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面都稍嫌可惜的變形金剛:源起

繼去年上映的變形金剛萬獸崛起後,今年派拉蒙和孩子寶又再推出一部全新電影,只不過

這次是以全3D動畫製作變形金剛,並且故事是以前傳的形式呈現。繼1986大電影推出38年

後再度以動畫形式演譯變形金剛。這部在台灣上映後也比照過往動畫片的標準另有國語版本

所以國語版和原音版我都有各看過一遍。

基本上不跟大電影比而單獨來看的話,確實是近年相當不錯的變形金剛電影

歷經七部真人電影後,片商總算做了一些改變與嘗試來製作動畫電影

在今年也適逢變形金剛40周年,進而推出的紀念作,同時在機械設定上比起過往的電影版本

更向G1靠攏,劇情設計上完完全全探討變形金剛所居住的賽柏坦星是怎樣的世界,雖然有些

部分就算看過各類電視動畫也不一定會了解的內容但是不影響觀影心情,能夠好好沉浸在這

個機械星球所呈現的景色,加上劇情沒有那種令人難以消化的部分,這點蠻讓人讚賞。

事實上我一直覺得這部電影處處充斥著"星海爭霸2"的元素在裏頭,從預告看到大黃蜂在得到

變形齒輪升級後使出"狂戰士"的刀刃外加在配色上更貼近神族狂戰士的黃色盔甲,只差在一

頭長辮子就更像了。

從奧利安派克斯及D-16等機器人們在金屬光澤上跟"陸戰隊"都有幾分神似。

五面怪底下的侍衛兵看起來就很像"追獵者"和"不朽者"的混和型態。

變形金剛的機械城市有一點偏向泰倫自治聯盟的建物設計。

此外在劇情橋段上也有部分很像星海爭霸2

譬如把御天錄製下來的聲音,拿到特定廣播室放送,讓礦工都知道御天是個卑鄙的偽君子。

這段很像星海2自由之翼攻佔電台將蒙斯克聲音傳送給媒體並放送讓蒙斯克當場顏面無光。

鈦師傅和奧利安派克斯之間的對話很像澤拉圖和吉姆雷諾之間的對話。

人物性格設定上也有部分很像星海爭霸2

奧利安派克斯不太像原先G1的外型和個性。這部分上YouTube找當年G1動畫來看就能得知

(實際上G1也很短,他被密卡登暗算而受重傷,被鈦師傅改造成柯博文)

反而多一點類似吉姆雷諾的特質,特別是得到變形齒輪後再到礦工宿舍那裏感覺就更像。

至於本片的鈦師傅,仔細看的話有一點澤拉圖的味道。儘管片中好像被御天給殺了,

可是又好像沒死透,刻意留意續集的伏筆。

御天至尊大致上和變3差不多的背骨仔,配色由紅白改成藍黃,多了黑寡婦和黑雲當手下,

更加強腹黑的性格,最後看到他被密卡登像在變1中撕成兩半應該最讓人拍手叫好的部分。

艾莉塔是在G1登場的角色,片中一直維持"被改造後"而沒有G1前身的型態。身分上算是

上司兼好友而非"情人關係"定位上感覺也莫名的,用G1前身的型態會比較像"凱利根"吧

至於密卡登的前身D16,在G1其實沒有這個角色。它算是為電影量身打造而生的。

可以說整部電影重心都在這個D-16身上,從一個守本分好好當礦工的他,在奧利安派克斯

三託四請下跟著尋找真相。原本不找還好,一找出真相並看破御天假面具後整個徹底崩潰,

在得到變形齒輪和至尊齒輪後完完全全成為一直與柯博文相互爭鬥的密卡登。透過從D-16

到密卡登這段人物線充分演譯出狂派是如何崛起的過程,十分令人讚嘆。

其人物性格前後變化稍有點複雜,很難對應到星海爭霸的角色,要找出相似性的話就是

以變形齒輪為分界,前面一部分像泰克斯,後面就更加傾向蒙斯克(克哈之子)吧

(密卡登在日本有一個額外稱號,叫做破壞大帝)

