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 真人真事電影在片頭會寫到
Based on true story(or event)
Inspird on true story(or event)等
這次片頭語很有新意
寫成
A fable based on true tragedy 我就把這句中文直接當標題
王子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只在童話中, 不在現實世界
皇室貴族總是光鮮亮麗閃閃動人, 背後的辛酸, 就是本片要講
皇室生活簡單講, 其寓言就是,
皇室成員大家都只是在"皇室大監獄"服刑, 而且是"終生監禁"
某些方面比監獄還慘, 坐牢可以自由講話, 皇室生活可不行
更像是兒童的巴比娃娃, 24H生活作息所有的言行舉止,搭配與選擇, 全都被他人設定, 不容造次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就連女王陛下也不例外(在女王唯一的一次與黛妃的對話中就語帶寓意的講出)
大家是怎撐過來的
其實就是使命感罷了
皇室是凝聚國家的重要精神堡壘
007電影中有時會有的台詞
情報員的誓詞
"For the king , and the queen" 就是為英王或女王犧牲性命達成任務
但是反過來說
王室所有成員乖乖地在監獄服刑, 不也是for the people?
王室實際上才是"全民的奴隸"
因為忠於自己的良心與信念:自由意志(Free Will)
這其實也是英國最古老的價值觀之一
黛妃經過了"十年的忍耐", 使命感已消耗殆盡
在本片劇情描寫的度過最後一個皇室耶誕節
到了崩潰的邊緣
決心不從皇室的規範擺布
不再當一個被主人擺佈的巴比娃娃, 沒有靈魂的生活
決定要付諸行動...
當然外遇也是黛妃走向毀滅的重要因素
本片中唯一的依歸就是與兩個兒子純真的相處時光
本片全片就是一股"崩潰邊緣"的氣氛
由畫面與配樂完美的呈現出, 是本週佳片
但是本片卻是反其道而行,找一位美國演員來演黛妃,一出場就抄一口冷冽的英國腔,強大氣場立刻顯現,果然這次克莉絲汀·史都華企圖心很強,想要一扳過去是"暮光之城"系列的 一片女王
"暮光之城"讓她早早名利雙收
但也相對害了她
因觀眾期待過高
之後的片也沒啥太大驚喜
本片算是"克莉絲汀·史都華"
老娘給你豁出去了之作
演技大爆發
現在也才31歲
就超齡演出兩個孩子的媽
還有幾年好光景, 就看造化了
本次相當看好其造化
"November Rain"
多麼美好的世界甜心突然就再見,
當時也有陰謀論說
Elton John 還為她改編了自己過去1973年的"Candle in the Wind (風中之燭)"歌曲
Goodbye England's Rose (Candle in the Wind 1997)
1973年版
原本是紀念瑪麗蓮夢露的歌曲
但我最喜歡的原歌曲的版本
是Candle In The Wind (Live In Australia 1986)
1988年聽老哥的西洋流行音樂排行榜卡帶中有收錄這版本
那卡帶後來變我的, 現在找找應該還有
"November Rain"
過期無效 wrote:
暮光女其實扮相不太像(恕刪)
昨天去看了,似乎外表上的差異,讓我頻頻出戲

其實我一直覺得黛安娜的外表輪廓並不纖細,甚至覺得她身材有點魁梧,克莉絲汀則是完全相反的類型,還有點太細緻了
我反倒覺得「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裡的麥坎西戴維斯還有幾分相像,或許她來演會更像
至於劇情,著重在戴妃的精神狀態,當然同時也反映壓迫她的皇室生活及名存實亡的婚姻,我是看得昏昏欲睡,不過最後當流行樂出來時,我猛然一種感覺,王室生活怎麼好就像古時候那樣,拘謹冷淡,就算是一家人,還是一堆的繁文縟節,外有狗仔內又有侍從眼線,一點隱私都沒有,還真的是非常人能忍受,除非有相當的認知及心理準備,不然一般人還真的是會受不了,後面一段回到王室女王與查爾斯王儲的在室內的畫面,但流行樂還一直流洩著,就是兩種生活的強烈比對!
