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還有三個月左右就台慶了。
但今年的TVB劇集表現咋樣呢?
有改觀。
前有引起全城追兇的《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後有“幻海奇情”的《降魔2.0》,再加上近期大熱的cult劇《殺手》,都沒讓老粉失望。
這就滿足了?
不,還有一部必須提,今天就提。

18年立項,19年開拍,20年開播。
效率一如既往的高,居然還是神劇。
一開播,就有港媒將本劇視為“年度最佳”。
笑點,燃點,淚點,全齊。

先品品海報,裡面有東西哦!
少見的茶綠色襯底,夠出挑。
劇名,“反黑”用的是雄渾的毛筆字,而“路人甲”卻用了萌化藝術字。

這種不統一,暗示了該劇兩種風格的混搭——
警匪黑幫+搞笑無厘頭。
哎,就是《無間道》+《喜劇之王》。
再看其他元素——演員們或拿刀或拿槍,或拿擴音器或雙手交叉,Chok到核爆。
還有C位主角王浩信……你看他一臉發騷,拿著啥?
木雕?
龍頭棍? (看過杜琪峰的影迷都熟)
這可是本劇關鍵,後面說。
連看幾集,最大的感受就是……
“我真係估你唔到。”

片頭曲,節奏帶著彭浩翔式的鬼馬歡快,而且埋了一堆梗——
《喜劇之王》《無間道》《新紮師妹》《我在黑社會的日子》《激戰》《天若有情》《春光乍泄》......

短短一分鐘,各大經典,輪番致敬。
不光主題歌,劇情裡找梗,也是本劇一大樂趣。
兩個大男人抱在一起飛馳.......《春光乍泄》+《天若有情》?

低配版小馬哥台詞一出,又有點《英雄本色》內味。

擦身而過後的這麼遠那麼近,又非常王家衛feel。

太多太多。
而全劇致敬頻率最高的電影是這部,啥也不說了,看書封面。

還有送番茄炒蛋飯的外賣仔。

不光致敬,本劇連《喜劇之王》的主角人設和遭遇,都挪用了。
但看得開心就覺得,這不算抄襲,頂多算戲仿。
來,說說故事——
兩部戲的主人公(一個叫尹天仇,一個叫張細倫)都是百分百的戲痴。
裝了滿腹的演戲理論,可就是無處實踐。
哪知派上用場時,是被人抓去做臥底……
我們的主角張細倫,來自美國俄亥俄州,自稱在某劇團當過台柱。
還和詹姆斯·卡梅隆合作過《阿凡達》(這五毛P圖)。

厲害吧!可是,現在跑來香港跑龍套,我怎麼就不信呢。
第一集,他就開始了他辛苦的面試。
你懂的,港劇裡凡主角面試,必會遲到。
凡主角著急地辯解,對方必然不聽。

但主角只要堅持的時間長……
就必然有人救場。
尹天仇有貴人杜鵑兒,而我們的張細倫有?
輕盈的步伐,修長的大腿,筆挺的身形,自帶bgm的模特步……
台裡一姐,莊明麗(高海寧 飾)。

接下來,就是酷似《喜劇之王》的現場尬戲。
沒啥準備哦,你要立刻入戲哦!
於是張細倫梳好髮型,一個轉身!
開始純情小妖精附體,對著昏迷的女友各種作妖哭訴。

你別說,旁邊的人都被他嚇到了。
打份工而已啊。
兄弟你是不是太拼了。

接下來按照TVB套路,他會得到機會,證明自己,還能抱得美人歸。

但是。嘿嘿。
就像開篇說,本劇氣質就是:
估你唔到。
他懂演戲,難道這位女明星就不會?
答應你面試,難道是真的看上你?
下次還有什麼選角面試的話
請他們查清楚
不要再招惹這種瘋子

這是一次好玩的反套路。
反套路的方式,就是通過套路我們的主角。
這種“蒙在鼓裡”的狀態,不再copy尹天仇,反而塑造了張細倫。
對,前面說了,本劇還有警匪戲。
不止演戲被套路,其實他做臥底,同樣被套路。
張細倫為什麼要當臥底?
說來也荒謬……
警察不走正路,非要給這個小演員下藥。

一杯喝完酒倒,再醒來……
咦?怎麼被人鎖住了,怎麼躺在醫院裡?
警察的後招馬上打蛇隨棍上:
“昨晚你喝醉酒了,跑出街,還把警察打到昏迷。”

