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之狼另一章
搥心為了喚醒inside greeds
.......
其實這是一部很諷刺性的電影!
人往往是inside greeds.
貪婪驅動人心,成就人的行為
人類文明的進化的源點是貪婪!
還記得劇中第一個衝擊,
不是搥心,
而是
1987年10月19日,華爾街的黑色星期一,
道瓊指數單日重挫508.32點,
1天,就這麼1天午茶結束後,美股市值損失5000億美元,
等於美國當年GDP的1/8!
換個讓大家更感同深受的比喻是,將當年台灣人民3年半的工作血汗錢,
一天內集體丟到太平洋去餵魚。
但Jordan Belfort並沒有因黑色星期一失業苦果而停止貪婪,
反另起爐灶買賣仙股Penny Stock,
比雞蛋水餃股還不值的蛋殼與水餃皮股!
inside greeds+騙死人不償命的話術
誘惑手邊現金不多,但一樣inside greeds,夢想一夜致富的平凡眾生.
即使2003年Jordan Belfort因洗錢,證券詐欺而鋃鐺入獄,
但隔數年後出獄後依然是活龍一條啊,
飛越太平洋,還可唬弄紐西蘭牧羊人,
從賣一隻筆的對話中,再一次重新啟動人類的inside greeds!
......................
為何貪婪的戲碼一再重演?
只因為Jordan Belfort從旁人注意他的目光中,
看到比他更貪婪的眼神!
劇中原本賣純真兒童家具的鄰居,一見到8萬元存單,立馬轉行!drug!sex!樣樣來,最後還表演一場生吞金魚秀!嚇 !
公司炒作同伙如此、委託人也如此!
這些人深信Jordan Belfort的貪婪將為他們的未來帶來無限憧憬與希望!
有誰不愛華服、名車、豪宅、私人飛機與遊艇呢!
很諷刺不是嗎?
現代金融體系是建立在信任上,
集體貪婪的基礎也是信任!
資本主義的精神就是集個人的小貪婪而成社會集體的大貪婪,
個人的小貪婪在資本主義倫理上或可稱為良善(virtue),
但未必合法,
但即使不合法,也是單一事件!
事過境遷後,就船過水無痕,貪婪將一再重演.
相對於個人的小貪婪而言,
社會集體的大貪婪,更沒有道德瑕疵問題,也不會違法,
即使違法
為了避免整個社會秩序崩壞,
政府還是會扭曲資源收爛攤子,
too big to fail不就如此.
回顧歷史,
1637年鬱金香狂熱(Tulpenmanie)、1929年10月的股災及大蕭條、1987華爾街黑色星期一、1997東亞金融風暴、2008年美國次貸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到2009年以來的歐債風暴。
自從有資本市場交易以來,
集體貪婪帶來的泡沫從來沒停止過,
而這些泡沫的規模一次比一次虛胖,
間期一次比一次短!
可怕的是,
這些泡沫爆之前,沒人準確預測!
對唸經濟學人來說,
泡沫最大的恐懼不在於短期金融災難,
最大的恐懼,
是來自於泡沫發生時間的不可預測性!
又資本主義市場與人類社會對泡沫的最終容許值在哪呢?
而末日會來臨嗎?
...................................
自由貿易最後的底線,
除了農產品外,最後的皇后貞操就是金融開放了,
作為淺碟式的經濟體,
台灣為何躲過兩次金融風暴?
歷史上,
台灣曾經發生過一次非常嚴重通貨膨脹與金融危機,
1946-1948戰後台灣惡性貨膨脹原因是持續的高貨幣成長率,舊台幣原本預訂發行30億,後來變成1兆7千多億,等於駭人的 528倍!
為何台灣銀行控制不住貨幣發行量?
最後用甚麼手段終結!
另1929年日本經濟面臨大蕭條,就是宮崎駿風起影片的背景時期
為何殖民地的台灣沒受災?
甚麼是台灣這個經濟體可承受之重
或不可承受之輕?
………………………….
這是一個資本主義的時代
不過個人內心始終inside Rousseau
people lose a sense of virtue, if the only reason they want to advance in sciences and arts is to gain glorification from others.
奢侈促使科學和藝術的進步,但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則充斥腐敗的味道!!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