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五月底我上一台用了4年半的微軟Surface Pro 4(2015.11~2020.05,簡稱SP4,規格)宣告不治(UEFI故障無法開機,考量使用年數與維修成本,只將內置的三星M.2 NVMe SSD固態硬碟拆出來裝轉接卡給桌電用),只好開始物色新機。
由於當初買SP4就是為了觸控功能,過去幾年很習慣平板與手寫使用,但因為想換其他品牌試試(另一方面SP4很難拆幾乎不可維護......),目標便是:
Microsoft以外他牌的觸控(又稱2in1或二合一)筆電, 規格方面愈新愈好但不要太重(最多1.5kg左右), CPU intel i5/ amd R5以上、 記憶體16G(或8G可擴充)、 可不用獨顯, 用途主要是有在寫程式,偶爾玩點遊戲與開模擬器, 預算約新台幣35000~40000元。
以下是我近幾個月搜尋台灣市場對觸控筆電的資訊與討論後,整理出來的簡單心得:
AMD Ryzen 4500U/4700U 2in1:C/P好、選擇少、不好找……
AMD YES,但等很久啊啊啊...…恰好注意到AMD筆電CPU已能與Intel相提並論,甚至最新的4000系列在規格、效能與C/P值優於對手,甚至國外起價低於1000美金(約新台幣30000)。
目前(2020.09)在台灣的機種,下列第一款 Envy x360機種較為齊全(R3/R5/R7都有),flex 5(官網訂購)和VivoBook Flip TM420IA則只出R5,三者皆建議考慮:
- HP ENVY x360 13
(相當於這台的更新版,規格全面且外型亮眼,台灣水貨開箱文、台灣本地機開箱文)
- Lenovo ideapad flex 5
(C/P值高,儘管規格與前者比有些縮減,PTT討論與開箱文)
- ASUS VivoBook Flip TM420IA
(剛上市,據介紹規格也很全面)
由於考慮到跨國保固與購買很麻煩,再加上希望早點拿到新機,只好回去看用Intel的機種……。
Intel 第十代Core i7 2in1:新舊混雜、選擇多樣、價格偏高...…
牙膏蛋糕滋味如何?Intel當下(2020.07)最新的筆記型CPU出到第10代,由於當前i7效能才與AMD R5(Ryzen 4500U)較為接近,以下便以i7舉例,主要分成二種:
- 基礎時脈與單核效能較高的,舊14nm製程(如Core i7–10510U)
- 內顯效能較佳、周邊版本較新的,10nm製程(如Core i7–1065G7)
在市場上能找到的觸控筆電(i5與i7都有):
- Acer Spin 5
(新10nm,規格完整,配備與轉接口齊全,連Thunderbolt與2K螢幕都有,但台灣剛上市只看到i5+8G RAM版本)
- Acer Swift 5
(新10nm,重量不到1公斤非常輕盈,且有獨顯;但觸控螢幕不能翻轉,加上接口少如不能接SD卡,且觸控筆支援不明,實測不合需求)
- ASUS Zenbook Filp 14
(舊14nm,記憶體只有8G不能升級,但有獨顯)
- HP Pavillion x360
(分14nm舊版與10nm新版,記憶體預設8G但可擴充到16G;
舊版多搭一顆1TB的傳統硬碟,且有獨顯;
新版記憶體、無線網路與USB等使用較快的新規格,其中Type-C還支援PD3.0充電與DisplayPort視訊輸出)
- Lenovo ThinkPad L13 YOGA
(舊14nm,ThinkPad特色小紅點與觸控板,商務規格,觸控筆可收納入電腦充電,國外版開箱文)
- Lenovo Yoga C740/C940
(C740為舊14nm,C940為新10nm,接口少如不能接SD卡)
個人覺得,新舊製程版本相比,不看其他規格的話還是選新版比較好,雖然單核效能稍微弱些,但其他周邊(記憶體、GPU與連結頭等)更新更快;與AMD 7nm效能真香相比,Intel 10nm 至少周邊規格還在同一水平。
(本篇內容未完,後續是筆者依照上市時間、功能規格與價錢預算挑適合自己筆電的過程,有興趣歡迎參考,可以猜猜看最後買哪個,介紹文中有提示?)
(備註:本文屬於HP Pavilion x360 14-dw0058TU (2020) 筆電開箱系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