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本來標題要用「叛徒??《巴布狄倫:搖滾詩人》」
本心得主要圍繞在"叛徒"的主題
標題有點怪為何改掉標題?
因為笑傲江湖小說幾乎沒看過,只對電影版內容有印象,只好寫片名不寫小說名
基本上金庸小說的故事核心在講「叛徒」的悲劇,與本片故事核心切合
尤其是標題連結~金庸電影「1990笑傲江湖」(胡金銓導演、許冠傑主演)
該片末段偽君子岳不群千辛萬苦用盡卑鄙手段取得絕世武功 秘笈葵花寶典後,竟被主角令狐沖嘲笑,你搶錯了!哈哈!
那只是樂譜「笑傲江湖」!
然後令狐沖(許冠傑飾,1970~1980香港巨星)就開始邊彈邊唱名曲
岳不群發現真是樂譜後,被徒弟叛徒耍了惱羞成怒,開戰!就是片尾影史著名的驚天動地劍術對決(開創當時武俠片新境界)...
片尾字幕升起,播放男主角許冠傑的名曲「滄海一聲笑」
記得該片是1990春節檔,非常轟動,造成了香港沉寂多年的武俠片大復興
春節後沒多久,就發生史上著名二月政爭
電視上名嘴節目就以該片與主題曲「滄海一聲笑」來感慨當時政壇腥風血雨的二月政爭
~主流派+李登輝大戰非主流派+林洋港,彼此皆自居黨的正統,先拿黨,再奪國,皆視對方為叛黨叛國叛徒,鬥個你死我活...
二月政爭+盛大學運所造成的社會動盪與震撼,與電影「1990笑傲江湖」相互輝映...
1990年初社會動盪不安時代印記~我將之簡稱1990笑傲江湖,恰巧是也當時的電影片名,與1960年代美國社會動盪不安時代印記的本片相呼應,故作為標題
※音樂的偉大
一首反諷世俗膚淺鬥爭的曠世鉅作,讓你超脫世俗,穿越時空
,直通永恆。
所以當聽到了「blowing in the wind」一曲後
感慨到,寧得笑傲江湖樂譜,願放棄葵花寶典(全天下)的感覺,不必揮劍自宮了 (不必為五斗米折腰,做自我)
沉浸音樂世界後,世俗便微不足道
巴布狄倫並不熟,只認得兩首曠世巨作
但觀看前預期,本片必是深刻心靈之作
果然,意猶未竟...
原來DYLON音樂造詣高
看本片親自感受其文學造詣更高, 歌詞一針見血的詩意
而曠世鉅作的文學,更易讓你超脫世俗,穿越時空
難怪DYLON偉大

※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
1960年代音樂因歌詞意境與社會改革思潮與運動連結
尤以反戰運動為最
導致1960年代革命時代音樂被認為是大時代的音樂,音樂也反饋讓這時代更偉大
這種魚幫水,水幫魚概念
同時也出現在電影影像與音樂的共振效應
從前初聽「blowing in the wind」毫無感覺,甚覺矯情,因無法感同身受時代背景
直到電影阿甘正傳出現,才關注並深刻喜歡本曲(Joan Baez版本)
女主角也演到在PUB演唱本曲,透露出改變世界的渴望,但台下滿滿皆是中下階層男對歌曲沒興趣,不滿穿著清涼不乾脆,大喊脫光光
反而原作本尊DYLON版本多年後才聽到,初覺唱法漫不經心,不討喜。
電影阿甘正傳透過影像(數萬人聚在華盛頓紀念碑反戰示威),讓觀眾如癡如醉,深刻感受1960年代群眾運動的浩大魅力
同樣本片《巴布狄倫:搖滾詩人》,讓你再次感受1960年代的渴望改變的傷痛哀愁渴望
影像與音樂彼此照映放大,讓觀眾感受到「blowing in the wind」非矯情歌曲,是真正悲天憫人音樂,感受到DYLON版本的震撼力其實不下於前女友Baez版
※本片也藉Dylon and Baez愛很情仇與其他人的人際互動不佳的描述,來初步了解Dylon
Dylon 音樂上天賦異稟,其他方面其實很貧乏,尤不黯人情世故,嚴重缺乏同理心,這是其無限放大感受去追求音樂創作,導致陷入自我中心所致,尤其是愛情經營,毫無所知人際互動下對方基本的尊嚴與底線,簡單講Dylon可說是個自私鬼。人格缺陷的側寫有顧到,是奧斯卡獎所偏好的角色。
※最欣賞本片劇本的第一金句:
Dylon紅了後,有天對Baez(可能有誤)說:
「別人(前輩)總問我:『請問你是怎麼寫出這些歌的?』,其實背後的意思是:『為什麼我寫不出這些歌?』」
簡直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天才對平庸者一針見血的尖酸刻劃。
簡直是英國BBC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男主角(漫威奇異博士)對華生醫生說
你問我:"請問你怎麼想到的?",實際上是你在問你自己:"為何我想不到?"