所以?
所以你不做臥底,就告你襲警!
好了,戲劇衝突建立,張細倫之前只是擔憂前途,現在開始擔憂性命了。
我擔心我演完這齣戲之後
這個作品成為我的遺作

難怪有觀眾說:
本劇應該叫,《被套路的張細倫的一生》。

但,笑完我們又琢磨:
不覺得怪嗎?為什麼警方要請這麼無能的“路人甲”做臥底?
這就引出另一條故事線——
四聯幫幫主,蔣家父子被殺。

還記得前面的龍頭棍嗎?
杜琪峰《黑社會》的龍頭棍一出,故事當然會走向“奪權”。
老大一死,手下心懷鬼胎,群龍無首。
蔣家也想繼承大位,可爸爸和哥哥都死了,只剩女兒了。
在黑社會這種直男“企業”。
沒男丁,沒法爭。
老實說這裡稍微有點bug,難道編劇忘記了洪興十三妹? (不,編劇沒忘,要往後看才知道)

下面的事Sir不說,你應該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蔣家還有一個孩子,叫蔣世龍
因為算命的認為他是天煞孤星
所以自小被送了去美國孤兒院

但真正的蔣世龍嘛,三年前就死於了黑幫械鬥。
懂粵語的朋友可以讀一下:
張細倫?蔣世龍?乍聽差不多。
那索性將錯就錯吧!
通過看黑幫片、找紋身貼紙、戴黑超、披風衣等傳統路數。

張細倫基本複制了一個黑幫人的外表。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他還差點啥?
就差一刀。
用道具刀和假血包,張細倫打算演一出當眾宣誓復仇的大戲。
這一刀,是我對你們的承諾
不找到殺我爸爸和哥哥的兇手
我以後都不姓蔣!

看到這,第三次提醒你,別被套路!
張細倫表面是被警察套路,但有沒可能……
他也在套路別人呢?
戲裡有這麼幾句——
戲劇跟現實
它們互相影響,不能分割
一面是光,一面是影
我就要在電影世界裡的光與影之中
找到真正的蔣世龍

好,這句話聽起來很真。
什麼戲劇與現實互相影響不能分割。
但你細品,再品品:
有沒有另一種可能,他根本不是在“演”,他就是蔣世龍本人?
理由Sir也有,為了不劇透,就說一個吧——
他如果只是演,身上怎麼會有蔣世龍的郵箱密碼?

此外,你也別被黑白兩道的身份給套路了。
黑道裡有壞人,警察局有沒有?
“天下太平”聽起來很正義,但這話裡有沒有別的話?

黑幫和警察形成了鏡像,互相映照,又有著驚人的相似。
所以只用了幾集。
本劇就在角色、各方勢力上挖了各種反套路的坑。
就衝著這種懸念交織,已經值得推薦。

王浩信。
帥氣吧也不算特帥,帥氣中還有一點賤。
嚴肅臉明明很嚴肅,但下一刻又可以秒變。
他,算是香港這幾年少見的好男主。
從《野蠻奶奶大戰戈師奶》的小角色,到憑著《盲俠大律師》獲視帝,實力逐漸不容小覷。
2017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上,他說——
能夠感動觀眾,是我的福氣,亦是我的榮幸

其他都說得蠻好。
就是“福氣”兩字,看到不禁唏噓。
實話說。
香港演員的“福氣”,不太多了。
早年北上拍片,翻熱了一波中年港星。
如今也有一些內地綜藝,頻繁能看到老中青三代身影。
但回到本土呢,“福氣”是越來越薄。
你看,這幾年除了王浩信,TVB乃至整個香港影視界還捧出過什麼當家小生和花旦?
曾經有一個優良小生叫張建聲,幾年前演過網劇《反黑》,當時Sir也點贊過……如今好像也沒什麼大動靜,又淪為“路人甲”。

看《反黑路人甲》的演員陣容,也暴露了TVB演員資源的嚴重不足。
例如女主高海寧。
今年是第幾次看到她了?
《殺手》裡有她。

《迷網》有她。

《反黑路人甲》又有她。
有人嘆,從年前到現在沒開工。
有人嘆,舞台劇從4月延到9月。
有人拿了金像獎,今年也只拍了一部片。
也有人動了一次小手術後,就再沒工作。

老戲骨都“無戲可拍”,實力新人又寥落幾個。
再說回題材。
香港影人當然不喜歡重複套路。
所以才拼命折騰,想出各種“反套路”。這不也正反映出彈丸之地缺乏變化,才導致本土素材被反复挖掘?
哪怕翻炒質量再好。
推陳不出新,只翻炒陳的,未來的路必然漸行漸窄。
這些,就是香港影視真實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