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聖母峰: 征服的慾望>>

聖母峰 (2015 Everest)
觀影時間: 2015.9.18 虎尾白宮至尊廳

印象中看過的跟山有關的災難電影,
有1993 我們要活著回去/
1993 巔峰戰士/ 2000 巔峰極限 /2008 北峰 等
這類電影感覺好像不多??

Remember! We are a team. We get to help each other!

在電影院看到”聖母峰”預告片時 ,就蠻期待這部電影的上映,
尤其電影裡有幾位我喜歡的演員…
看完電影後 ,建議大家還是用劇情片的角度來欣賞,
特效災難場面是有 ,但佔的篇幅有限…
導演巴塔薩科馬庫(冰島)想呈現的災難片場景,
是在大自然的極端氣候裡, 真實細微的人性為何?
在現實的險境裡,如何去頗析自我, 發覺真正的自我!!
除了人性的層面探討以外,導演用比較溫和的手法,
呈現出大自然的險峻及人類生存的意志,
電影裡的演員眾多,每位的演技表現,都有不錯的成績,
只是要先記住他們的名字,不然在黑壓壓的暴風雪場景,會很容易搞錯。
整體上電影節奏掌控不錯,也有部份緊張刺激的場景,娛樂性算中上!!

電影裡技術層面表現最為亮眼,超高銳利的數位畫質,
攝影的展現好像在看超大銀幕的Discovery頻道,非常過癮。
音效的表現,屬棚爆的等級,
觀眾自己感覺像身陷在險惡的高山中,音場360度包圍感極佳。

面對一片高山白茫茫冰天雪地的景象,今天感覺有坐在電冰箱裡的涼感,
只要觀影方向正確,戲院影音設備不錯,
基本上 “聖母峰” 很不錯的山難娛樂電影。

評分: (以商業娛樂片的標準)

劇情:81 分
電影娛樂度 :80分
視覺特效: 90 分
真實感: 95 分
大自然的力量: 96 分
生命殘酷:: 95 分
災難下的人性: 90 分
演員組合: 90 分
電影節奏: 87分
BD 珍藏 : 80 分
畫質: 92分
音效: 92分




<<聖母峰: 征服的慾望>>


翻拍自世界電影雜誌
<<聖母峰: 征服的慾望>>
2015-09-18 16:1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聖母峰 慾望
建議也可以先看過「聖母峰之死」(英文名:Into Thin Air)這本書,比較能了解為何1996年山上明明有這麼多位8000公尺俱樂部級的一流高山響導,卻仍然發生這樣的悲劇,特別是當年台灣隊也在同一天嘗試攻頂....

商務印書館也曾於1998年出版過這本書,書名《巔峰》。

Whistle Blow wrote:
建議也可以先看過「...(恕刪)

into thin air不只有書
也有電影:超越巔峰(Into Thin Air: Death on Everest)
印象中雖然電影罕見的有國旗現身
但台灣隊幾秒的劇情卻是來被凸顯隊員專業度不足
我沒有被自己國家隊伍被汙衊的氣憤
而是有些感概




Paul1582 wrote:
聖母峰 (2015...(恕刪)

感謝分享
這部片子應該和之前超越顛峰into thin air都是講同樣的事件
還蠻期待導演有何新的角度
先前的超越顛峰印象上是四平八穩還蠻好看的

高山山難片一定會想要凸顯人性衝突的部分
但處理不好
往往就只是淪為俗套的犧牲和自私的二分法
[Remember! We are a team. We get to help each other! ]
這句話不知道是出自哪裡?
我感覺這有點像是部隊弟兄一起攻山頭的氣魄
而不像我所知道的高地攀登
或許電影就是要強調放大某些情操
娛樂性還是大於寫實性吧?

Cloudy Shiau wrote:
感謝分享這部片子應...(恕刪)



對 !!您講的沒錯,
這句台詞 是準備攻頂前,
領隊所講的…
電影裡處理的手法比較四平八穩,
沒有太多辛辣的調味料,
也沒有出現超級的山難英雄..

電影最讓我震憾的地方,
除了大自然的瞬息萬變外,
還有人類生命的卑微…
影音效果 ,好像置身於災難現場…
謝謝分享….



Whistle Blow wrote:
建議也可以先看過「...(恕刪)


這期的世界電影雜誌 ,內頁中也有對電影, 還有這件山難,
也有很詳盡的介紹..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謝謝分享….
今天下午也去看了,真的如您所說,想期待有何刺激驚險的劇情就可以免了,省得失望,基本上這部片娛樂性不高,比較貼近劇情更豐富的記錄片,我會去觀賞不是因為我也愛登山,相反的,我對登山的知識一無所知,純粹去了解自己未知的一部份而己,當然裡面還有很多人性的元素可以拿出來探討,但懶的打字,這部份就交給樓主拋磚引玉了,小弟有空再來共襄盛舉
Paul1582 wrote:
電影裡處理的手法比較四平八穩,
沒有太多辛辣的調味料,
也沒有出現超級的山難英雄..
...(恕刪)

這部片威秀體系的數位IMAX很早就開放訂位, 而我也老早就已經訂了IMAX的座位場次. 但這兩天看到本片評價偏低, 原本要取消台中大遠百威秀數位IMAX的訂位而改看一般廳..

但還好沒有取消...........

雖然這部片以娛樂效果而論是平淡無奇. 這也沒辦法,因為這片是真實故事, 真實遭遇改編的電影,總不能有太誇張的設定.

所以片中有大部分時間還頗像是看紀錄片的感覺, 但也因此特效畫面更顯得真實!

這部片的畫質在數位IMAX大比例銀幕的呈現之下更顯優異, 非常之細膩通透. 即使戴上3D眼鏡也沒有光源衰減之感. 這片的3D不是雪花直往你眼前衝過來那種,,而是透過3D主視角,讓你更加感到喜馬拉雅山地勢的兇險. 有些鏡頭如果有懼高症的觀眾看起來應該會有稍微腿軟的感覺.

音效也是這部片很突出的地方. 尤其是後半段暴風雪侵襲的場面, 台中大遠百威秀數位IMAX的音響系統真是忠實呈現了極致的聲音包圍感以及爆棚震撼效果!

這部片在銀幕小,音響差的戲院看可能會令人昏昏欲睡. 反之如果能在大銀幕及聲光效果佳的影廳看感受絕對不同!
我今晚去林口國賓ATMOS廳看了這部,覺得很不錯的啊
不會讓我昏昏欲睡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Paul1582 wrote:
印象中看過的跟山有關的災難電影,
有1993 我們要活著回去/
1993 巔峰戰士/ 2000 巔峰極限 /2008 北峰 等
這類電影感覺好像不多??(恕刪)


登山電影拍得不多,拍的好看更少!!

1991年還有一部的"8000米死亡線"也是不錯看,
爬的是比聖母峰更難爬的K2峰,
2000年的"巔峰極限"爬的也是K2峰,
不過巔峰極限太商業化了,
8000米死亡線比較記實不會有太過超人的動作出現,
看到"聖母峰:征服的慾望"的預告我還以為是這部的翻拍,
感覺劇情有點像......結果不是.............,
不過想想也是,登山電影不外乎:登山、遇難、求生.....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