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可忽略
人生第一台筆電是升大學暑假入手的MSI GE60 i5-4200H,回首算一算也過了六個年頭,
當初花費36K,一路升級到了總費用45K,
目前完全體
- i5-4200H
- GTX850M
- DDR3L-1866 8G RAM*2
- Sandisk 240G SSD 系統
- Seagate 2TB SHDD 資料
- ADATA 128G SSD 影片剪輯
- N156HHE-GA1 為了更好的色準更換的面板,奈何功力不夠沒發揮實力
工程師都聽不到那個噪音後來就不了了之,
到了現在MSI對音響的處理好像也沒有改進?
然後電池衰退(剛買的時候就很不耐,後來淘寶一個副電居然撐更久),
散熱孔塑膠脆化斷光光,升級Win10觸控板鍵盤音響一堆軟硬體問題外,
好像也沒甚麼問題了(講一講感覺一直在考驗我的MSI信仰…)
動心起念更換的原因是,現在開啟新版本的Adobe都要等待一段時間,
PR剪輯1080P還很順,AE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今年有一段時間曾考慮過升級i7,效能翻倍提升,雖然也遠遠不及當代效能,
後來因為不確定還能硬撐幾年作罷。
以45k使用六年計算,每天的成本約21元,
如果現在要買新筆電,以買前生產力的想法去算,一天應該可以翻倍負擔40元,
六年攤提加總即86K左右,考慮一下後續升級成本,捏了一個80K的範圍,
當然可以更便宜更好,
需求
CPU | intel i7 新世代版本,h、u皆可, 續航、重量、噪音鑒於上台沒有太大期待及要求 |
GPU | 沒有太大要求,考量adobe對顯卡支援沒有CPU來得重要,但還是會玩些遊戲 |
RAM | 不要求,原配越低越好,我可自食其力,但最大擴充希望是64G |
儲存 | 不要求,原配越低越好,須支援NVMe |
面板 | 希望不小於目前這台的15.6"螢幕, 現在都窄邊框不知道現在14"是不是只有外框體積縮小,面板依然是15.6"? 色準越高越好,FHD或4K皆可,雖然也能自換,後續應該會改校色器 |
鍵盤 | 希望有獨立數字鍵,鍵程希望有一定水準 |
擴充 | 雷電3(只要有雷電3應該就有自帶100W充電協議了?有些規格沒寫很清楚) |
擴充 | SD Reader,有USH-II佳 |
網路 | WIFI6佳,也可自行改裝 |
供電 | 希望支持PD快充(似乎創作者筆電才會給,如果電競可以透過誘騙DC解決?) |
外殼 | 希望可單手開蓋 |
本來鎖定Prestige 15,但是micro sd卡槽加上沒有獨立數字鍵,
聽說音響還是很悲劇,效能也不佳,
所以請各方前輩賜教~
用途PS、LR、PR、AE、達芬奇,
考量未來H.265編碼,聽說是RTX有優化還是要看哪個硬體呢~
目前看下來感覺電競筆電比創作者筆電便宜,
技嘉 AORUS 15G KB,看到這台好像蠻香的,
DELTA也<1,不知道算不算堪用,就算不行不知道有沒有辦法透過自己換面板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