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讓我們來談談接下來的4K家用電影媒介Ultra HD Blu-ray

就讓我們來談談接下來的4K家用電影媒介Ultra HD Blu-ray

眾所皆知,沒有意外的話,在今年初這個市場就要迎接Ultra HD Blu-ray
而手邊的設備又再次面臨了替換與否的重大抉擇,眼看著又是個改朝換代的時代

但是,真的要我說的話,我會說這是個弔詭的時代

在過去,我們總是能放心的購買由廠商所推出的電影家用媒介
像是VHS、LD、DVD一直到現在常見的Blu-ray
解析度也從Standard Definition進步到了High Definition

就讓我們來談談接下來的4K家用電影媒介Ultra HD Blu-ray

而接下來就是當紅的4K Ultra HD解析度
的確,就現在市場上的聲音與動向來說,4K是必然的結果
各大賣場皆有著價格越來越低廉的4K電視
Sony跟Fox皆會在今年年初發行各自的Ultra HD Blu-ray
看起來這個市場有著極佳的未來光景

但是恕我直言,我個人認為在未來的Ultra HD世代必定會出現若干問題

底下,就讓小弟來從頭說明一下,從哪邊呢?
就從電影拍攝開始說起吧,這個才叫做從頭說起阿~
目前一般的電影攝影媒介/攝影機大致上有下列幾種

1.底片 解析度:換算約為4K-6K之間,以柯達技術文件來看,可以到8K
2.Arri Alexa 解析度:Arriraw 2880x1620、Prores4444 1920x1080
3.RED Epic 解析度:Redraw(R3D) 5120x2700 (新的Red dragon Sensor可以拍6K)
4.Sony F65/F55 解析度:F65raw 4096x2160 (號稱未來可以拍8K...)

就以上資訊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各攝影機的解析度
光是攝影機就已經有一台Arri Alexa本身的解析度還不到家用4K的3840×2160

就讓我們來談談接下來的4K家用電影媒介Ultra HD Blu-ray
就讓我們來談談接下來的4K家用電影媒介Ultra HD Blu-ray

而以上這些都只是拍攝時的素材解析度,而不是你在電影院所看到的最終成品解析度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查詢IMDB,每部片的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大多都會列出拍攝時的攝影機、解析度

以Evil Dead(2013)來看好了
http://www.imdb.com/title/tt1288558/technical?ref_=tt_dt_spec
就讓我們來談談接下來的4K家用電影媒介Ultra HD Blu-ray

頁面上就有明顯列出底下的資訊:
Digital Intermediate (2K) (master format)
F65 RAW (4K) (source format)
這代表原始素材是4K,但是經過後期處理後成品為2K
(可能是動畫或是特效需求,這個就不多說明)

或是X-Men:First Class
http://www.imdb.com/title/tt1270798/technical
就讓我們來談談接下來的4K家用電影媒介Ultra HD Blu-ray

我們從下面這行字可以看到是以底片為拍攝媒材
Negative Format 35 mm (Kodak Vision3 200T 5213, Vision3 500T 5219)
但也有Digital Intermediate (2K) (master format)的字樣
這代表在數位後期製作的時候是將底片以2K解析度進行掃描為2K解析度的數位檔
之後再以2K解析度的數位檔為數位母檔進行後製
想當然爾最後的成品也就只會是2K等級的數位拷貝DCP

為什麼電影公司要這麼做?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後製這個步驟,所有的檔案都是拆成序列圖檔
不管是調光或是特效軟體,說穿了就是比較高級的"可序列處理之Photoshop"
有用過Photoshop的人都知道,開越大的圖處理起來越慢
何況是每秒24格總長度100分鐘以上的片子,那個特效要一格一格加上去
2K跟4K的處理速度是截然不同的,更不用說那個EPIC的5K RAW了....

這也是為何很多電影最後都選擇只出2K解析度的原因
因為後期製作基本上是用製作時間來計價的,4K可能比2K花3倍以上的時間
拉長製作時間也就等於拉長了整部電影的製作成本
所以在過去幾年、甚至到了今年2016的電影,大多還是採用這種2K等級的製作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到
絕大多數電影不是原生素材不到4K就是成品就只有2K,那出4K是有任何意義嗎?
說穿了這樣子的電影所製作出的4K家用媒介,也就只是Upscaling後的成品罷了

而這,也就是為何我會說這是個弔詭的時代

家用設備在"解析度"這個部分已經詭異的高於拍攝等級
而廠商也很巧妙地不提這些問題,一個個準備發行4K Ultra HD Blu-ray

今天這篇就先到此,這幾天再來談談廠商目前及未來所可能使用的銷售手段
2016-01-07 1:04 發佈

水無月航 wrote:
眾所皆知,沒有意外...(恕刪)


根本也不用討論這麼多
4K就算現在規格統一了
但是如果價格無法降價到平民規格的話
市場還是起不來的

畢竟大家都才換了2K電視及設備
怎可能有大多數人
會為了這個號稱有高解析度的4K再來換購這些貴鬆鬆的相關設備
價格不降的話
想換的人可以說不少啦!
但是換得起的又有多少人呢?

