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atom 330 + ion +12.1吋 台灣有賣嗎

CUBE0125 wrote:
不考慮品牌和螢幕尺寸...(恕刪)


你講的獨顯都是13吋以上機種, 11.6吋用上了, 散熱跟續航力都不可能令人滿意的..

Su2300, Atom n330, AMD L310, 這三顆U已經達到讓小筆電實際多工能堪用的地步..(當然程式loading不能重) 即使Su2300確實強一點, 也沒什麼實際應用可以佔到的優勢...
這又不是雙核C2D可以軟解FHD, 單核小羊不能這種差距...

若價位差不多, 我認為選Nvidia跟ATI也未必是失策, 至少顯卡懸殊性能差異..
可以給小筆電一些可能性... 這點不會是吃虧的... 會拿小筆電來跑主流3D人應該沒有..
除非他不知道, 但會拿來玩以後一定越來越多的網路簡易3D一定會有...
其實這也是優秀內顯的主要價值... 780G就是這方面一流的選擇...

就算是比CP嘛, Su2300+G45也頂多不輸, 想贏不可能的...
一台電腦的價值應該是整體性的, 怎可以你想比哪邊贏就自己定義?
內顯重要性一直在筆電界進化, 小筆電當然也是如此...
當今天我U已經夠了, 強那一點點沒大意義時, 我為什麼不可以選優秀的顯卡?

其實我個人也比較喜歡Su2300.. 因為比較喜歡I記晶片組.. 尤其在筆電上...

不過你末尾點出的問題我認同, 價位... 但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數量...
如果AMD系統可以拼出量來, 便宜兩三成是沒問題的...
bar0106 wrote:
你講的獨顯都是13吋...(恕刪)

你還是沒搞懂我的重點在"價格"而非"效能"
所以我才說不考慮廠牌和螢幕尺寸
純就相同的價格帶來考量
不然雙核/獨顯/12.1吋/光碟機/續航力3小時/2KG以下
這種機種早就有了
技術上不是問題
只是或許是12吋以下加獨顯的實益太小
選擇不多

CPU和顯卡孰輕孰重
本來就是個人需求
你可以無視SU2300和ATOM 330的差距
我也可以無視ION和GS45的差距

你說的輕度3D除了遊戲(又不是每個人都用筆電玩遊戲)
還有哪些應用是GS45做不到而ION可以的?

不然我也可以說想玩WIN7的XP MODE(別跟我說有其他的虛擬方式)
ATOM 330就是不支援VT啊..............................

另外
AMD在筆電的作為
我是不抱希望了
想靠數量壓低價格?
這..............................應該先想想只能做出這種規格要怎麼賣到那個數量吧?

CUBE0125 wrote:
你還是沒搞懂我的重點...(恕刪)


現在的事實是, CULV本身還是不便宜...
所以就算是小量的其他平台, Intel系還是只有略佔上風..
這只是指銷售量來看..

我覺得CP值未必, 因為很少人知道, 其實小筆電的缺點, 不過是少了第二顆核心..
但是Intel很清楚... 所以一直等到市場願意接受雙核平台時, 才把價位從46美金的atom拉高到上百美金C732.
甚至250美金以上的Su9400... 維持自身的獲利..
在此之前, Intel作法是打壓其他可能的平台, 維持atom+945G的作法, 讓市場對小筆電失去信心...
atom N330 Intel也對其搞鬼... 雖然TDP不高, 但是少了調節省電功能...
另外Intel不點頭前, 誰敢拿N330做小筆電的...(N330報價只有67美金喔...)

Intel這間公司的作風就是, CPU我可以獲利低, 晶片組我要賺回來.. i5就是很明顯例子...

我非常非常清楚atom跟C-732差距, 因為當初我也有意購入, 怎會不做功課.?
但是綜合來說, 就是, 拿五十美金的價差, (單以CPU喔, 別忘G45也比945G貴...)
只得到這種效能, 完全不合算, atom跑得爛的程式, 並沒有C732可以跑得順的狀況... 一般運用上...
所以你可以看到單核1410T到處脫手...

如果真要單核, 至少要Su3500才能顯示出明顯差異.... 但別忘了當初Su3500報價是200美金以上...
現在報價似乎沒變, 但我說廠商入手價基本上就像早期yonah一樣, 半價就可以入手...

你覺得很了不起的是C-732組個兩顆就很行? 這個理論在其他兩個對手身上也差不多..
Su2300已經是閹割到不行的玩意, 就算它核心確實很強, 也只是能比atom小強一點罷了...

