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具有正義感的警官,一通綁架電話,一個被遺留在家的小女孩,交織成了一個懸疑的夜晚,冷漠的線路傳達著對方的急迫與無助,誰又會在結局得到救贖呢?
故事描述一位名叫「亞斯格」的警官,夜晚在執行報案中心的勤務時接起一通求救電話,種種跡象看起來,求救人被綁架了。透過查詢電話主人的資訊,亞斯格聯絡到了報案人的女兒,並漸漸拼湊出完整的事件。亞斯格必須要跟時間賽跑,為了要實現對小女孩的承諾-讓媽媽回家。然而,亞斯格的過去也透過電話的訊息,一點一滴地揭露。

這是一部來自丹麥的電影,並且代表丹麥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雖然沒有入選至最後的提名,但上映至今在爛番茄網仍然獲得了99%的專業好評。整部電影,可以說是主角的個人秀,雖然身處於報案中心,但是中心的其他同事,大多只起到「人肉背景」的作用,甚至有好幾幕都只有聲音,連鏡頭都沒有。這部片卻依然達到了警匪追逐的刺激以及懸疑推理的驚悚,雖然這一切都只在觀眾的腦內發生。電話中的喘息、哭泣以及背景嘈雜的聲音,無一不是將觀眾帶入與主角相同的情境之中,於是跟隨著劇情起伏跌宕,這也凸顯出這部電影的優異之處。而飾演亞斯格的「雅各賽德倫」,不論是對嫌疑犯的怒吼,或者是接近真相時的沈默,都能展現出獨挑大樑的氣勢,更讓這部「沒有畫面」的電影,即使從頭到尾沒有任何的配樂,也能營造出滿滿的氣氛。

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在看電影前查詢一下IMDB,那你會發現這部片的演員名單,大多都是「配音」(Voice),原本這種情況都是出現在動畫片類型的電影之中,但在這部電影卻又一點都不違和。甚至從頭到尾沒有出現的女性報案人與她的小女孩,都依然被賦予了鮮明的形象。相比《人肉搜索》的「螢幕」說故事,《厄夜追緝令》更是將「背景音」也拿來說故事了。

初出茅廬的導演「古斯塔夫莫勒」,靈感來自於Youtube之中一通只有聲音沒有畫面的報案電話,於是便構想出了這樣的一部電影。這的確是一部需要「腦補」的電影,從劇本的設計,整體電影的規劃與執行,給足了你需要的資訊,但卻朝向了「低成本製作」電影的方向,連男主角都是採取事後分紅。只是這樣的「劣勢」卻被轉化為整體電影的優勢,原本一眼可見的線索,卻因為只能靠語音傳達而被掩蔽,使得劇情更加引人入勝。就像一個高明的催眠,只丟給你一個概念種子,要你自己去慢慢發酵成長。只是這棵樹結成的果實,卻是大大的打臉了意識中的「先入為主」,也讓我們看見,正義有時候不見得總是朝對的路前進。
本篇影像、影片素材,版權皆為原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