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1917~why一鏡到底? 因是直取奧斯卡最強武器,最高難度新境界!

文多, 照例分樓po

相信對電影手法有基本認知的觀眾,在看完1917後
一定對「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感到令人驚豔
一定會問「這到底怎麼拍的?」

先探討一下好萊塢大片的一鏡到底
時間拉回2013年……
2013年
墨西哥導演艾方索•柯朗的電影「地吸引力 」(兼編劇)
「讓觀眾看起來」「都不切換鏡頭」的奇幻拍攝手法
看到太空艙由一個短路火花變成星火燎原
讓觀眾隨著珊卓布拉克跑遍太空站每個通道每個隔離艙
處理失火情況
開創了好萊塢大片從頭到尾一鏡到底手法的先河
為導演奪得第86屆(2014年2月)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原創音樂、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效剪輯 和最佳音效 共計七個獎項
(資料來源: wiki)
2020-02-03 21:16 發佈
一年之後
2014年
又是墨西哥導演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兼編劇)
名片「鳥人」
將「一鏡到底」如夢似幻的手法帶到紐約百老匯劇場
看看多年後被觀眾淡忘的超級英雄「鳥人」男主角,

註:
(男主角麥可基頓
恰巧是第一代蝙蝠俠1(1989年)男主角
當初也是蝙蝠俠大紅後
被批評演技不夠
蝙蝠俠與鳥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真巧合)

鳥人男主角在戲中不甘只會板個臉演戲,被影評人惡毒批評
到百老匯小劇場發展,挑戰演技卻苟延殘喘的無奈故事
一鏡到底的手法
又把百老匯劇場由裡到外,一眼到底好好看穿
這如夢似幻的故事與場景,不只讓觀眾如癡如醉
奧斯卡評審更是!
本片再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2015年2月),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攝影,成為本屆大贏家。
隔年2015
這墨西哥導演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再兼編劇)
影片「神鬼獵人」

將「一鏡到底」如夢似幻的手法
帶到1823年美國中部密蘇里領地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所飾演的皮草獵人
其團隊被印地安人襲擊死傷慘重
李奧也被熊攻擊己乎喪命,同時親眼目睹兒子被團隊同伴殺害
開始了復仇之旅

本片的一鏡到底是在開頭到十幾二十分鐘後左右
搭配超廣角鏡頭(我猜等效焦距大概是16mm的視角)
超廣角果然帶出壯闊風景與
美洲原住民的神龍見首不見尾獵殺白人的氣勢磅礡的效果

引用wiki
本片奪得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獎(2016年2月)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攝影三個獎,
使伊納利圖蟬聯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攝影師盧貝茲基實現奧斯卡最佳攝影獎三連冠,
李奧納多首次奪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所以「一鏡到底」手法
在2014-2016年
是奧斯卡最重大獎項 (對導演來說啦)
最佳影片或最佳導演獲最佳攝影「常勝軍」年代
經過了89,90,91屆奧斯卡大獎無一鏡到底影片
的三年之後

本次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兩大獎
目前最大熱門,就是本片1917
又回到了「一鏡到底」的超高難度的拍攝手法

一鏡到底為何難度超高?
因為這是導演場面規劃調度、演員超長時間演戲的記憶力極限挑戰、攝影師超長時間跟拍等等很多因素都要完美配合,上百環節頭時運作,若有一環節差錯,
就是NG重來

就觀眾視覺看來
本片應該是分為兩次一鏡到底,就像足球賽
就是分成上半場(日場,開始到與德軍狙擊手打鬥摔下樓頭昏迷)與下半場(夜場,清醒後開始夜間探險到黎明)
本片兩小時,上下半場各約一小時的一鏡到底畫面

個人認為一鏡到底的難度應該與時間長度的平方或立方成正比
那一小時的一鏡到底拍攝,難度可說根本是無限大
可謂天文數字
不過,觀眾視覺上的一鏡到底,並非皆一鏡到底
傳統上
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仍會用巧妙的方法連接兩次不同的一鏡到底場景來達成觀眾看起來並未間斷的同一次一鏡到底拍攝

方法就是利用
1.鏡頭拍攝時被旁人給暫時擋住(借位手法)
2.戶外拉到室內,燈光突然變暗
3.鏡頭遠離主角或人物拉向遠處只剩空景,在拉回人物

至少以上這三總方法
就可以像變魔術一樣
將兩個不同場次拍攝的一鏡到底巧妙結合成同一鏡次的一鏡到底拍攝

而1917本片將兩個獨立一鏡到底的銜接
做到毫無破綻
也就是"沒有全黑畫面"
(除了上下半場分野例外)

拍攝時遇到近物遮蔽鏡頭
男主角的動作完全銜接

這也是攝影與剪接高超技術展現
依照上述方法

我認為1917
每次的一鏡到底拍攝
大約分短級的10~15分鐘,或長級的15~20分鐘
例如男主角與搭檔一開始被叫醒到進入將軍帳篷內止
一鏡到底:第一次
將軍帳棚內與將軍對話:第二次
出將軍帳篷在壕溝迷宮中穿梭:第三次
出壕溝到地面戰場:第四次
進入德軍坑道內到爆炸時:第五次
爆炸後同伴重傷滿臉灰塵,將之拉出坑道:第六次
出坑道後戶外場景:第七次

