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看電影前,起初聽到「使徒行者」這電影名的時候我是感到陌生的,
我是個聯想力比較差的人,使徒和行者逐一去讀雖能明白它的意思,
但是將兩者做了結合之後,就不太明白真正的涵義是什麼了。
使徒廣泛上來說就是指肩負某個使命的人。
行者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就是走在路上的人。
至於使徒行者四字到底想表達什麼?
我想只有看完電影的人才能深刻的感受到。
---------------------------------------------------------------------
劇情大綱
香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的老闆,在酒會當中被不知名的人偷襲,經警方事後調查,
發現犯人一共有兩位,分別是作案的當事人和車手...
不久後香港警方臥底行動負責人Qsir接到了失聯許久的臥底的訊息康氏密碼,
但康氏密碼的原創者已經殉職,檔案無法破解。為了查明事情,
派遣資深臥底丁警員前去查詢,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
劇情相關
1.劇本符合邏輯,此外有著不少的驚喜,有掌握「懸疑」的要素及「臥底與人性」的題材。
2.劇情節奏流暢,沒有任何拖泥帶水的感覺。
3.掌鏡分配的處理相當的好,沒有顧此失彼的感覺。
4.表達手法不同現今的多數的匪諜電影,用另一種形式表達了人性。
---------------------------------------------------------------------
演員
演員總評
導演沒有浪費了大卡司的資源,而演員在戲份的表現上只能說是讓人非常滿意,
即便看完電影仍然會對劇中人物有相當深刻的印象。
吳鎮宇
吳鎮宇扮演的Q sir讓人印象深刻,有著鮮明的吳氏風格,專屬吳鎮宇的氣場,
相信有在接觸大陸或者香港電影的人,都有看過吳鎮宇飾演很多類型的角色。
雖說這次Qsir的角色對吳鎮宇來說已經是游刃有餘的角色,
但是看完他和女一余詩曼的對手戲後,仍然讓人不經陷入了他專屬的吳士氣場中。
余詩曼
余詩曼是唯一一位從原作(港劇)繼續延用至電影作品的角色,而這部戲中她也是一個連結港
劇與電影的重要關鍵,余詩曼也無愧於影視之后的稱號,和吳鎮宇的對手戲中讓人印象深
刻,如果真的要形容兩者的對手戲的話,大概就是電影中一個小品的地方,小品雖然不及整
部戲的量廣,但是其中讓人享受的精緻與樂趣的地方,也是別有獨到的。
張慧雯
讓人為之一亮的女配角,出場的時間比起女一余詩曼來說少了許多,
但是卻是這部電影當中的核心之一。
戲中最多的部分是與張家輝的對手戲,在劇中情感的表現,使選用隱晦的方式來表達的,
如果真的要形容的話,和余詩曼是走相反的路線。
就是這隱晦的情感表達,成功的點綴了整部電影。
很大程度上串聯了張家輝與古天樂這兩名角色之間因立場不同的特殊情感。
古天樂
表現的中規中矩,雖然說是還行,但感覺起來比較沒有特別的地方。
在情感的安排上是比較薄弱的一位角色,這點是很可惜的。如果說張家輝的角色有張慧雯點
綴的話,那吳鎮宇自然是余詩曼,而古天樂劇中人物情感安排本來是一位小女孩,但是這方
面的安排較少,是很可惜的地方。
張家輝
毫無疑問是本劇刻劃最深的角色,幾乎所有的角色都和他會有各種不同的交集,
發揮的空間最多,而張家輝也是沒有讓人失望,成功的連結了劇中的所有人物,
除了把角色的複雜情感演得很出色之外,也襯出了所有角色的重要性。
---------------------------------------------------------------------
總結
整部戲看完之後其實是讓人有感受到香港電影專屬的魅力的,
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表現了人性的題材。也能讓人明白,原來有些我們容易忽略的事情,
其實也是人性的一環。比較可惜的部分是,對於反派部分的戲份著重的比較少。
看完之後不得不說使徒行者這片名取的非常的好,很貼切電影的主題。
而現在只要想到使徒行者四字就讓人回味無窮。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