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希特勒並非力排眾議,自行要求裝甲部隊停止追擊。這是A集團軍司令馮•倫德斯特(Gerd von Rundstedt)元帥與麾下第四軍團司令馮•克魯格(Günther von Kluge)上將的提議。他們認為敦克爾克地形不利於裝甲部隊行動,且部隊已過於突進而沒有步兵支援,遭被圍盟軍逆襲突圍的風險高。因此須等步兵部隊趕上,由步兵處理形同甕中之鱉的敵軍較為合適。在此同時裝甲部隊也可藉機歇息重整,在橫掃北法後立即準備投入轉攻南法的紅色作戰(Fall Rot)。而在此時戈林也想藉陸軍青黃不接的空檔展現空軍實力,於是最後才有希特勒這道命令。
Dunkirk: Victory or Defeat?這篇網路文章提到當時德國空降獵兵推手司徒登(Kurt Student)中將。說他早在侵法戰役之前就已有空降突擊英國的腹案,還說希特勒都不聽將軍們的建言,就只有司徒登的話可能還聽得進去,但很可惜他在敦克爾克之役時正巧受傷在休養。最後引述司徒登在多年後的說法,認為敦克爾克之役後,若對獲救的英國遠征軍即將登岸的港口發動空降突擊佔領,則英國命運將會如何,還在未定之天云云。
事實上就在1940年5月10日,侵法之役發動首日,德軍以馮•斯波內克伯爵(Hans Graf von Sponeck)中將率領三千名傘兵發動海牙之役,企圖佔領數處荷蘭機場、俘虜荷蘭政界高層以迫其投降。這場史上首次大規模空降作戰卻以大敗收場:德國傘兵千餘人傷亡、逾一千七百人被俘,而馮•斯波內克中將也差點在被俘之列。但因5月14日荷蘭就投降了,所以這場敗仗並無礙戰局。司徒登中將也在同日發動的鹿特丹之役差點被俘,之後又受武裝親衛隊誤擊頭部重傷。雖然司徒登中將與馮•斯波內克中將分別在1940年5月12日及14日以西線的傘降攻堅行動總體貢獻獲頒騎士鐵十字勳章,隨後司徒登亦晉升上將,成為空降獵兵總監,但海牙之役的慘敗使希特勒對大規模空降突擊充滿疑慮;且此役損失172架Ju 52運輸機也佔當時德國空軍運輸機群戰力之半,連帶使橫越海峽空降突擊英國的可能性化為泡影。德軍直到1941年五月下旬克里特島之役因形勢之利才再度大規模使用傘兵作戰。但隨著克島之役再次慘敗,德軍空降獵兵原則上就只作為步兵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