除了建物外觀,人物性格以外,電影配樂在風格上多少聽起來也像星海爭霸2的感覺

我特別說一下其實自由之翼的配樂某幾首(EX:Card to play)跟變形金剛1配樂也頗像的

只能說這部源起動畫不管在影像和音樂以及劇情上都有向星海爭霸2致敬的手法

當然只是一部分致敬而已,絕大部分還是致敬過往的變形金剛作品,包含真人電影和

2008後的美版動畫等等不過即使沒看過過去的電影和電視動畫,我認為不會影響對這部

電影的觀感,一樣能沉浸這個機器人世界。

而且變形金剛這種作品本身能夠吸納各種科幻作品之元素並能化為己用,並使作品內涵

更加包羅萬象。這就是變形金剛歷經40年還能屹立不搖的原因。

=================================================================

不過若要跟1986年的大電影比較的話,整體上我還是喜歡大電影比較多,而源起和大電影

比較之下源起顯然是失色不少。首先這部源起所談到的"變形齒輪"之電影設定,這個設定

乍看之下似乎新穎但講白的就是"藏拙"。"藏拙"意味者你不會期待能看到更多的變形畫面,

當年大電影真的視效滿點除了機器人能變形外,基地也能進行變形,從一般的雜魚機器人

能夠變形到大如星球的宇宙大帝也可變形,在那種手繪動畫的年代真是實屬難得可貴。

因此做為3D動畫的源起要看到大量機器人變形之時已經是電影後半段的事情。當然前半段

的故事還是能看到變形,只是少之又少。所以電影中的"變形齒輪"之設定對於整部電影其實

有"雙面刃"的問題。表示著自從推出真人電影到現在這部類前傳故事,都有礙於經費上限或

電影製作上而無法出現更加豐滿的變形特效,只能靠其他方面的表現來填補這方面的缺陷。

雖然這部源起已經運用許多技巧來彌補我說的部份,不過問題還是顯而易見。

然後我覺得這部源起的故事風格硬套G1皮是讓有些部分格格不入,跟大電影一起看的話

就很明顯。再怎麼說G1大電影是80年代下的產物,多少有些80年代風格的畫面和音樂。

而源起電影比較體現出一些2000年後的感覺,我覺得機械設計上如果偏向真人電影或

領袖之證比較貼切這種2000年後的畫面和音樂。硬套G1皮的結果就是看起來有些尷尬

,加上電影故事又稱作是前傳反而讓人摸不著頭緒到底是哪個故事的前傳?畢竟變形金剛

發展四十年了,少說故事模式也有十幾種,每一種故事都是重啟狀態,很難說一個前傳

可以代表所有故事的起源,加上原本的G1也沒有D-16,密卡登一直都是密卡登,要是

只講奧利安變成柯博文的部分或許問題會少一點。

至於音樂風格我覺得也沒有很突出,只是延續自變1以來的形式。要像大電影那樣穿插

許多搖滾樂又或是摻入一些其他類型的音樂,源起電影這方面也沒做出讓人驚豔的轉變

,就連"transformers theme"也沒有,我是覺得挺可惜的。不是刻意批評Brian Tyler,

只不過同一套的配樂模式難道真的用不膩嗎?


總之這部電影似乎是用一種打安全牌的方式來呈現給觀眾,雖然當年大電影的劇情即使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或許過於粗暴,讓柯博文提前陣亡確實帶來極大的衝擊,不過另一角度

也能看出電影有大破大立的作法,除了劇情太硬要之外,畫面和音樂都是相當一流的層級

,出場角色極其之多又又印象,讓大電影本身對整個變形金剛的後續作品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即便到了去年上映萬獸崛起這部依然是受到1986大電影的影響,足見1986大電影確實是

一部極為經典的作品。

至於源起只能算是合格的3D機器人動畫電影,要好到讓人有印象我認為還是有差一段距離。

雖然這次票房不會很理想,希望製作方可以在既有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甚至做出一些改變,

讓變形金剛還是以前讓人喜愛的變形金剛。

PS:讓我最沒想到是國語版既然配的比英文版更有趣,聲線表達更讓人喜歡
2024-10-10 16:0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方面 變形金剛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