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 Fury 四台 Sherman 屌虐德軍防線俄國神劇可以打趴超過 20 台 III + IV 德方攻擊前好歹有火力準備,空軍支援 ...... 標準 SOP身經百戰打到莫斯科確對一條沒有縱深防禦,開闊無掩蔽的單線陣地,束手無策 ?之前投降 + 陣亡的四百萬蘇軍大概連槍都不會用吧 ?虛構說 ....... 不計較了
這所謂的「潘菲洛夫師的廿八名親衛軍」隸屬蘇聯第十六軍第316步槍師第1075步槍團二營四連,1941年11月16日莫斯科攻防戰期間在杜博謝科沃(Dubosekovo)防線不敵德國中央集團軍裝甲四群(Panzergruppe 4)第四十六軍第二裝甲師的攻勢,號稱在擊毀十八輛德軍戰車後全數犧牲。第二裝甲師在1941年五月初結束巴爾幹戰役,同年九月中旬整補後投入東線戰場時,戰力編制為63輛二號戰車、105輛三號戰車、20輛四號戰車、六輛指揮戰車。因此僅能以電影所呈現的數輛小規模運用四號戰車。由車體戰鬥室前方無段差裝甲形式特徵可判斷為1941年四月開始量產的四號戰車F型,為四號戰車前期作為步兵支援用途的最終衍生型。1942年三月起以此衍生型換裝7.5 cm KwK 40 L/43長砲身戰車砲作為戰防用途者稱為四號戰車F2型,並自同年六月起改稱四號戰車G型。根據車體正面的方形機槍射口以及驅動輪及車長頂塔形式,電影所呈現的三號戰車為1941年四月即停產的H型,並非當時量產中的J型。基於征俄之役遭遇蘇聯T-34中戰車、KV重戰車的實戰經驗,裝備5 cm KwK 38 L/42戰車砲的三號戰車J型自1941年十二月起換裝長砲身5 cm KwK 39 L/60戰車砲,並逐步換裝既有衍生型。電影中出現的長砲身三號戰車在杜博謝科沃之役的時間點尚未面世。電影中的戰車漆有第十一裝甲師的幽靈徽章,但該師僅在稍早十月中下旬沃洛科拉姆斯克(Volokolamsk)之役與第二裝甲師合擊,並未參與杜博謝科沃之役。兩場戰役與蘇聯版「太原五百完人」事蹟詳見電影「T-34」前段戰鬥場景考證。
與「潘菲洛夫師的廿八名親衛軍」相關的德軍第二裝甲師戰車武力由戰車三團(Panzer-Regiment 3)構成。該團有在砲塔兩側前端塗繪團徽的傳統。其團徽在1941年四月投入巴爾幹戰役時為白底綠色三角形。1941年九月投入征俄之役前改為綠、藍、紅、黃四色胡蜂徽搭配盾形、圓形、菱形、三角形白色邊框。因此杜博謝科沃之役中,俄軍所見的德軍戰車砲塔應都有此戰車三團團徽塗裝。1943年七月衛城作戰(Unternehmen Zitadelle)起改為胸部具十字盾的雙頭鷹徽。此紋章應是將該團在歐戰前部署的奧地利維也納十字盾鷹徽與位處巴爾幹半島的阿爾巴尼亞雙頭鷹國徽(源自拜占庭帝國紋章)揉合而成。1944年初由東線戰場移防法國亞眠(Amiens)整補時,第二裝甲師師徽已換為三叉戟。戰車三團在當地接收新戰車時已不再塗繪團徽。第二裝甲師在1944年之後換裝的四號戰車H、J型參見四號戰車J型最終生產款,第二裝甲師戰車三團,1944年底突出部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