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電挑選方式分享

看到很多人在問怎麼挑筆電
自己在業界也打滾了一陣, 想說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挑選筆電的方式
很多人會覺得說: 欸規格都差不多, 品牌又那麼多, 很難挑啊?
我自己看是: 只要"預算"和"用途"都確定了, 其實篩出來的機種就會少很多

不過很有趣的是, 通常有確定預算的, 用途比較不明確
有明確用途的, 反而不知道該怎麼抓預算
但我還是會建議大家先從"預算"著手, 畢竟錢嘛, 大家總是會看得比較緊
預算先確定了, 就比較好挑選手
綜觀國內外消費者的反應, 我常看到的預算大概有:

1. 台幣15000上下 (US 500)
這個價位帶的用途蠻一致的, 不外乎是文書用或是看影音串流服務(如Netflix)
機種數量我個人認為選擇不多, 基本上就是前五大 (DHLAA, 自己可以猜一下品牌)
因為只有這些品牌才有辦法從這類入門的機種賺到錢
品牌就青菜蘿蔔各有喜好, 我只提供幾個原則:

- 記憶體無論如何一定要8G, 4G在這個年代已經不行了
- 螢幕至少FHD (不誇張我真的在國外看到這價位帶還在給我賣HD)
- 如果SSD只有128或256G, 要確認一下是不是可以更換(有獨立的M.2插槽), 不然我個人認為256G以下在現在也是不合格的, 東西三兩下就塞滿了

2. 台幣30000上下 (US 1000)
一下子跳三萬大家可能會有點困惑, 其實從15000到30000這個區間大家的預算蠻雜的
但大家的需求又都蠻像的, 所以才一起講
這個價位帶的需求也蠻雜食的: 基礎文書, 遊戲, 影音編輯, 專業軟體(如工科類的學生)
我就以上面這四類來講解好了

如果是文書處理, 在這個價位帶開始可以買到一些"處理器"以外的東西
好比比較好看的外觀啦, 重量更輕啦, 材質更好啦或是電池續航力更長之類的
意思是: 如果你對上述這些額外的賣點都無感, 那真的不需要額外多花錢, 買15000左右的就可以了

如果要玩遊戲, 這個價位帶已經可以買到一些入門的電競筆電了
像是具備RTX 1650或是3050的筆電
但別期待這個價位帶的筆電可以讓你3A大作特效全開
拿來玩些需求不高的電競類遊戲好比CS:GO Overwatch Valorant或是Warzone還ok
解析度FHD, 畫質開中或低大概都還有60張以上的水準

影音編輯的話, 在這個價位帶就是CPU先決, 然後優先考慮Intel (至少在AMD 7000系列出來以前)
因為Intel的內顯支援QSV硬體加速, 然後12代在核心數上又占有優勢
記憶體能16G就16G
然後如果你不在意外觀, 其實拿電競筆電來做影音編輯也很方便
因為NV的獨顯現在也能支援Adobe全家桶, preview的速度會快很多

至於工科類學生需要運行的專業軟體, 我會建議通通去買有獨顯的機種
因為用CPU或內顯跑模擬運算或是AI實在不是那麼的......快
用獨顯跑真的有差, 即便是入門的型號像是1650或是3050

先寫這樣啦, 看看大家覺得受不受用, 之後有空我再寫更高階的
2022-10-05 10:0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筆電挑選方式
謝謝大大的分享~大大分享一下自己挑選筆電的方式也是講到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與想法~
這對大多數的消費者有個購買的方向~不會買到雷的機器~受益良多唷~謝謝您~
現在應該可以分成
10000~15000 純文書型
15000~20000 稍微有點效能的文書型
20000~30000 基礎類電競機或重量不要求的高階文書機
30000~40000 稍微基本款的電競機和輕薄或高效能的商務文書機型
懶得打很多字這是我的看法
yan08910

請問這個價位有哪些可以分享呢

2022-10-22 19:09
感謝大大的經驗分享,最近也在想買筆電
也是不知道該從何挑起 感謝大大的建議
謝謝大大的經驗分享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