這橋段很高竿
反映出Dylon對人性深刻觀察與類比的能力,造就其歌詞文學意境鶴立肌群的原因,也讓他在很不情願的情況下被迫奪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除非又故作矯情了。
Q:Dylon的特立獨行是故作矯情嗎?
A:由電影看來,是的,極不合群,大概自認天分鶴立雞群,紅了後難免的大頭症,加上其在電影說道:「我時常『人在這裡,但也不在這裡』」,常心不在焉,只想專心挖掘那片音樂美好,當然剛出道時也渴望名氣,紅了後,就有理由厭惡名氣帶來的人身不自由。
另外矯情又名難搞、大牌,也算是自抬身價的小撇步,更是不屑平庸世俗的風骨!
Q: 不出席典禮領取諾貝爾獎文學獎也是矯情嗎?
A: 由以上推知,可能性極高,原本想法可能諾貝爾文學獎只是世俗虛名罷了,Dylon是超越世俗之人,後來發現人情世故須顧一下,才稱不克參加,事後願領取獎牌。
Q:甜茶表現驚豔嗎?
A:非常驚艷!但最驚豔的是甜茶的樂器造詣
本片演奏是玩真的!
竟能SOLO 高難度的木吉他,更能像美國街頭藝人一樣同時SOLO口風琴,這兩種樂器都相當不好學,
網路資料稱甜茶為拍此片,自2019拜師學藝吉他六年,拜疫情之賜讓本片停擺,讓甜茶又多幾年功力
以大師的架式還彈木吉他多首曲子,太強大,佩服,果真當前好萊塢頭號青春偶像。
回頭想到台北年輕街頭藝人,玩木吉他年資遠高過甜茶,卻只會千篇一律刷簡單合弦,唱些簡單平庸歌曲,這樣就出來街頭藝人,吉他技巧與歌曲品味平庸到不值得我打賞
若能聽到如甜茶SOLO木吉他的技巧與旋律出現在台北街頭,這樣才對!SOLO花俏度立刻百倍,我立刻打賞三五百元。
※在本片最高潮的階段,1965 年 7 月 25 日紐波特民謠音樂節上,艾德華諾頓飾演的民謠界重量人士Pete,希望DYLON看在老交情份上不要搞怪,好好唱完三首民謠曲目,就能夠好好用其超級巨星的身分來拉抬紐波特民謠音樂節與拯救近乎日薄西山的民謠音樂聲勢。
結果DYLON哪是聽話乖寶寶?? 當然堅持做DYLON,猛唱當時最新潮流搖滾樂,當觀眾發現,不再是木吉他乾淨清脆的聲音(民謠樂),而是吉他插上電,弦音透過拾音器電磁感應出來的混濁扭曲的音色(搖滾樂),台下一大票中老年觀眾噓聲四起,無法接受巨星DYLON這個民謠界叛徒,大搖大擺破壞民謠音樂節。大老PETE眼看心血被毀,就來電影阿甘正傳中華盛頓紀念碑演講裡上校的陰招,想偷關電源消音…
這一幕從古到今都發生
守舊派與改革派的鬥爭
(又讓我想到了1990電影中笑傲江湖偽君子師父岳不群鬥爭所謂的叛徒主角令狐沖)
在企業上悲慘的例子有柯達企業,做出了世上首台數位相機,卻堅守底片放棄進入數位相機,最後破產,我想也是改革派被公司大老給淹沒了
※知興替後,堅持傳統or接受改變??