我的結論是, 價位沒差很大狀況, 其實三種平台真正差異並不大...
我個人確實偏好Intel系統, 但它的缺點我也清楚...
且兩家顯卡大廠固然晶片組缺點明顯...但優點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對象..
雖然你不一定要選用, 但也沒必要去忽視其價值...

現在市場除了Intel平台外, 其他平台都還沒大量進入市場, 雖然要高佔有率也很難..
所以談價格現在還不具參考價值... 事實上, 除了acer 1410T Su2300進入20K大關外..
其他用同樣U的筆電也都算貴的了....(台灣特別貴倒是...)




bar0106 wrote:
現在的事實是, CU...(恕刪)

CULV的CM723或SU2300價格貴、效能不佳
我不否認
但是效能更差、應該更便宜的ATOM 330
實機價格卻跟SU2300機種差不多
這又該怎麼說呢?

我認為小筆電的問題根本不在少一顆核心
效能強弱從來就不是問題
定位和價格才是!!!

太多消費者誤以為小筆電=小一點的筆電
一開始花筆電一半價格買到只有筆電一半效能的小筆電
也沒什麼好說的
但是之後小筆電越做越大也越來越貴
花同樣價格買到一半效能的產品
問題就大了
再加上廠商推出"外裝筆電+內在小筆電=筆電價格"的超規小筆電
更是加深一般消費者(小筆電放大還原=一般筆電)的誤解
固然部分消費者購買前未做足功課
但是廠商多少也要負些責任

其實INTEL對筆電(NOTEBOOK)和小筆電(NETBOOK)的區分很清楚
便宜的小筆電就只有這樣的規格和效能
要求更多請買CULV或正規筆電
若是反過來要求ATOM再多顆核心、效能再強一點
根本就與小筆電的本意背道而馳
打個比方來說
你買牛肉湯麵要求老闆放點牛肉?
那老闆的牛肉麵要賣誰?

CULV
ACER 3410G(SU2300+GS45+HD4330)=24000
ASUS UL20A/HP DM1(SU2300+GS45)=22000
ACER 1410T(SU2300+GS45)=20000

ATOM
Galleria NB(ATOM 330+ION)=23000(搭載WIN7)
ASUS 1201N(ATOM330+ION)=?????
ASUS 1201N(N270+ION)=17000(國外售價換算)
HP MINI331(N280+ION LE)=16000
ASUS N10JB(N280+G105M)=15000

我是認為ATOM 330+ION賣18000以下才值得考慮(理想入手價15000)
如果賣到20000以上
真的不如多幾張小朋友買CULV或正規筆電
CUBE0125 wrote:
我並不覺得SU230...(恕刪)


都講過了, 3D差很多啊...
是倍數來比勒....

賣一樣的價格並非說兩家顯卡就比較值得...
我說過以我的需要我比較可能買Su2300...
但是我認為你若真的買AMD系跟ION系也沒多壞...
n270你覺得再怎樣廢, 但是就跟C732一樣, 組成兩顆就是可以成為堪用的U...

其實現在ion平台問題確實不少... 除自己本身耗電問題外...
產品定位就很頭大, 市上滿坑滿谷的n270 n280... 價位擺低, 除了成本一時難攤外...
舊款都不必賣了... 擺高呢, 那也變得沒太大價值...

你提到價位問題沒錯的, 不過現在並沒有廠商同出兩款來讓你比..
Galleria是走雙A經濟價位的筆電嗎? 在日本人來講已經算低了, 在台灣就不是了...
Galleria如果也出Su2300機種, 我認為最少最少22K跑不掉... 請看Toshiba單核CULV賣價就知道了...
而且ion出來的時間也沒多久... 你可以想像微星U200出道時喊到25~26K...
現在只在19K打轉嗎... 兩個月不到.. 現在就確認誰貴多少, 難說...

如果華碩雙核ion賣得比Su2300機種貴, 超過一千...
那當然Su2300比較值得一點.... 超過兩千, 我也覺得不必考慮ion...
像HP賣的ion單核完全不必考慮, 道理很簡單, 買台電腦難道連基本效能都不夠.. 你還買下去嗎..
在現實上, 最低標就是把兩顆atom合體.. 否則就當一台"可用的"電腦就好..
畢竟內顯強是無法彌補處理器能力不足的... 我的想法是...
atom也會走向兩極化... 或是全部以雙核取代單核走入門價位... (不過n330實在不太理想..)
CULV未來Su2300系列應該會再提高時脈, 或把快取加到2MB, 使跟整個atom系完全區隔..



bar0106 wrote:
都講過了, 3D差很...(恕刪)

講過了
不是每個人都有3D需求
不想用筆電玩遊戲的人
基本上可以無視ION和GS45的差距
如同我無視HD4330/4500MHD分別一樣

至於CPU效能
SU2300和SU3500一般使用就有差
CM723比N280好一點
N280又比N270好一點
CM723X2會不會比N270(嚴格說是家用版ATOM 230)X2好很多點?
SU2300和ATOM 330效能差距能否一樣無視?
這是我比較質疑之處
看樣子
你似乎也沒有實際用過ATOM 330.................................................