另外現在4K規格統一之後
不是你已經有4K相關設備就好了
要真正做到4K規格統一化的畫面
你現有買的設備可能都要更新(換)

所以一切都是廠商的陰謀罷了
沒有噱頭了
只好再創造出一種新的東西
但是卻還是一種無法大量規模化的商品
且此商品還可能是短暫過渡期的東西
想看4K不要急
過個2~3年再說吧!


接著,我想我們來談談關於4K Ultra HD一些微妙的"銷售手段"

首先我們先來延續第一篇的話題這是,我們先來提一下影片部分
目前市面上的電影,有絕大部分都不是以4K為最終完檔的規格
而這不管是對消費者或是廠商來說都是最重要的一個關鍵

廠商要怎麼就目前的狀況將手邊的資源以有效的方式來推廣給消費者

讓我們來回想一下,過去在DVD開始有下坡趨勢的時候
Sony為了讓消費者有持續消費的動力,針對DVD發行了一系列新品項

也就是大家都不陌生的"Superbit"


這個我就不多提了,畢竟已經是過去式的產物了

不過當年Superbit先是打著"將碟片容量拿來裝電影本片以提升畫質"為賣點
然後後期開始發行雙片裝,一片是Superbit本片、一片是特別收錄
這種簡直是在打先買的消費者臉的販賣方式實在是令人不是很爽....

而在目前這個HD與UHD 4K交替的時間點,Sony同樣的也推出了新品項
也就是"Mastered in 4K"系列(註)


這個系列標榜的是"使用4K等級的母帶去製作HD畫質的Blu-ray"
老實說這種販售方式我是真的不知道該說甚麼了....

首先,我必須說,之前去參加Sony F65的發表會,它的投影片有秀出一張研究報告
它的結論就是拍攝同樣的場景,4K拍攝的素材跟2K拍攝的素材,同時作成2K的DCP
畫質表現上用4K拍攝的素材製作的那份DCP畫質會比較好
(大意是類似這樣啦,我沒有記得很清楚XDDDDD)

所以我也必須承認,就這個部分來說
所謂"Mastered in 4K"系列的畫質的確會比早先出的BD還要好

但是,片單中不乏近期三五年內發行的電影,像是
The Tourist (2010)、Moneyball (2011)、Total Recall (2012)
然後在這些BD可能都還沒放進播放機裡看個幾次就宣告說要出新版?

再者,假設你今天發行的所謂"Mastered in 4K"真的是以4K母帶重製一次
那為何不在一開始就使用這種做法?這些又不是幾十年前的老片需要花很多時間修復

再退一步說,如果你原本不是用這些母帶來製作Blu-ray,那第一版是怎麼做的?

更甚之,既然有4K母帶,那乾脆等貨真價實的4K Ultra HD Blu-ray發行不是更好?

更不用提這些所謂的"Mastered in 4K"系列跟舊版的差異可能只有定格比較才看的出來

而最誇張的是這部Total Recall (2012)....
http://www.imdb.com/title/tt1386703/technical?ref_=tt_dt_spec


Digital Intermediate (2K) (master format)
這個很有可能最終成品不到2K的電影可以生出4K母帶來做"Mastered in 4K"....
我到現在還是無法理解這玩意是從哪邊生出來的XDDD

廠商甚至還在包裝外面貼上一個大大的4K貼紙
很多消費者更是看到包裝上有著一個大大的"4K"就認定這些就是4K BD
店家甚至還會很熱心的跟你說這些片子需要搭配4K電視才會發揮實力

我個人認為以上都是很不厚道的行銷手段
魔鬼都是藏在細節裡的阿....

這篇先到這啦,接下來是我個人認為更扯的硬體.....

註:應該有一些人發現Sony對於4K的動作非常的大
原因很簡單,Sony是目前的片商中唯一一個從製作、拍攝到家用都參與的廠商
電影級攝影機、廣播級設備、後期製作、數位片庫、一直到家用電視都有
所以說就4K發展的未來性來說,Sony絕對是最強勢的廠商
可是就目前Sony的財務狀況來說,如果推不起來就絕對是死路一條XDDD
我只期待PS4可以透過軟體升級成可播放4K的功能~
我比較期待4k的肉片 ,

至於4k的藍光電影 ,

看到一堆近期電影在2k藍光中的畫質表現 ,

我想2k已經太夠了 !

有沒有收集教父
錄影帶版、VCD版、DVD版、BD版
而且還等著收4K版的
舉手一下
這階段4K電視其實比較值得買, 但個人建議要確認好下列幾項規格 :

1. HDR 支援 (建議亮度和色域都要高)
2. 1080P轉4K SR 能力(因為1080P 依然才是最多片源的解析度 , 所以SR(super resolution) 能力非常重要)
4K影音大未來 www.4k-fan.com

ryan249 wrote:
這階段4K電視其實...(恕刪)

其實我覺得4K電視也是銷售手段而已
播放器沒有 4K.......第四台連1080P都沒有, 4K不知道買來作什麼?
4K電視是用來救面板產業的產品而已

對岸的1080P節目都比台灣多
依小弟之淺見...除非家家都是100吋以上電視4K才有它應有的價值,七八年前用42"電視看DVD跟1080P藍光,說真的差異不會太多..不過用130"投影看1080P藍光就真的不太夠了..而4K 70吋電視,4K投影機不是普羅大眾家庭能負擔的...
水無月航 wrote:
眾所皆知,沒有意外...(恕刪)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