這問題也是本片給予觀眾的思想衝擊
3C產品不用說了,必須被迫更新,否則沒得玩
但是其他事務,就會陷入兩派爭執,有些人會天人交戰
例如對於樂團樂手來說,是否該轉型?
這是一個難題
樂團有其樂風的包袱,如重金屬(重搖滾)樂團不再唱重金屬(重搖滾),對死忠粉來說情何以堪??
大人物樂團就逃不過,1994時,1992年爆紅的重搖滾團"大人物樂團",被一個軟趴趴樂風的另類搖滾團"小紅莓"打趴...那是柯本惹的禍...
不過樂壇長青樹「邦喬飛」就嗅到未來的脈動,必須轉型,1993年專輯第一支單曲KEEP the FAITH就感受到見風轉舵,重拍節奏傳統不復在,反露出另類搖滾的味道,轉型成功續命
不過大部分重搖滾樂團就沒這模好運了
柯本是誰??
2008電影《力挽狂瀾》男主角"米基·洛克" 飾演前摔角手說:「…然後柯本毀了一切…」(柯本就是超脫樂團主唱)
意思是柯本就是在1992~1993年之後給重金屬樂流行樂壇(流行=鈔票)地位一槍斃命的罪人
柯本開啟了另類搖滾世代,葬送了1980年代以來重金屬搖滾樂在流行樂壇的地位。
看了本片之後,才知原來DYLON才是柯本的「叛徒祖師爺」!
本片最高潮的階段
NEWPORT演唱會上高歌一曲"Like a Rolling Stone"也如同柯本般
讓DYLON迎來搖滾樂時代,葬送了民謠樂的主流地位。
此後搖滾樂對世界的滲透力與影響力,遠大於民謠樂
到現在日本流行樂壇,重金屬樂風元素還是主流,,已經內化為日本流行樂風的傳統元素之一
反而在美國流行樂壇,早就拋棄重金屬樂N年了,好似不堪回首般。
那對於當時的我來說,也如同力挽狂瀾男主角前摔角手般,一度痛恨另類搖滾毀了重金屬樂
但一兩年後,也接受了當紅的另類搖滾
但對於彼此聲勢沒有五五波,而是氣勢一面倒輾壓,還是難以釋懷,針對此片,也要對重金屬樂說聲抱歉,我是個叛徒。
其實隨著歲月流逝,每個人最後的會漸漸感受到,世界越來越陌生了,尤其是音樂喜好的部分,所謂的經典,最終還是會停留在某個年代,之後的口味就無法引起共鳴了
記得兒女說,老爸的流行音樂落伍了,我們音樂才是潮
但我心想NO NO NO
現在音樂才退步了,編曲豐富度大為降低
以前樂器不是只幫配角幫歌手襯底,常不時可以出來篡位當主角
也從不敢說比我父親還老的DYLON其音樂,比我年輕時流行的音樂落伍
光看歌詞的意境,真是驚為天人,那種詩意,那種悲天憫人的大格局,實非後代多只關心愛情心情等個人格局音樂所能比擬
當然就流行樂壇來說
1960~2000後,流行樂的樂器技巧難度與豐富度是隨著時間而遞減,21世紀後,流行樂旋律更趨簡單,樂器不能搶了歌手的風采。
當然敗YT,fb等社群軟體或網站之賜,可以去同溫層取暖,重溫自己的經典
管他的堅持傳統or接受改變,我就是要堅持傳統的經典!