價格問題
我預設前提就是在不分廠牌下討論
市面上目前也僅此一家在賣ATOM 330+ION機種(依ASUS以往定價 1201N估計也不會太便宜~)
你要跳離這個前提
那也沒什麼好說的

至於後續發展
ATOM不可能兩極化
上已有CULV壓陣
ATOM只能繼續訴求低耗電、低價格(當然效能也相對低)
筆電版雙核ATOM短時間內也不用想(等四核CPU在筆電普及後或許有機會吧XD)
下一代的ATOM規劃之前就公布了
效能預估跟現有ATOM差不多
還是只有桌機版才有雙核心
繪圖效能也依然是945等級:(
(話說N280推出前
曾傳言會取代945GSE的GN40不知道哪去了................................)
ION如果不被"恩准"搭上CULV以上的CPU
我看在筆電市場也是岌岌可危

簡而言之
賣麵老大的態度已經非常清楚
牛肉湯麵就是沒有牛肉
要吃牛肉請買牛肉麵

題外話
不知道INTEL是怎麼看ASUS這個搗蛋鬼?
1.ASUS最早出小筆電EEE PC(ATOM都還沒出)
2.ATOM推出後有一堆限制鎖在小筆電 ASUS又一直想辦法突破把小筆電做大
3.INTEL搬出CULV ASUS又來個TURBO33超頻功能








CUBE0125 wrote:
講過了不是每個人都有...(恕刪)


我也強調過這是個選擇..

你喜歡無視我也沒辦法...

我也不懂你為什麼強迫人家要吃你的菜?

Intel內顯爛又不是你可以幫腔的...
顯卡重要性也不是你說不好就不好... 買780G的人都是白癡吧?
4330這些被你說到一文不值, 你根本就拒絕別人的想法不是嗎?
事實上, 沒有市場誰會採用? 你以為廠商從設計到推出產品, 沒有評估就玩下去?

你也沒用過N330, 能說它多爛? 至少N280我的使用是..
如果有兩顆核心, 其實一般任務可以不會頓掉...
我也沒用過C732, 但是10%差距不足以讓原來會頓的任務, 變得很順...
大家同樣兩顆組起來, 你強到哪裡去?
ion在桌機上比較上看起來不強勢主因是, 你面對的是945G這種超過三年規格爛, 成本超低的晶片組...
同樣n330, 當然ion主機板很容易被打垮....

價格沒有出來且穩定前, 你說的全是空話..
只怕你也沒有水準到能預知, 一台兩萬五的東西, 可以不到兩個月直殺6K吧?
何必把你自己那般神話.. 完全去否決否定別人的推測...
你這種態度無法說服我...

畢竟N330其實很便宜... 跟Su系列最少差有1500~2000以上的價格,..(單核Celeron喔)
要嘛不賣, 真的要賣, 價位還有很大修正空間... 難道你認為ion晶片會比G45貴多少?
但是這東西必須有量價格才易壓低... 這是其他廠比較不容易競爭的...

現在Intel定價裡, CULV就是超過100美元甚至更高的產物... 配上主流但貴貴的內顯晶片...
這種電腦可以走向便宜嗎? 不可能....
但是atom系統若ion能有一定量, 加上成本漸低... 可以把差距拉到50~100美金以上...
當然這中間不是沒有問題, 尤其處理器得看Intel, 變數不小...

CPU跟顯卡一樣, 夠用即可, 而且遊戲應用上, 顯卡差距是比CPU還大...
就像雖然有最強的i7, 但是Intel賣得最好的, 是兩三千的E5 E6系列配上G31這種爛但卻堪用的東西...
CULV裡面可以達到堪用水準就是雙核Su2300, 你去買一顆上萬的Su9400, 一般應用上並不會有明顯差異..
道理就是這樣....






Windows 7 開始支援 Direct Compute,

Adobe 開始用「SCREEN」支援 GPU 加速 Flash

CoreAVC 支援 CUDA 軟解 H.264

一年之內類似 GPGPU 加速的軟體會越來越多,一台電腦買來總會用個兩三年,

屆時應該連看圖軟體都會支援類似的規格,差異性就會跑出來了。

以眼前而言,SU3500 跟 ATOM N330 + ION 看起來差不多,

但是往後推個一年,實用性應該會有差。
bar0106 wrote:
我也強調過這是個選擇...(恕刪)

你要扣帽子和惱羞前
麻煩先心平氣和地把我的文章看清楚
懶得回顧先前文章
至少也請把以下解釋(尤其是有" "的地方)看清楚

1.
我從沒說ATOM 330多差
倒是很像有人一直說SU2300很差
但是更差的ATOM 330又不見相同批評....................