不過看完也覺得難怪第二週場次大砍,劇本多著重在身為黛妃瀕臨崩潰的虛幻心理狀態,暮光女是很用心在演,但也覺得太用力,加上外表不盡相像,我是不推薦

悟宇道 wrote:
昨天去看了,似乎外表上的差異,讓我頻頻出戲汗
其實我一直覺得黛安娜的外表輪廓並不纖細,甚至覺得她身材有點魁梧,克莉絲汀則是完全相反的類型,還有點太細緻了
我反倒覺得「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裡的麥坎西戴維斯還有幾分相像,或許她來演會更像
至於劇情,著重在戴妃的精神狀態,當然同時也反映壓迫她的皇室生活及名存實亡的婚姻,我是看得昏昏欲睡,不過最後當流行樂出來時,我猛然一種感覺,王室生活怎麼好就像古時候那樣,拘謹冷淡,就算是一家人,還是一堆的繁文縟節,外有狗仔內又有侍從眼線,一點隱私都沒有,還真的是非常人能忍受,除非有相當的認知及心理準備,不然一般人還真的是會受不了,後面一段回到王室女王與查爾斯王儲的在室內的畫面,但流行樂還一直流洩著,就是兩種生活的強烈比對!
不過看完也覺得難怪第二週場次大砍,劇本多著重在身為黛妃瀕臨崩潰的虛幻心理狀態,暮光女是很用心在演,但也覺得太用力,加上外表不盡相像,我是不推薦汗
1.身材有差, 黛安娜本尊178, 女主角也不算矮168, 你推薦的麥坎西戴維斯也178, 身材的確較適合
但我是認為某些角度與神韻還蠻像, 造型師與化妝師很厲害
可能是暮光之城1那時太迷了, 很欣賞這女主角, 其實本片女主角的特質與暮光之城的女主角"特質"非常類似
就是同樣有一股厭世, 追求超越凡俗的渴望
本片是黛安娜渴望自己能過老百姓生活, 暮光之城1是想超脫世俗, 女主角厭惡當平凡人類, 懇求男主角(下屆蝙蝠俠)咬咬自己的脖子變成吸血鬼
可以過著永生的生活
所以因為暮光之城1, 克莉絲汀·史都華 才會在本片被選角經理給選上
2. 片尾末端的歌曲我非常喜歡
也同樣是1986年的單曲
Mike & The Mechanics - All I Need Is A Miracle
這首歌出現時, 才恍然大悟, 為何本片叫Spencer
因為黛妃帶著兩兒逃出皇室大莊園到肯德基點餐
店員問請問你的姓名
黛妃回:"Spencer"
就是邁向自由的意思
Mike & The Mechanics - All I Need Is A Miracle
我第一次聽到是在2000年ICRT的Totally 80's節目聽到
非常非常動聽!
就是典型的1982~1986那段渴望自由奔放的流行樂曲風
聽到那段年代的音樂會讓我有"生不逢時"的感嘆, 那時還太小, 錯過這些美好歌曲
Mike & The Mechanics我第一次聽到這團的歌是1989年排行榜強力單曲"The Living Years"
3. 本片可以是任何人故事的部分映射!
本片雖是悲劇, 但卻以喜劇收場!
黛妃脫離皇家騎兵團的控制保護
帶著兩兒逃出皇室大莊園, 真是不可能任務
獻給那些"比如"
在不甘在台積電領高薪深覺卻單調乏味,跳出來活自己,
或是大學科系被父母逼迫唸後決定轉系,
或是上班族不甘行屍走肉生活決定創業,
在轉換跑道前的心路歷程的故事
All I Need Is A Miracle...All You need is a courage! 好像courage前面不該加a, 只是為了對稱
"November Rain"
elfwong wrote:
1.身材有差, 黛安(恕刪)
片名之所以命名為「Spencer」,就是隱喻黛安娜想作回自己,於是用她原生家庭的姓來命名電影!
不過回想起來,還是覺得這部電影真的可惜了,其實暮光女的演技在之前其他的電影中我已領教過,算是還不錯的,尤其喜歡在「深海終劫站」裡的扮相,俐落的平頭,身手也靈活!
不過問題不在於她,在於劇本的設定、劇情設計,說真的看了很無感,當然最後皇室生活跟一般平凡生活反差出來時的恍然大悟,是有些衝擊性,但真的..還是只能說無感,爛番茄在觀眾新鮮度上就不及格了..
不過也確實像樓主說的,給於那些迫於現實壓力,又不肯放棄自我理想的人,這部電影也可能是一種鼓勵!
另外電影的影像有點模糊,有點像早期年代的畫質,不像現在的電影那般清晰銳利,不知道是否是故意要「復古」一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