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wrote:大大的用途跟預算要先...(恕刪) 預算:4萬左右都OK.用途:工作上外出會用到需獨顯.flysun wrote:有$ 就買$ony...(恕刪) 不是有$沒$的問題,兩台差不多價錢啊!!!bar0106 wrote:基本上華碩也是一...(恕刪) 這我也考慮過,ASUS的維修,我覺感得還OK.沒買過SONY就不得而知了.
我有在保固內因為軟件問題拿去新宇作系統還原過不過他沒有跟我收錢~還順便幫我修了鍵盤....= =所以對SONY的映象不差~加上我的VAIO陪我跑了四個洲都沒事感覺上其實也沒那麼脆弱~~而且話說ASUS的品質跟新品不良率好像也沒多好
買電子產品多多少少看運氣的,像我工作的地方,平均每年買30臺筆電左右。記得08年頭買的50臺HP有10臺左右出過問題,其他的還好。09年中買的dell30臺筆記,目前都沒叫過維修。我姐姐的dell筆記,只有在第一年壞過一次銀幕,免費換了,用到現在4年(電池不能用不算啦)雖然品牌很重要,不過運氣要更好。我在新加坡,有個同事用sony的上網本,(因為她喜歡pink color)上個星期出問題了,我檢查了一下,叫她丟回廠重灌,因為她跟我說她沒有拿到光碟。今天她跟我說拿去弄了,免費。這讓我對sony改觀了....
話說,昨天看了東森財經節目,拓樸研究中心的一個發言人說了一個重點,就是維修服務才是整個品牌電子商最大的獲利來源,因為他們做了一個主機板毛利有限,但是維修說要換一個主機板要一千三,這就是毛利…但是我一直覺得國產品牌應該至少在台灣這一個領域維修要做的好,一直在說要支持國貨,但???他們有沒有給我們應該有的權利?還不是要我們去魯他們,這關係,可以自由心證。此外,雖然sony在維修的態度上不如國產雙a、而零件價錢也比較貴,但…相同的東西,近乎一樣的維修態度,我會買sony的。再者…雖然國產品牌已經開始重視外型等一些工業設計,但是比起日系的細膩度來說,還是有待加強的,有一些人會理性的選擇效能國產品牌,更換nb週期快呀…換了也不會心痛,不過…我是很想要問。老是一直換筆電,不會覺得一直在浪費錢嗎?除了少部分的人,他們因為工作關係筆電消磨及要求的條件比較高且嚴格,我實在想不出,一般人使用筆電會一直換嗎?所以囉…在下的態度,會選擇一個在每天都要接觸的筆電都要很爽的去用,而不是用的很痛苦的。
lan0410 wrote:話說,昨天看了東森財...(恕刪) 這研究中心講的結論, 只能說只有部分正確....正確的部分是高階路線的伺服器或主機市場..不正確的部分是專打平民價格戰的中低階市場....因為高階市場的主機, 確實很難說換就換....即使可能只需換小小廉價零件..系統商的報價依然可能高得驚人, 更糟的是, 伺服器系統可能都是特規的封鎖式系統..不見得自己MIS跑去商場或材料行買料就能自己處理...高階主機在部份上也還可能符合"想修"的狀況....例如有人花了七萬去買vaio, 結果花了一萬六去修那個超薄LCD...畢竟這種料不是隨便可得且保證修理後都能正常的...但是中低階市場不然...以筆電來說, 過保之後除了像鍵盤之類低價耗材外..任何一樣收費幾乎都是4~5K起跳.... 這還是國產品的起跳價..若是像日系筆電, 如Sony這種廠商... 那所有的價位基本上都是要再加成的...甚至因為這間公司常用特規料件, 所以很多零件是近乎倍於國產筆電的價位...中低階市場, 能接受到的新品價大概就是30K左右最高了... 最多很難超過40K一台過保後需要維修的筆電, 往往一報修, 價位都超過機體殘值的1/3了...這也還罷了, 問題是現在中低階筆電甚至高階筆電, 用料都不算很好, 零件品質比起幾年前MIJ MIT時代..是只差不好, 原因很簡單, 筆電低價化, 廠商毛利縮水, 羊毛出在羊身上, 怎可能維持以前動輒三五年的耐用度?所以, 當過保開始壞零件時, 這往往只是開始.... 因為, 很多時候, 壞零件的原因是起源於主機供電或散熱問題..這種問題不是可以輕易檢出的, 所以壞零件第一項後, 往往換完這, 換另一個壞, 甚至同一個零件過保後再壞..那就沒完沒了, 本來你認為換個幾千塊總比再花兩萬以上買台新的省錢..沒想到, 這是你惡夢的開始.... 因為你的錢換不到一台比較安穩可靠的主機, 甚至可能花到比買新機多的錢....以前我曾買過台筆電, 這是台灣代工廠的自有品牌機, 品質也還可以, 至少保固內確實沒出過啥包..好! 到了兩年過約兩個多月, 過保後, 電腦開機過電但沒螢幕, 送修說是主板陣亡...