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會買Pixel 6 Pro,一方面是我真的用不慣iPhone,比較習慣Android系統
一方面是被三星手機很多移除不掉但用不到的功能綁到煩了,
想換ASUS但當時幾支評價都不太好(其實以前全家人用了幾代Zenfone,除了Zenfone 2體驗差外,其他都是用到摔壞或三四年變慢了才換),
剛好週遭的朋友很滿意他們的Pixel 4,想說原生環境不會綁東綁西,於是換手機時決定買Pixel 6 Pro,
殊不知是我人品太差還怎樣,讓我這輩子不會想再買Pixel.....
從2021年11月下單,12月拿到手機,我非常不滿的地方有以下好、幾、點:
- 在台灣官網以新台幣刷信用卡,要被銀行收「國外交易服務費」,但在結帳時都沒有任何地方告知。不爽的不是被收「國外交易服務費」,而是在結帳頁沒有告知這件事。我一直覺得這樣很不合理,因為一般來說,在本國的官網以本國貨幣交易,視為本國交易很直覺的事情,如果屬於例外狀況,應該要告知消費者,讓消費者有心理準備並決定是否要在該平台消費,而不是收到帳單才發現原來這是跨境交易。
我在2022年2月要申訴消保會時,有再次模擬下單狀況,結帳時不只主頁沒提到,附屬頁(結帳表示同意的)「Google商店銷售條款」也無跨境交易說明,要特別去搜尋「瞭解您在Google商店支付的款項及付款收據」條文裡面才有提到這點。
- 手機一直出現問題到已經覺得自己身為"全民公測"的一員從2021年12月拿到手機到2022年2月使用期間,至少出現:(a) 多次當機
(b) 兩次手機無預警重新開機,其中一次還是在居家工作開會的時候...orz這兩次有通報Google客服
(c) 畫面上半部出現白色且當機 - 反映問題給Google需要等到客服上班時間,不能留言或Email先告知客服,等他們上班再處理。而台灣的客服上班時間就是一般上班族的上班時間......
- 多次反映上述問題給客服,客服都希望用戶先自己照他們提供的SOP重灌,確認是硬體問題才讓用戶申請送修/換貨,於是我從2/7起跟客服來回十幾封信、重灌了三四次、還錄影片跟客服說他的SOP不適用...才得到換貨的"機會" (後來覺得我真的是太乖了...)
- 換貨要先在Google刷一筆買裝置的費用,待舊機退還並且倉庫確認收到後,Google再取消這筆保留的授權扣款,中間銀行可能會跟用戶收國際交易手續費,要用戶自己跟銀行確認和處理。當時客服也沒有提供實體換貨的選項。
[3/27補充] 換貨刷卡可能會產生國外交易手續費也是我主動問,客服才說可能會有,對方原本告知換貨流程時,完全沒提到這部分。 - 接著我就申訴消保官並提出以下三點請求,並可以電子郵件或信函跟我聯繫:(a) 在台灣以新台幣購買台灣官網上商品被收國外交易手續費不符合一般交易常理,但未提醒消費者,應由業者吸收本次訂單國外交易手續費新台幣384元。
(b) 在訂購到結帳的過程須"明顯"提示消費者在台灣官網購買產品亦屬跨境交易,可能會被銀行收取信用卡國外交易手續費之標語。
(c) 改善換貨流程,"瑕疵換貨"不應由消費者承擔被銀行收取信用卡國外交易手續費之風險。
消保官在2/22發函要求Google在15日回應,但Google至今完全沒有任何動作(不是接不接受我的請求喔,是連"聯絡"都沒有),感覺就是不把台灣消費爭議協商機制放在眼裡,讓我見識到大公司的傲慢。我已經提起第二次申訴了,其實就時間來說當然是不划算,我想這種公司就是想跟你慢慢耗,反正一般人會自認倒楣,但有時我就是覺得不合理的事情應該要改善,一方面是我不期待政府會協助捍衛消費者權益,消費者需要團結起來,有問題就要反應,一方面是不希望別人遇到跟我一樣不愉快的經驗。
原本用Pixel 4的朋友看到我用得這麼心累,原本想換Pixel 6的念頭馬上打消。
第二次申訴後我馬上買了別支旗艦機S22 Ultra,雖然要被一堆app綁,但使用和保固體驗相對友善。
未來無論是自己或家人換機,也不再考慮Pixel。
[3/31更新]
今天去消保官召集的協商會議,Google沒派員出席也沒請假或其他訊息,就是完全無聲卡不管你,消保官感覺很無奈但也習慣了的樣子。
跟消保會的人聊了這些外商公司的狀況,有人說就他所知跟自己遇到的狀況
Apple和Google都是這樣,所有糾紛和會議對政府機關和申訴人都是無聲卡(不回應、不請假、不到場)
因為沒有中央相關法規可以要求/罰則(感謝立委諸公),所以地方也不能怎樣,能多做的就是在網站上公告被申訴人無故不到。
而且就算有規範,但如果公司用一些方式脫法,例如:台灣分公司只做行銷、廣告業務、研發,但賣給你手機是同集團另一家未在台灣設立的公司,這樣台灣政府也罰不到。
更何況大多數的狀況,台灣消費者就是弱勢,中央政府和立委根本不會想處理這些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