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革命、芭比海默、眾神傳說、感想~~~《奧本海默》

前言:

革命:
本片是在講「革命與代價」的故事
而革命有不同面向:
革命 一:當然是原子彈的誕生,是熱武器殺傷威力大幅跳躍百倍千倍。
代價是男主角心境分崩離析,改變初衷,世界文明面臨毀滅倒數。

革命二:馬克思主義風潮的革命席捲全球,尤其是高等學術界
美國承受的革命代價就是曼哈頓計畫早被蘇聯滲透快速核彈技術。

革命三:男主角的人生與心境變遷
從一個學者奮鬥成戰爭英雄,因愧疚自己為殺人魔王而變成反核彈立場學者,男主角在情感上面對情婦抱怨無法分享對方秘密(因為研發核彈無法透漏生活上點滴),彼此感情破裂而造成小三萬念俱灰而自殺,男主角面臨生命領悟的革命。這也是男主角參與武器革命的重大代價。
而男主角擇善固執另一個代價是,被視為扯政府後腿(實際上是得罪了原委會主席史特勞斯的挾怨報復)而面臨美國白色恐怖麥卡錫主義的清算!
"November Rain"
2023-08-03 23:16 發佈
芭比海默:(題材、圖騰)
7/21兩部夢幻大片奧本海默與芭比同時上映
網友搞出了芭比海默的創意圖片
兩片海報融合的渾然天成

兩部片看似無關,卻有很大共同點:
巨大芭比(娃娃)=巨大圖騰(數十年來,女生心中)

本片的巨大芭比就是「膜拜諾神」+「題材太引人入勝」
是票房大賣主要功臣

奧本海默的電影手法(無窮盡的對話,大場面打仗戲無),若沒有放在一個巨大圖騰的題材,十之八九會成為票房毒藥

諾神總是能抓到巨大芭比圖騰
讓本該會使不少人睡著的本片,票房擊敗了娛樂性高更多的不可能任務7
"November Rain"
本片的最大圖騰(除諾神外)就是:
曼哈頓計畫、原子彈、高能物理實驗場景、黑洞理論、量子力學、美國最神秘單位=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興起、蘇聯間諜滲透、左派思想在學界的風潮、麥卡錫主義下的整肅(前年知道有本片時就知必定會提到的題材)

這些全是男生們最心之所向的題材
就是芭比海默海報的的瑪格羅比~眾所醒目高大圖騰。


當然對廣大觀眾而言,「原子彈」總是動作片中最重磅的題材,等於給票房的買了基本保險! 本片雖然完全非動作片,探討原子彈對人對世界的深遠影響,還是有保險效果,果然是精算師諾蘭。
一顆原子彈就能殲滅整師部隊!核彈則是幾個師部隊
其魅力就像棒球比賽,對手攻方無人出局、滿壘、兩好三壞…打擊出去!
三殺!比賽結束!
身為紅色警戒與終極動員令的玩家,最能感同身受核彈/原子彈威力
當發現對方取得核彈後,立刻挫屎!趕快疏散大部集結攻擊部隊。
因為遇過畢生心血部隊,被一顆核彈殲滅,之後敵方長驅直入奪勝!
諾導選中此題材,當然萬眾期盼!


但過去台灣多叫男主角為歐本海默
所以片名我叫奧本海默
男主角我還原叫歐本海默
"November Rain"
眾神傳說:
本片是理工人的夢幻饗宴,物理界眾神出場:
愛因斯坦、原子彈之父(男主角)、氫彈之父泰勒、原子模型波耳、迴旋加速器勞倫斯、理察費曼、海森堡…
光這點,不一睹風采,渾身不對勁。
這也是特定影迷的大誘因
"November Rain"
心得:
1. 本片是個超級大的故事(其實本片劇情所提到的人物與情節,應足以分拍成十部以上的精采電影),其實非常難駕馭,光是能說清楚來龍去脈就夠難了,還要引人入勝,有戲劇效果,諾導有做到,聚焦在非常難能可貴。

