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深入了解行動支付,希望能讓家人也一起使用,與家人討論過程中察覺似乎長輩們都不太能接受行動支付,究竟是為什麼?
Habs wrote:
最近開始深入了解行動支付,希望能讓家人也一起使用,
與家人討論過程中察覺似乎長輩們都不太能接受行動支付,究竟是為什麼?
這牽扯到太多層面,
從人的因素到實體消費通路都會有影響,
豈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明白的。
像是
1.
長輩或有年紀的消費者,對於新事物的不熟悉、產生不信任感。
就跟信用卡剛出現時,很多人也無法理解一張塑膠卡片怎能付款,
還盛傳被盜刷,一輩子的財產都會不見等等謬見。
同樣道理,會認為手機碰一下就能消費,聽起來很恐怖,
手機如果被偷走,就像財產、家產被搬走一樣可怕。
2.
對於新事物的學習能力不如年輕人。
很多長輩、老一輩的人,
學習能力已經不如以往,自然想上手也不容易。
3.
習慣已成自然,行動支付這類新型態的支付方式,
對於很多長輩來說不能理解、不能接受。
很多人已經習慣了自己的消費模式與方法,
即使現在出現更多更新、更好、更安全的,
也不一定會願意花費時間力氣去使用。
4.
實體消費通路不多、不夠普及,
且台灣目前行動支付廠商太多家,
在多頭馬車狀況下,許多通路所採用的行動支付廠商都不一樣,
叫使用者同時使用多家行動支付反倒變成不便。
其實這點也是一大致命傷,
即使台灣現在信用卡發行已經這麼多年,
但也不是所有通路或地方能夠刷卡,
行動支付也面臨同樣問題,A 廠牌與 B 廠牌的行動支付在競爭,
彼此支援的商家也都不同,
使用者最常面臨到的就是在某某店內想使用行動支付卻不支援的狀況。
5.
台灣現金消費方便、偽鈔及治安問題不嚴重,
行動支付雖然安全方便,但沒有迫切需求。
=====================
其實還有很多,一時間也說不完,
其實若樓主對行動支付有興趣,做些功課、上網多找找些經驗分享,
其實不難發現台灣目前行動支付發展困難是有很多原因的。
很多人都在「安全」問題上面打轉,但對消費者來說,那不是最主要的層面。我個人覺得是店家的態度,和支付工具的不統一。
先說支付工具不統一
像大陸大都用微信支付/支付寶,店家和消費者互通性強。台灣很多店家依各自需求支援不同的pay,以我手上就有apple pay/taiwan pay/android pay/街口支付/NFC 信用卡,可以應付大多數電子支付,但有的消費者就只一、二樣pay,店家和消費者就無法互動了。
再來店家態度
1,巷口的加熱滷味攤很進步的用了行動支付(街口),現金支付紙碗免費,行動支付紙碗另收5元。店家對行動支付是又愛又恨,愛的是通路,恨的是抽頭。小生意辛苦錢,5元10元慢慢掙,又要租金又要抽頭,動機就弱了。
2,有的店家壓根不想進入電子支付,因為金流是不能曝光的。
有朋友開了家小店,我跟他提電子支付,不然至少也嗶悠遊卡,這樣員工不用一直找錢,也不用備太多零用金。他一直笑而不語,後來從別的朋友口中聽來,朋友的小店有3套帳, 1套內帳/ 1套給股東看/1套報稅,搞電子支付??代誌不是我這種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



行動支付在台灣會越來越普及,但想要替代大部分其他支付方式,還有很大一段路。
Habs wrote:
最近開始深入了解行...(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