的坑,尺寸、解析度、刷新率、反應速度、面板、顏色飽和度、亮度,挑起來絕對是非常頭痛。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大家應該有發現螢幕通常都不能選,很少有機型螢幕是可以選的。我的意思是說同樣的機型cpu可能有i5或是i7,顯示卡可能有GTX或是RTX,但是很少有可以選螢幕的。近期華碩的zenbook倒是有ips或是oled可以選,挺稀奇的!
不過我還是簡略的幫大家分類一下:
1.面板: oled>ips>va>tn
面板這項只是以筆電來說大方向是這樣的順序,但其實:
VA最適合影片觀看(高對比度, 反應速度慢) ,
TN最適合FPS遊戲(最大反應速度),
IPS最適合大作RPG遊戲, 綜合運用最強 (同時可視角最大)
2.解析度: 4K(uhd)>2K(qhd)>1080P(fhd)
3.刷新率越高看起來越順暢;反應速度越快殘影越小
4.顏色飽和度:這項除了專業人士以外,應該都是越飽和越好,專業人士則是要精準符合實物。
在螢幕這項小結一下,筆電螢幕選擇都不太自由,真的要好就外接螢幕吧!不然筆電就太難挑了。在這挖個小坑,日後如果大家對螢幕有興趣就再寫一篇XD
6.續航力
筆電其實發展之初,最核心的價值其實就是外出使用,不然買桌機就好了。因此續航力絕對是筆電最核心的價值之一,續航力由電池的大小跟耗電量而定。電池當然越大用越久,耗電量則是要看CPU以及顯示卡的瓦數。
CPU就瓦數來說,主要分為兩大類,省電型以及標準電壓。文書電腦通常都是使用省電型的CPU,而電競筆電通常都是使用標準電壓的CPU,這樣大家知道為什麼輕薄電腦電池應該比較小但是反而用比較久的原因了吧!顯示卡雖然也有分省電跟耗電型,但是只要動用到顯卡有玩遊戲或是繪圖,還是乖乖插電不然一下子就沒電了不管省電耗電都一樣。
7.連接介面端口
這小小注意就好,因為這個也是廠商給什麼就吞什麼跟螢幕一樣。唯一值得注意的盡量要有Thunderbolt 4 ,有這個接口只要外接一個HUB就什麼介面都有了,現在
Thunderbolt 4 也越來越普及,很容易買的到。
8.尺寸重量
這項就比較單純就挑喜歡的尺寸大小,可以接受的重量,越輕就越貴XD
9.附加價值
例如:觸控、軍規、
1 秒喚醒、
搭載 Full HD 螢幕,於真實應用場景可提供 9 小時或更長的電池續航力、
搭載 Full HD 螢幕,充電 30 分鐘即可享有 4 小時以上的電池續航力、
插電或用電池都有一致的效能表現、
提供同等級中最佳無線及有線的連線能力 – 支援 Intel Wi-Fi 6 及 Thunderbolt 。以上藍字部分的附加價值,現在只要認明EVO貼紙就一定會有,再也不用聽業務講得天花亂墜XD
10.用料做工
最後這個也是最玄學的一部份,因為這個在規格上很難判斷。但是可以從廠商的產品系列定位來略知一二。比方ASUS輕薄筆電有三個系列,laptop系列、vivobook系列、zenbook系列,用料跟做工一定是zenbook>vivobook>laptop,如果喜歡耐用挑用料做工好的zenbook一定不會失望,那如果預算不夠的朋友怎麼辦呢?其實可以挑舊款的zenbook,雖然效能不會有新款vivobook甚至laptop好,但是一定耐用質感也比較好。而且歸功於intel所賜每代都在擠牙膏,所以效能並沒有差很多,讓舊款的zenbook跟新款效能差距不大,不失為是一個好選擇!
總結
以上每一點其實單獨來說,都不能一言以蔽之,就算去蕪存菁每一項都還是能寫好幾篇論文,這篇主要是用規格來挑選適合自己的筆電,如果有版友認為不夠清楚或是太複雜,那就留言或是私訊用途需求給我,我再一一回覆,或是我在寫一篇工具文把所有品牌的系列總和,讓大家可以直接挑選,以上這篇應該還是很好用的,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有任何想補充的版友也能幫我補充一下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