2 承接1,電影中愛因斯坦與歐本海默在池塘邊的會面,愛因斯坦看似對歐本海默的冷漠,
其實是象徵了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兩派長年鬥爭下,量子力學學者速乎是當權派。相對論派盟主愛因斯坦(相對論發表30多年後)老拳王早就沒在學術界擂台上比賽,物理學界後輩們只是禮貌性的表面尊敬一下愛因斯坦這位精神領袖。對比到歐本是個的未來新拳王]。
片中某人提到愛因斯坦的名言:「上帝不擲骰子」,是愛因斯坦面對當前炙手可熱的量子力學發展的力挽狂瀾被迫反擊,量子力學以隨機論來描述,觀察行為本身就會改變粒子鬼魅般的行為,愛因斯坦認為當前的量子力學有根本上的理論缺陷,不該以擲骰子視之。光是愛因斯坦與當時量子力學學者的對決,就足以另立章節來拍電影。
"November Rain"
3. 本片也帶出了美國最深不可測單位「洛斯阿拉莫斯」成立秘辛,除為曼哈頓計畫。本片更提到了「洛斯阿拉莫斯」的選址
落腳處應算是歐本海默找的,因歐本其原本就很熟悉那塊新墨西哥州荒漠,電影前段帶出歐本常跟弟弟去該處騎馬搭搭,還在該州有農場。

4. 若你是理工人又愛電影,很容易沉浸在本片中,會聽到大師親自講解物理,有如高僧親臨講經。如片中歐本海默與同儕聊到了恆星塌陷,到一定程度,光線就逃不出來,變成一個黑星
其實有填空沒講,就是塌陷到達史瓦西半徑後,重力產生空間曲率奇異點,光線無法逃脫形成黑洞。

5.歐本海默研發原子彈的初衷是其推測納粹原子彈進度領先美國12~18個月,必須要迎頭趕上,先發制人,解救被迫害的猶太同胞。只不過德國投降過早,最後變成對付日本。個人有個疑問,要是原子彈去殺納粹,投彈後死了數萬德國人,歐本會後悔良心不安嗎?
"November Rain"
6.本片也解答了一歷史謎題,明明納粹領先,為何美國先完成原子彈? 因為德國原子彈科學家恰巧多是猶太人,希特勒都屠殺猶太人了,當然不信任猶太人,獲得半吊子挹注,歐本海默希望透過情報網放點風聲,讓其德國科學家更被懷疑有二心。睡獅剛醒美國這邊就沒這問題,工業潛能遠強過德國,愛創新與趕豪賭的民族性,總統與高層全力支援
另外海森堡自述(非本片劇情),他雖在納粹陣營研發原子彈,但不信任希特勒,所以故意慢郎中。(但英美許多人不相信)
兩因素裡應外合之下,龜追上超越了兔。
乍看之下,有如諾蘭上上部片「敦克爾克大行動」一樣扯

這樣納粹在二戰對上英美犯了三個離譜失誤:

a.諾曼地登陸(被欺敵成功、納粹上當)
b.敦克爾克大撤退(又被欺敵成功)
c.納粹原子彈研發被鬼打牆(來不及使用就投降)

個人感概是,納粹vs英美,有如天才書生對上江湖郎中,聰明反被聰明誤。
"November Rain"
7. 馬克思
要定義歐本個人歷史評價,就必須演到1940年代左派思潮風起雲湧的氛圍,對歐本海默的影響。其是位左派思想的擁護者,雖不到狂熱,但很熱心,
有演到歐本興高采烈表示讀馬克思資本論章節比對方多,熱衷左派聚會讀書會(還表示想在洛斯阿拉莫斯搞一個);弟弟、女朋友都是左派。
個人看過馬克思的威力,曾至某大學課堂上過馬克思資本論(但慧根不夠,幾無法理解),自認不是唸資本論的料,但上到資本論時,感受周遭同學們強大熱誠力場。
馬克斯思想成為日後數十年冷戰的燃料,冷戰後馬克思對全世界的影響,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但不曾熄滅。
要說明的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雖都以馬克思為思想中心,但兩者差異還是蠻大的(解讀有差,類似教派之別),不能畫上等號。

