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太空漫步》輸不起的比賽

盡量不提及重要的劇情及轉折,但對有些劇情潔癖的人來說,建議還是不要往下看。

【心得】《太空漫步》輸不起的比賽
有一種科技來自於不服輸的精神,當這種不服輸演變成了國與國的競賽,結果帶來的會是殘酷還是進步呢?


【心得】《太空漫步》輸不起的比賽
「太空漫步」脫離大美國主義的角度,提供了我們對太空競賽不同的視野。冷戰時期,蘇聯處於冷冽的國際局勢,內在又有政變的傷口,唯一的優勢,也快要被美國迎頭趕上,這使得紅場的緊張局勢,牽動著無路可退的太空計畫。


【心得】《太空漫步》輸不起的比賽
故事源於美蘇冷戰期間的太空競賽,蘇聯在人造衛星與太空人的競賽,已經領先了美國。1965年,蘇聯的情資顯示美國即將進行太空漫步,又稱艙外活動,蘇聯因此必須要將原先的計劃提前兩年。美蘇都想取得領先的地位,然而這個過去沒有人做過的創舉,沒有任何資料可以參考,即使作好了3000種的準備,仍然會出現3001種以上的可能。兩名原蘇聯戰機駕駛「帕威爾」和「阿列克謝」,克服重重阻礙,終於準備登上太空梭「上升二號」,然而所有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心得】《太空漫步》輸不起的比賽
在電影中角色的人格描述,阿列克謝的勇往直前,與帕威爾謹慎細心,在出發前的訓練便可窺得一二。而帕威爾對於阿列克謝的不信任,阿列克謝卻展現出對搭檔的百分之百支持,敲碎了懷疑的高牆,也使得兩人在後來的任務中能夠相輔相成。不可不提的幕後大功臣-指揮官「科羅廖夫」,不但給予了孤立無援的太空人百分之百的信任,更在關鍵時刻,不輕言放棄同袍能夠存活的一丁點機會,面對黨國的質疑,也能夠大無畏的擔當,讓前線的同袍無後顧之憂。電影主要是從阿列克謝的視點為主,這位第一位進行太空漫步的太空人,多少帶有點主角光環的氣勢,而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往往也會因為大眾已知的結果,造成故事缺乏懸疑性。然而三位主角的演出,前段嬉而不謔,中斷展現存亡一瞬間的緊張,後段的憤怒與絕望,都撐起了整個故事的可看性。


【心得】《太空漫步》輸不起的比賽
在電影的敘事方面,整個劇情的節奏是明快流暢的,開演四十分鐘,直接進入升空任務,也很明顯的將「太空漫步」的主題,放在最多的篇幅。比較可惜的地方是,關於親情的部分,刻劃的就稍嫌刻板了一點;針對國家機構只求達成目標不惜再多犧牲的批判,也僅僅只是浮光掠影。這使得這部片子的思想深度,無法觸及觀眾的共鳴,僅僅只能視為是一部敘事優秀的電影。


【心得】《太空漫步》輸不起的比賽
太空離我們一般人的生活似乎很遙遠,但許多探索太空的產物,卻造就了我們現今便利的生活,如:人造衛星、航空技術與通訊科技等。然而,正如我們看過的許多冷戰時期太空競賽的電影,技術與數學運算是冷冰冰的,給予科技溫暖的,是來自於人們的友情、親情、決心與毅力。



本篇影像、影片素材,版權皆為原公司所有。
2018-10-24 22:03 發佈
這部很想看, 卻看不到

上周查場次, 每天只有一家一場, 某一天場次較多, 剛好時間不能配合

心想這部不應該會難看到只有一家戲院買

前幾次俄國片最少也有五家上

美俄還是敵對很嚴重的, 俄國讓美國吃悶虧很久了

懷疑是美國片商聯合運作台灣戲院場次讓本片幾乎上不了



elfwong wrote:
這部很想看, 卻看...(恕刪)

我要看的時候,也才發現只有台北樂聲上映
可能考量俄國片本身在台灣沒有太多觀眾
再加上在其他地區也算上映一陣子的影片
所以應該是採特映的方式
車庫娛樂代理的影片,很多在下檔後就會登上線上影音
不然就只能等DVD了
Elsen01 wrote:
可能考量俄國片本身在台灣沒有太多觀眾...(恕刪)


我在假日看過幾次俄國片, 戲院中觀眾都不少, 大概三四成滿, 三四成已經算很棒了
現在好萊塢大片上映廳數這麼多, 也常常遇到假日一兩成滿的

俄國賣座片"異星引力", 我去看的時候還有六七成滿

俄國商業片走好萊塢路線, 美國喜歡英雄主義, 戰鬥民族俄羅斯可能比美國還更嚴重
不像日本常走小清新路線

導演與幕後很多都是來自好萊塢發展的人才, 也有來自美國的幕後團隊傭兵

如《維京傳說:寒冰交鋒》的電影製作水準不論在各個環節皆達到最高水準,配樂家曾參與《美國隊長:英雄內戰》、《絕地救援》等好萊塢鉅製,剪輯師曾擔任《刺客聯盟》的特效剪接,視覺特效則由參與過《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007:惡魔四伏》的特效大師監製。

"異星引力"的特效已很接近好萊塢了, 但預算可能只有好萊塢的十分之一不到

我不認為太空漫步這種題材的片, 想看的人很少
我相信台灣不少觀眾也想看看俄國觀點的電影,
不只太空漫步
許多俄羅斯歷史電影也看得到俄羅斯的歷史觀, 不同於西歐的

elfwong wrote:
我在假日看過幾次俄...(恕刪)

其實本片導演也是刺客聯盟的第二組導演
很多去好萊塢取經的俄國電影人
都回鄉貢獻創造新的俄國電影

如您提到的兩部影片
在台灣既使有較為強力的口碑與宣傳
台北票房也不過百多萬(異星引力)和十來萬(寒冰交鋒)
看到這種票房,影院業者應該也很怕吧
這些特殊的影片,想看真的只能靠運氣了

台灣人還是比較熟悉好萊塢的面孔
有些片不用打,影片就已經在迷哥迷姐之中發酵了
好萊塢的影商挟著多年來的影響
在台灣本來就是比較強勢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