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漾女子》,從它電影的宣傳海報來判斷,容易將其歸類為《浴血狂花》或《我唾棄你的墳墓》諸如此類的女性復仇電影,弱女子遭受男性欺凌,大難不死後痛定思痛,一夕間蛻變成女殺神,展開一場以暴制暴的私刑正義,反擊父權。慶幸的是,《花漾女子》未遵循這一類套路,否則它可能淪為一部尋常的虐殺片,告訴觀眾「惹熊惹虎,毋通惹著刺查某」,成了看過即忘的驚悚電影。比起直接用血腥的虐殺畫面震撼觀眾,導演選擇了鬥智,用細思極恐的謀略進行復仇,打造一部非典型復仇電影,誘發觀眾打從心底的驚訝感,令人拍案叫絕,大快人心!
知名Youtuber團體反骨男孩曾有句口頭禪:「想不到吧!」用來形容《花漾女子》這部片十分貼切,本片處處充滿懸疑性,女主角凱西為何要刻意裝醉,在夜店誘導男性撿屍,給予他們佔便宜的機會?為什麼放棄人人稱羨的醫學院學業?始終封閉在自己,無法拓展生活圈?在主角身上製造諸多疑點,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充滿神祕感;而在復仇的過程中,一度以為仇恨能被釋懷、忘卻,結局即將走向如童話故事般幸福快樂的日子之時,突如其來的一個髮夾彎,峰迴路轉,使得結局的走向如同斷線風箏,完全無法掌握走向,等到一切塵埃落定時,只能用瞠目結舌來表達劇情反轉的震撼程度。大仇得報,該為女主角高興嗎?不知為何心中會帶有一絲惆悵,但又令人莞爾一笑,又悲又喜,哭笑不得。
之所以稱《花漾女子》是非典型復仇電影,在於它採用鬥智的模式,一一威嚇那些幫兇與主謀,製造心理層面的壓力,使其屈服,與大部分直接灑血漿的虐殺電影完全不同,前者設計的橋段必須別出心裁,所幸導演沒讓觀眾失望,每一段復仇的佈局,成功營造出狩獵的味道,如同設下陷阱的獵人,等待獵物上勾。鬥智的模式,讓它顛覆傳統結局,避免總是需要訴諸武力,正反雙方扭打的套路,而用文戲取代武戲,雖是冒險,若成功則可帶來強烈的後勁,像是《佈局》。
《花漾女子》乍看有醜化男性的意圖,把男性的缺點刻意放大,甚至會被貼上仇男的標籤,嘲諷本片往政治正確的路線靠攏,博取同情;仔細觀察本片並非一味仇男,從女主角報仇的對象中,唯一認錯且良心發現的角色是男性,甚至他在最後協助女主角,成為復仇大計的最後一塊拼圖,劃下一個精采的句點。你能說本片仇男嗎?實際上,本片想探討的宗旨不過是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使得社會對受害者非常不友善,儘管許多人試圖去改變,可惜移風易俗非一蹴可幾,相同的悲劇仍會在現實中不斷的發生。最後來首十四行詩點評,詩放部落格→https://reurl.cc/qmXe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