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金馬獎】若失去了自由、包容,何來藝術的價值!

金馬獎,走了51個年頭!
走過了戒嚴時期、經濟起飛、藝術文化大鳴大放的時期,
正步向一個如少婦般雍容、步調優雅的年紀。

任何一個人做的任何一件事,在生活中發生,
自然其身邊的每一個人未必都是贊同!
更何況是一個在東亞、電影界站了一席之地的華人文化盛事,
其褒貶、其讚揚,在布幕拉下後 ... 才正要唇槍舌戰的上演!

君不見全世界電影界最知名的大獎:The Oscars
在閉幕後,更多毒辣的批判,才是令人咋舌!


第51屆金馬獎,在閉幕後…
鞏俐 小姐的經紀人 - 曾敬超(台灣人)發表了嚴厲的批判!
當然,這是不是 鞏俐 小姐本人的意思,
又或是演藝圈這種常態由經紀人炒作話題,自以為保護自己藝人,
(實際上是經紀人自己為了保護自己的飯票!)
所做的一種媒體操弄!

因為,也不是鞏俐 小姐自己跳出來說的,
自然 … 哥,也沒太大的興趣去談太多!
不過,藝文界的記者,倒是把跑政治界新聞的這種噬血的精神,
也引用在藝文圈新聞的採訪、播報,
倒也是令哥對於整個媒體界的素質,最後殘存的信心都沒了~~


不過,某位名不見經傳的大陸媒體工作者,
在 騰訊娛樂 上發表了篇文章「金馬獎到底有多Low?」
(他的文章,我已經幫他翻譯成中國歷史文化的〝繁體字〞並放在文後了~)

哥,倒是想回他幾句話:
「您〝金雞百花獎〞能擺在哪裡?自己家的茅廁裡嗎?」
「您啥時開放自由批判、不限級別任何電影在自己國家上映來著了?」
「您除了批判別人!能批判自己人嗎?由其是您們自家的政府呢?」

他的文中,提到了三點:
1、「它怎樣推動了文化的發展?」

哥曰:
要是如您的邏輯;沒有票房=小眾,票房很好=大眾,
那大眾的就應該得獎,小眾的就應該不得獎嗎?

這一點,我倒是想跟您臭屁一下~~~
在我們國家的國情下,有公開透明的投票制度,
就連這個您瞧不起的這麼Low的獎,也是一人一票,得票多的,當選!

感情兒,您可能不習慣、也沒有辦法理解這種公平的投票制度!
因為,就連我們自家台灣人都會罵到要死:
「怎麼會是新加坡人拿到最佳影片?」
、「怎麼會是大陸人拿到最佳導演?」
、「怎麼會是香港人拿到最佳男演員?」
…. 這種每一屆都會出現的批判!

但,就是在這種不同意見中,最後出線的 …
往往都是最公平、民主下、一票一票所選出的經典!
每一部得獎的理由… 本來就是見人見智,
更何況,哥和您吃的米,本來就不是同一種啊!


2、「它怎樣推動了電影工業的發展?」

哥曰:
「金馬獎」生來可不是為了聯絡兩岸三地這樣的目的!
在您中國大陸還沒 ”改革開放” 前,她可是早就活了有40個年頭~
在與香港演藝圈30多年的合作、開放下,
早就奠定了華人電影文化的精神價值!

您所在的國家,充其量是體現一個廣大的經濟市場,
但在媒體自由的創作文化上,可仍是保留在毛澤東時期的管制體制下!
當然,我們國家想與您們打交道的文化創作者,
自然也只能小心翼翼的慢慢走,
畢竟,轉頭看看您們自家人,
抄襲、剽竊其它國家的文化創作比比皆是,
已經累積了這麼久、也上當了這麼多次的台灣人,
能不克制?能不內斂嗎? 

「金馬獎」的價值,是在於體現整個文化創作不受任何時空、人事的限制,
可以忠實呈現創作者的構想,並被更多的人看見!

說不定,在不久的之後 …
您國家的香港地區,在被茄制 ”自由創作” 的那一天,
「金馬獎」的價值,就會變成了華人世界的唯一指標!
您說,對吧!?