花了4500, 這價格不算太貴, 若在Sony身上沒6000大洋絕對打不死, 而且這兩個價格還是"良品"價...結果過了近半年, 又差不多狀況 這次換顯卡出包... 很好 又要4500....這個價位也不算貴, 反正差不多是行情價, 不過這次我卻不願修了... 為何?坦白說, 若修好可一勞永逸, 多撐個一年以上, 那倒還可以勉強投資一下...問題是前面說的, 這很可能主機本身已經有問題了, 零件的損壞不會只有一兩次...要知道, 我去查我這台筆電二手價, 比我新一點也才12K不到, 我去花9K多抱顆炸彈有沒搞錯?所以實際上在中低階市場, 說要靠維修賺錢, 可能還是太難了...其實大部分消費者, 到第二次花錢修時, 應該考慮得跟我差不多了....Sony的產品, 40K以下那種中低階產物, 價格也不怎漂亮, 品質也是台灣代工廠的產物...比起台灣雙A, 除了外殼漂亮外, 基本上沒有什麼優勢.... 品質?這種跟台廠拼價格戰的產品有啥品質可言? 品質是要錢買來的, 不是掛張Sony mark就可以辦到..Sony不是靠筆電起家的, 跟同出日系的Toshiba和Fujitsu比來, 沒有什麼優勢....後面兩間基本上筆電都可說是自己的本業....在我來看..真的要買Sony也無不可, 反正錢不是我出的, 但是若要求品質, 請多準備些小朋友... 玩大一點..50K~70K左右MIJ才是王道... 否則我寧願選台灣的二線廠微星, 也沒必要去買台35K 的vaio....只要不太可能出國, 在台灣雙A跟微星的品質都夠了, 維修體系更不是Sony可比...不是維修點多就是保固內到府收送... 甚至有全家快遞...在筆電低價化, 使用壽命普遍下降的時代, 我認為方便的維修體系和相對便宜的維修價位..才是消費者最需要考慮的... 品質絕對很重要, 甚至是最重要的...問題是: 市場的普遍接受價位, 很難讓筆電品質能維持下去... 在這種大環境之下..買個30K 上下的筆電, 說你要多好的品質, 根本是緣木求魚... 搞不清楚狀況...把這些號稱日系高級品的筆電打開來看, 用料跟台系筆電幾無不同,筆電這玩意, 沒什麼很了不起的技術, 要品質, 錢拿來就可以, 有錢才好辦事...說什麼日系很了不起, 設計很優那也是扯蛋, 誰不知道筆電廠, 代工廠RD都是挖來挖去..跳來跳去的, 某間新公司為了拓展市場, 不惜重金挖角某大廠RD團隊都是常有的事...
bar0106 wrote:這研究中心講的結論,...(恕刪) 能遇到如此能討論的對象,實在是人生一大快事。您說的我能認同,當然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以目前普遍大眾能接受的價格是三萬五左右。再上去的話,組桌機了…效能及享受程度就高了。當然小零件,對於有一點常識的人,是可以自己解決或是google找方法解決,今天我想要diy解決目前nb上的問題,當然前提是這台nb的殘值所剩無幾了,同意您說的未暴彈的說法。但是這部分要想一下,普遍的nb駕駛者是落在哪一塊區的人,是寧願花錢把問題解決了,還是自行diy呢?所以維修這區塊,不管是不是3c廠商,在每一個行業都一樣,哪一個後勤維修做的好,哪一個將決定消費者購物的意向。早期的雙a,他的維修的確是有目共睹,所以相信它、支持它、並購買它。在cost-down的風向下,想要好一點的東西,就是要花多一點的代價,這也正確,不過以現在的雙a而言實在對他們的東西不敢購入(或是其他的廠商、微星我是覺得還不錯,維修讓我有感受誠意,但…不符我想要買的)。也許它們是做nb起家的,對於nb製造的功力是受肯定的,當然sony不是筆電起家,遠比您說的那二廠差上許多,這是他們的短處,但是他們可以將這一些部分請其他有能力的廠商代工,做出來的品質還是在一定的程度上,這一部分可以說是與國產機無異了,工藝這一區塊則是國產機待加強的部分,維修在價格方面是比起sony便宜,但我還是一樣…花相同的錢,但是維修的誠意差不多,我會選擇每天自己要用的時候,會很開心去開機的nb,再者…既然是國產機,沒有做到國人要求的品質(日本人對於自家要求的很龜毛,所以大抵上日本國境內的商品的品質會好上輸出品),從何支持起?不要用其他的物品去加持的話,光散熱這區塊…國產機真的要好好再努力。如果…國產機能做到國人要求的品質,貴又何妨?品質出來,維修態度出來,要支付多一點的代價,我會非常的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