8.世上最強特務組織:KGB。
若歐本海默故事納入悲情成分拍成電影,最後必定要扯到最有戲劇性的兩個點之一,電影最愛的間諜元素:
安全等級最高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早被蘇聯KGB給滲透
曼哈頓計畫資料早跑到史達林手上。本來美國還暗爽看到盟國蘇聯乞求分享原子彈研發成果的可憐樣
殊不知,史達林反笑美國,竟當我臭要飯的,我可是深不可測的神偷,後來KGB被公認是世界最強的情報組織,當然KGB效率這麼高,還是要拜馬克斯左派思潮是滲透強大武器,造成許多資本主義的失望的社會菁英變節者。本片也演到原子彈的洩密者是富赫斯,網路資料其是馬克思信徒。
"November Rain"
悦萌说

推荐楼主读一下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ozedong/marxist.org-chinese-mao-19251201.htm

2023-08-04 8:12
9. 本片雖然滿滿物理理論與歷史,但是也可看到經濟學痕跡。
歐本曾問同事說若美國核武獨大怎解?同事說,讓另外一國也有核武(不知是哪位)。
這個回答很正確,這是用經濟學的市場力量來控制
世上若只有美國有核武,就像個體經濟學中獨佔廠商,美國利潤最大,但社會無效率損失(DWL)最大,
相當於全球受到無妄之災的禍害最大。
必須變成寡占下的囚犯困境、單次非零和賽局理論、Nash 均衡。
所以曼哈頓計畫的被蘇聯滲透科學家,除了可能對馬克斯思想著迷,也體認到,不讓美國一家獨大,美國總統失心瘋時就不敢亂用核武。
但本片後段有演到洩密間諜是富赫斯,網路查得其回答洩密理由是
「原子研究知識非為單一國家私產,應世界共享,造福人類。」
就是利用對手牽制力達成雙邊或多邊談判,核彈決策透明化、資源最適配置(核彈必用在刀口上)


10. 就電影語言來說,主角的矛盾與衝突,才是一部電影的核心,
所以歐本海默要拍成電影,除了身為洛斯阿拉莫斯的首任老大,只有原子彈研發秘辛,應該滿足不了諾導對自己電影劇情的衝突矛盾期待。
所以本片兩大核心之一,就是曼哈頓計畫被蘇聯滲透,歐本海默是否有參與?

11.參考7.所述。聽證上歐本老婆被審訊交代加入共產黨過往(沒繳黨費,自以為被黨開除了(這好像似曾相似?)),聽證會檢察官主席當然不買帳...
以上鮮明左派成長環境與過往,就算歐本自認愛國與謹守保密本分,美國政府對於歐本是否洩漏原子彈技術給蘇聯KGB,必然有很深疑慮到的嫌疑。
"November Rain"
12. 以量子概念解讀

其實也呼應量子力學「後發觀察行為~改變先驗事實現象」。
違背現實世界的「因果律」

引用量子力學基礎概念
歐本是否洩密?
事實上,歐本是同時具有(有洩密)與(沒洩密)兩種事實(兩種本徵態)的 量子疊加態,即著名的「薛丁格的貓」,貓目前既是死的也是活的,已到玄學去了
但愛因斯坦無法接受這種看法,就是片中台詞「上帝不擲骰子」的緣由。


以法院判決為例來看量子概念,
同件案件,相同案件資訊揭露條件,給不同法官審,常有相反的判決。
就「官司贏家」來說,法院判決就是事實。
法院判決一審二審結果相反,原告與被告各贏一次,雙方勝訴當下宣稱天理昭昭,真相本該如此
(但公視影集「最佳利益」天心大律師名言:法院沒有真相,只有最佳利益)。

那判決之前,原告與被告主張誰勝訴?
量子力學說:「兩造都勝訴」。
不同法官就是不同觀察行為,讓互斥雙態並存事實,變成了變成一翻兩瞪眼,只有一造能勝訴的現實世界。
這是我以量子概念解讀謎樣歐本洩密與否。
"November Rain"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