3、「作為一場秀,它賺錢了嗎?」

哥曰:
「誰,不用生活?不用賺錢?」

文化的創作,本來就一直是賠錢的多,賺錢的少!
這種心酸,您應該多上網估狗一下,
怕是,您國家封鎖了太多網路上的資訊,導致您如井底之蛙,不識這大圈子,
這倒也是不能怪您!

但是,您提了2010年范冰冰的經紀人,偷了飯店裡吹風機一事!
說真的,您不提,哥還沒事!
您提了,哥可是整個懶趴火都燒了起來~~~ 

『不告而取,謂之〝偷〞!』
不曉得同屬中華文化的您們,學校老師教不教這個!?

經紀人,何許人也?
一台吹風機是值多少錢?
手下帶著這麼多藝人,該不會連個新台幣2、3千元也沒帶著吧!?
沒現金,也該有個什麼銀聯卡之類,可以刷卡的吧!?
怎麼會隨手牽羊呢?

「入住房間又有3000元消費額度」!
相信這在與會的說明上,都已經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
前面已經辦到了47屆的金馬獎,
年年都有非領獎人本人領獎,由代替的人參與領獎,
有從美國飛來的、香港飛來的、全世界其他國家自費來領獎的,
就沒人偷了東西!
還自己爆連自己住宿的錢,都能有問題~

說真的,
哥在01~07年間在上海工做了要六年的時間,
早已領教過您國家人民真正LOW的水準素質了!

說真的,現在都已經14年了,既然都已經改革開放,也有經濟能力,
也不要在這種 ”惡小而為” 的思想文化中,原地打轉!

更何況,「金馬獎」是種文化宣揚、不賺錢的人文文化,
所花費的是傾我中華民國人民之支持、中華民國人民的納稅錢,
怎會讓獐頭鼠目之輩為所欲為!


哥最後告訴您,
您抨擊的文章,哥花了一點時間… 一字字幫您讀了,
您感情個兒也只能是對著哥國家來著,
畢竟,您也寫不出個兒屁來,
能批評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人民!

最好是也請您別翻牆了,
好好待在您自己的小圈圈裡吧!
您放心好了,金馬,會越走越好、越走越高的!



文章出處:http://ent.qq.com/a/20141126/110365.htm
騰訊娛樂專稿 文/曾劍 wrote:

金馬獎為什麼這麼Low?
電影新聞騰訊娛樂 [微博] 2014-11-26 08:14
[摘要]2010年,范冰冰經紀人穆曉光帶王學圻去金馬獎,帶走酒店消費額度範圍內的吹風機。但組委會追到機場,稱該額度只提供給藝人。穆曉光放話說以後旗下藝人再也不會出席金馬獎,包括範冰冰。