2.
我也沒說顯示效能不重要或所有人都不需要顯示效能
前面就說過要CPU效能還是顯示效能
是"個人需求"的問題
在目前價格相近的情況下
"不考慮廠牌和尺寸"
"不要求顯示效能"買SU2300+GS45
"要求顯示效能"買SU2300+HD4330
既然像你如此注重顯示效能
卻寧願捨獨顯HD4330而屈就ION內顯?
實在無法理解

3.
我也沒否認ATOM 330+ION便宜賣的可能性
但是"現有機種"就是有點高貴(誰說空話?"現下"哪來便宜的ATOM 330+ION筆電可買?)
如果日後降價或後續機種能拉開和CULV的價差(我前面說過賣18000甚至15000以下)
ATOM 330+ION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
---------------------------------------------------------------------
講到底
你一直陷在"ION>GS45"的死胡同裡打轉
我說的"SU2300>ATOM 330"和"HD4330>ION"
你通通無視
就是一直強調"ION>GS45所以ATOM不見得會比CULV差"
但是事實是如此嗎?那ATOM 330+ION對上SU2300+HD4330呢?
是誰堅持顯示效能一定很重要?不要求顯示效能不行?
是誰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看法呢?
請好好想清楚吧~

最後
麵店生意非常好的老闆
正常狀況下絕對不會"買牛肉湯麵送牛肉"去搬石頭來砸自己腳
頂多就是推出份量減少、便宜一點的小碗牛肉麵(CULV)
(AMD在桌機CPU搞開核、開L3是生意不好時的促銷 不能相提並論)
假設ATOM真的便宜又"堪用"
大家都買ATOM就滿足(追求效能的玩家畢竟是少數 多數人尤其是公司行號只要堪用就行)
那其他CPU要賣給誰?
所以
你真的不用期望ATOM能變多強
INTEL寧願拉下高貴的ULV也要阻止ATOM從小筆電往筆電市場發展
事實擺在眼前
你不接受 我也沒辦法
或許有夢最美吧
CUBE0125 wrote:
你要扣帽子和惱羞前麻...(恕刪)



是你自己辭窮強辯的無理讓人沒法茍同吧?

你的大絕就是繼續開無視, 那我又能說啥?

1. atom n330跟Su2300都已經達到堪用地步...
再多一點效能也無助於一般應用... 如果你一定要堅持那差距很重要..
請你找一個Su2300剛好可以順暢使用, 但n330不可以的通用軟體..
不然你是在跟我抬槓是在幹嘛?

2. 為什麼不用獨顯, 那要成本及技術搭進小筆電耶...
光是布線跟散熱問題, 就可以增加很多麻煩及成本..

好的內顯搭配足夠的主記憶體, 可以讓低解析度3D(800x600)..
達到堪用可玩的地步, 事實上, 網路遊戲的3D為了顧及流量.. 也很難去做到超過1024x768..
小筆電可用的解析度也大抵如此...

這就是780G以後能熱賣的原因, 不要求畫質, 又沒使用大螢幕狀況下...
很多人內顯就可以達到堪用地步... G45就是辦不到, 它能跑圖不出錯都要偷笑了..

隔行如隔山, 如果這塊Intel切得進去, 他還放兩個小卒子在那唱歌嗎?
如果ion真的沒競爭力, Intel需要搞一些黑手段去堵它嗎?

在獨顯跟Intel超無力內顯間, 其實有很多運用空間, 你只是不想或不屑正視而已...
前面不是有網友說到, 像影像處理及繪畫軟體, 甚至轉檔, 這些內顯也可以像Intel處理器一樣..
內建有用的處理線路, 像ion 內cuda... 實際上目前跑photoshop, 顯卡廠確實可以跑得比較好...
並不完全看處理器的實力...

3. 價位問題, 我說言之過早... 單看報價成本, 就可以斷定ion或amd 平台尚有下降空間...
只是市場目前當然是處理器大宗來獨佔罷了... 但不表示顯卡廠不會有一片天...
AMD 財力規模不足Intel 1/20, 你能想像它曾經佔有市場近30%比例?

現在市場上ion平台還少, 價位偏高是必然的...
現在就一定要出手, 我還是建議用雙核CULV平台..
我只能說這平台不是無可取的.. 是有跟CULV一搏入門級應用的...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