※另一個讓我特別感動的就是,錄音室DYLON與另兩位樂手出現極為難得的「三吉他對尬」(其實是合奏),高手們過招,彼此既競爭又合鳴,大呼過癮
如華山上對決意境(射鵰英雄傳)
太棒了!
我湖(笑傲江湖)了!
下牌桌(與世無爭)了!
樂手對尬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橋段,
如1996《擋不住的奇蹟》,披頭四樂團風格的ONEDER團鼓手,在片尾進到爵士樂PUB,與老江湖爵士樂黑人樂手合奏一曲,感受到爵士樂的魅力,就此一頭栽入更浩瀚的爵士樂天地
、
2014《進擊的鼓手》 本身就是在講爵士樂鼓手參加比賽的故事,也有類似的場景
另外對美國知名藝人傳記電影有興趣的
推薦兩部電影
一是2007年的《搖滾啟示錄》,
是我第一次在電影上看到BOB DYLON
竟然由老戲精凱特布蘭琪飾演BOB DYLON,惟妙惟肖,這女人實在太可怕了,深不可測
忘了她就是精凱特布蘭琪
內容完全忘光光了,大概是偏批判的內心世界,只記得看得很過癮,影評評價很高
如圖

另部就是本片中出現的民謠界武林前輩:巨星強尼凱許的傳記片
2005《為你鍾情》(Walk the line) 由DC小丑瓦昆·菲尼克斯飾強尼凱許
女主角瑞絲·薇斯朋以本片奪得奧斯卡女主角獎
導演即為本片導演James Mangold
如圖

最感動一幕的是強尼凱許在台下看著台上未來潛力無限新星貓王
有如在中級山頂仰望百岳
Q:DYLON在乎人情世故嗎?
A:紅了後NO!
常處處傷害周邊的人
直到片尾聲紐波特民謠節演唱會時
DYLON依約三首歌唱完後下台
本要揚長而去
最後禁不住請求,再上台唱安可曲
竟放下電吉他,彈起木吉他
唱起傳統民謠樂風歌曲,也平息觀眾怒火
對主辦方來說真是總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可見氣焰高漲的DYLON,最終"長大了"
還是懂得人情世故的
※最後
叛徒的另一面,是革命家!
雖然新滅舊的革命一再上演
現在最火紅新聞的就是AI 大戰
開源派目前被視為叛徒
但革命可能會往開源走
過去科技總是以走向最方便的形式發展
但革命一定較好? 守舊就是陳舊思想?既得利益者??
不同意,守舊維護傳統還是必要
如串流是電影通路革命,免除製片商血本無歸風險,也就是避險,但也享受不到票房分潤大發財的機會
讓很多電影選擇串流,導致院線片數量大降,所以我希望院線片能夠大復興,院線片叛徒的串流片氣焰能夠壓制
電影院看電影的美好,家中無法體會
在美國作為藝人若延長要演藝生涯,求新求變可能是被迫要做的
爆紅後之作若被評為「了無新意」、「陳腔爛調」,可是生涯最大恥辱,比死還難過,為變而變恐輪為宿命,因為美國人最大特性就是喜新厭舊。
故DYLON跳脫固有框架迫切性比別人高得多
一直MOVE ON改變,樂風不回頭是必須的,就算不討喜也要硬著頭皮上陣
因為他一生就是叛徒與革命家,就是要追求自由。
對於我們一般人而言
人生旅程中,有時感受到未來像個將乾枯小池時
需要有些勇氣跳脫固有巢臼
做些叛徒的決定
改變原定道路,不惜鬧家庭革命
作出與自己的兄弟姊妹同學同事不一樣想法的道路
說不定能走出另一番一想不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