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家中小孩在 Play 商店誤購叫做(網際安琪拉),這款軟體。

天龍國子民 wrote:
小孩手機綁信用卡本身就是個錯誤.

可能是最近遠距離教學害的,小孩子沒手機
與其懊悔被小孩誤購,不如讓小孩知道這行為是錯誤的
1500元從小孩零用錢扣,看是每個月扣幾%慢慢還
讓他知道按下購買按鈕是要負責的!
pc600a wrote:
家中小孩在 Play(恕刪)

依照你的論述跟講法,唯一二種方法可解套,
1.是去查該APP是誰開發者,然後寫信給APP開發團隊,說明孩子不小心按錯購入該APP,
等家長得知後超過48小時才得知,請求退款。
2.去醫療醫院,開立診斷證明,一定要開立診斷證明法院用的,且法官會調當初所開立的診斷證明的醫生來說明,當初購買小孩子,因為無行為能力,所以導致按錯,(這樣要打官司,且耗時耗費,要想清楚,且不一定是你勝訴)。
christina24ho

你沒辦法證明買的當時是小孩操作的,開什麼醫院證明??醫院很忙了不要添亂好嗎

2022-06-09 15:05
機會教育, 1500元買到二個教訓

一個給小孩, 一個給大人, 值得
說句不好聽也是最實在的要為您的孩子行為負責的只有他的監護人而已
以下網路搜尋到的資料:

未成年子女購買遊戲點數、裝備的行為有效嗎?
依現行《民法》規定,未滿7歲的無行為能力人購買遊戲點數,其購買行為無效;7歲以上、20歲以下之限制行為能力人,其購買行為須經法定代理人承認才生效。但實務上因限制行為能力人對外行為最容易產生的糾紛,就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在與他人交易時,有沒有民法第83條「強制有效行為」的適用?

如在申登網路或遊戲時已強制要求使用者登錄年籍資料,並有年齡要求,此時如限制行為能力人在申登帳號時留下假資料(如佯為已成年),此時網購或因電玩遊戲而生的其他交易,可認為是限制行為能力人施行詐術,因為對一般毋庸面對面的交易,交易相對人應該能夠信賴其面對的是經過平台認證的成年人;但如果平台並無此類認證機制(如不要求須成年才能申登帳號),此時建議留下交易歷程記錄作為佐證。但如果無法證明限制行為能力人有施詐,甚至是面對面或需查核身分證等,交易相對人既已知悉行為人未滿20歲,相對人又未多做查證,此時就應循民法第80條規定,催告法定代理人承認。

而因應層出不窮的爭議,經濟部公告《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2點第2項規定,「若有限制行為能力人未經同意或無行為能力人未由法定代理人代為付費購買點數致生法定代理人主張退費時,法定代理人得依官網公告流程,備妥證明文件並提出申請,經企業經營者確認後,退還消費者未使用之遊戲費用」,使父母在未成年子女未經同意購買遊戲點數時,有一退費的管道。但應特別留意的是,申請退還的範圍限於尚未使用之點數,若點數已使用,則無法退費。以線上遊戲儲值機制來說,消費者幾乎都會將所購買的點數立即轉換成遊戲內之服務或裝備,結果就是無從退款。

要提醒家長,一般未成年子女於申辦google帳號、臉書帳號時,為符合業者年齡要求或填寫不實資料,如果是經由帳號登錄遊戲,業者可能因此主張有民法第83條「強制有效行為」的適用。另外父母或為求便利或將google帳號綁定自有信用卡進行交易,或以手機門號設定小額付費,而未察覺多數網路遊戲或自動轉 google play或經由apple pay系統購買,加載遊戲點數、購買裝備(或人品值),父母事後要舉證證明是未成年子女所為,有相當的難度。尤其目前線上遊戲不論是儲值或是購買裝備,都會轉入結帳頁面,部分支付平台均會要求輸入密碼或通過驗證程序,來確認為持卡人或是小額支付申辦人所消費,當限制行為能力人在未經父母同意下,輸入父母之密碼或進行驗證,等同以父母的名義交易,法律行為屬於《民法》上的無權代理。但因業者屬於善意第三人,因「無權代理」造成的損害,也可依《民法》第110條規定訴請限制行為能力人賠償。換句話說,家長雖得以小孩無權代理為由,主張契約無效而不付款,但未成年子女卻另外要對業者負擔賠償責任,請求一來一回間,幾乎達不到退款目的。在此建議家長們應在避免告訴子女線上付費之密碼(或是共通性密碼),也要設定多元付款之驗證方式(如善用google play或是iphone內建項目設定),才能有效預防類似爭議,幫助子女建立正確的網路消費觀念。

===============================================================
我匆匆的看完,意思好像就是無法退,如果進了法院那就看法官了,他爽就給退,不爽就不給退,沒有一定的標準。
pc600a wrote:
家中小孩在 Play...(恕刪)




我怎麼沒搜尋到?
1500當學費
比那個上新聞被小孩
買了十幾二十萬的虛寶
小額付款算很便宜了啦
記得關閉這個功能
也不要存信用卡進去
給自己與孩子一個機會教育
2009年孵不出蛋,2015年兩包尿布錢,粗算小孩已是學齡兒童有足夠的判斷能力...認賠吧
問客服看看,不過希望不大
只好分多次扣小孩的零用錢
讓他學會教訓
畢竟站在業者立場,我怎麼知道是真的誤購還是玩了以後不想玩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