就算如此
對1917導演來說
一次仍要監控平均15分鐘的拍攝與場面調度

對演員來說
一次演完平均15分鐘的肢體動作、台詞、走位要正確
是個超高難度挑戰,或許有豐富舞台劇經驗的演員才較易勝任
還好英國恰巧是世界戲劇大國
也是全世界最會演戲的國度
到處都是舞台劇高手...
莎士比亞戲劇舞台劇就是英國演員"最最"基本的訓練

此外數百環節必須一個都不能出錯,否則NG重來

個人認為
同是從頭到尾一鏡到底電影
場面難度 「地吸引力 」<<「鳥人」<<「1917」 (<<是遠小於之意)
因為「地吸引力 」很多在被景是綠幕下吊鋼絲拍攝
「鳥人」是拉到百老匯,也多是室內場景,天花板到地板仍可牢牢控制場景
本片1917導演Sam Mendes心想
竟然要玩「一鏡到底」
No pain,no gain
就要玩大的,
就是幾乎都是戶外與戰地實景
不可控制因素就大增
前人無人想過這種自找麻煩,吃力不討好
預算將無底洞
那我來試

開創一鏡到底最新境界,拉到"一戰戰場"

本片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
「一戰戰場主題樂園真人實境秀」

震撼就從男主角帶著同伴在壕溝穿梭中開始

這兩人走到哪,旁邊的臨時演員才要開始演戲,這對那些臨演來說
等待久了就很容易精神麻痺與疲勞,很容易出錯,走位動作表情不到位
無法配合主角兩人

另外攝影機還不時向月球繞地球般公轉
不只水平轉更有上下轉
這難度又更高了
因為傳統上攝影機後面就是幕後工作人員群與設備群所待的地方
攝影機一直圍著主角兩人轉
表示現場周圍根本就不能存在幕後人員與設備

這難度高到實在難以想像!
另外更不可思議的還有:

1.攝影機能夠在壕溝內任意跨過擁擠的臨演士兵們,如入無人之境

2. 攝影機能夠隨著男主角攀上軍用卡車後方斗篷內,向鬼魂般慢慢隨之飄入軍卡內,這攝影師的魔術真是讓我目瞪口呆

3.男主角下坡經過廣大水塘邊,攝影機也一路貼在池面上跟拍,遠超過搖臂機的伸展範圍。

4. 男主角在湍急河面上快速飄流而下,攝影機也在河面上快速飄流跟拍,畫面竟看不到任何水滴(害我以為是用CG電腦合成,但本片宣稱皆實景拍), 這魔術大概永遠都是謎了

5.本片基本上是成立一個戰場主題樂園園區的廣大場景

光是壕溝拍攝所前進的距離就達數百公尺遠,一次就要在裏面佈滿數百上千人的臨演,讓主角兩人一路經過遇到,還要有互動,如攀談,還有起衝突,這是個無限大級難度的幕後協調運作的工作。


本片雖然劇情超簡單,比較像是個一戰主題樂園般的探險實境秀,
像個一戰3D的單人角色扮演電玩在出任務
但毫無減損本片藝術價值

本片絕大部分出現的軍人都沒出現死亡恐懼到崩潰的畫面
(還不實傳達出原來不打仗時,這裡理當是人間天堂與美景之地)

男主角與男配角雖經過戰場洗禮,但基本上任務開始時,他們呈現的是打鬧嘻戲,不是恐懼沮喪,
就像我們年輕時當兵行軍中的打鬧,
蠻符合20幾歲大人卻難脫小孩幼稚氣息的年紀的舉止

然而戰場上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男配角因一時仁慈而喪命。


本片沒有灑狗血的戰場恐懼症發作的劇情(除了一個臨演的中尉例外)
也沒有太深奧人際互動劇情
那本片看來像是
單靠一鏡到底手法
要拿奧斯卡最佳影片,會不會仍有不足?

No!
好在導演還有另一項武器當保險

就是本片是靠「畫面來說故事」,
也就是有很多地方有令人驚豔的畫面藝術來加分
靠「畫面來說故事」的境界,
豐富與極強烈的視覺意象
就是電影說故事最高竿的境界

也能大符提升影片的藝術價值
個人認為
本片有幾個讓我難忘的具有高藝術價值的場景與畫面:

1.壕溝之行

2.水塘之行

3.經過地上堆滿上千顆直徑50公分的砲彈發射後彈殼堆(暗示戰況慘烈)

4.穿越櫻花林之行(原來世間本來很美的,士兵們年輕生命因上戰場而逝,尤如櫻花般短暫絢麗)

5.下半場開始時,"照明彈"由高處漸漸落下地面
造成快速日落,殘壁因而形成陰影會快速偏移的高反差的地獄篇畫面

6.烈燄如朝日場景 (暗示接下來~火的試鍊)

7.日出後,英軍在畫面中橫向衝出壕溝去殺敵邁向德軍死亡陷阱,男主角一路在壕溝中向前要完成任務向指揮官傳達陸軍總部下達撤退命令訊息,是阻止旁邊士兵邁向死亡。


尤其是
5. "照明彈"
形成快速落日這個具有高度創意與藝術價值的極高反差地獄景象場景

男主角穿梭其中狹窄高聳廢墟殘壁巷道

有如聖經名句
與電影台詞名句

"我走過死亡蔭谷..."

令我印象最深刻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