鞏俐不是第一個被金馬獎氣走的,范冰冰(微博)(微信號:fbbstudio916 )早在2010年就宣佈再也不會出席金馬獎
騰訊娛樂專稿 文/曾劍
鞏俐的經紀人曾敬超給臺灣媒體發聲明炮轟金馬獎,這份聲明是如此不克制,不留後路,以至於它看上去太不像一位行走江湖多年的超級女星的聲明。
聲明說:“這讓我瞭解一個不專業的電影節是怎麼樣的,而且一個不公正的電影節,會讓所有藝術人員瞧不起。不會再來這個業餘的電影節,一點意義都沒有。這是我第一次來金馬獎,也是我最後一次來金馬獎!”
這不是金馬獎第一次挨批評,但的確是金馬獎第一次挨這麼激烈的批評。“不公正”的批評還好說,本來電影節和頒獎禮是不可能做到所謂的“公正”的,但是“不專業”和“業餘”的批評就嚴重了,意思是,金馬獎,你Low爆了,老娘再也不跟你玩了!
金馬獎到底有多Low?
舉個例子,第45屆金馬宣佈金城武入圍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6小時後,宣佈因為金城武是日籍,因此取消該項入圍資格。第49屆金馬宣佈《沉默如謎的呼吸》和《驚惶》入圍最佳原創電影歌曲,5小時後,宣佈因為這首歌非影片原創取消了兩首歌的提名資格。
看上去,金馬獎在頒佈提名的時候,不太用心做功課,而且,犯了一次這樣的錯誤後,它並沒有建立相應的機制來避免再犯這樣的錯誤。
上面提的只是非常小的細節,但這樣的小細節可以窺探出整個金馬獎專業和敬業的程度。
金馬的Low還體現在更大的地方。
作為一個電影節或頒獎禮,個人以為,評判它主要有三個尺度,一,它怎樣推動了文化的發展?二,它怎樣推動了電影工業的發展?三,作為一場秀,它賺錢了嗎?
它推動了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了嗎?
金馬看上去在第一點上還蠻有建樹的,或者說,它總是刻意地想在第一點上有所建樹了。它總是喜歡讓一些大家幾乎都沒聽過的片子獲獎,然後大家再去看看這些片 子,誒,還不錯呢。只要聽到“誒,還不錯呢”,金馬獎似乎就心滿意足了。比如去年金馬將最佳影片頒給了《爸媽不在家》,當時誰都沒聽說過這個片子,但後來 看了下,影片本身確實很不錯。
這種做法聽上去並沒什麼問題。但是,金馬獎在這條路上走得有點太遠,做得有點過火了,它並不是每次都能挑到《爸媽不在家》這樣優質的影片,所以,有時候看上去就是為了要有這樣的片子存在,而刻意去挑這樣的片子,哪怕品質降低一點也不管不顧,反正要有就對了啦。比如呂麗萍拿了影后的片子《玩酷青春》(第47屆金馬),就是一部看上去還過得去,但遠遠沒有達到拿影后的程度的片子。
在這一點上,金馬是過於刻意地區分商業片和文藝片,並一廂情願地認為,小眾的就是優質的,表面上看,它是優先考慮文藝、藝術,但內裡卻是優先考慮小眾,姿態。對金馬而言,姿態正確,或者說得過激一點,政治正確,是比其它更重要的事。
再來看第二點,金馬怎樣推動了電影工業的發展?
很遺憾,幾乎看不到它在這方面有多少企圖心和實際的建樹。
金馬作為聯絡兩岸三地乃至全世界華語電影人的一個獎項,它應該在打通兩岸三地的電影工業上有所建樹才對,遺憾的是,臺灣電影工業和大陸電影工業的合作是相當不活躍的,放到10年前,願意來大陸合作的臺灣電影人似乎就兩個人:陳國富,朱延平。(李行導演也一直在推動兩岸電影的合作)只是近一兩年,臺灣電影人和 大陸的合作才變多了,但與早已經融化在大陸電影的香港電影人相比,臺灣電影人仍然顯得無比克制和內斂。
再看第三點,作為一場秀,金馬做得好嗎?
哦,作為一場秀,最重要的就是明星資源,因此,維護好明星關係應該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是,金馬是怎麼做的呢?金馬不惜為一台電吹風犧牲掉藝人資源。
2010年,范冰冰經紀人穆曉光代表王學圻參加金馬獎,由於太喜歡酒店的吹風機,而入住房間又有3000元消費額度,於是就把這台吹風機帶走了。結果呢?金馬組委會追到機場去要這台吹風機,因為3000元的額度是提供給藝人的,不是給經紀人的。
結果呢?結果穆曉光放話說,以後旗下藝人再也不會出席金馬獎。他所說的旗下藝人就包括范冰冰。范冰冰也放出話說,年終要送每一位工作人員一台最貴的吹風機。
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狗血橋段,你很難想像是金馬獎這麼一個號稱是華語電影最高榮譽之一的頒獎禮幹出來的,星光熠熠啊,巨星雲集啊。
就不必再盤舉金馬頒獎禮的組織有序,主持人的機智可愛,等等等等了。金馬Low到了這樣的高度,不惜為一台吹風機而犧牲掉藝人資源,你很難想像還有什麼事是它幹不出來的。
金馬創辦於1962年,1964年和1974年停辦了兩年,到如今已經辦了51屆。五十知天命,希望金馬知天命而不要認命,要有勇氣停止做一個Low咖,就算做不了高大上,好歹讓自己看上去高大上,至少,請別再在吹風機這種破事上糾纏不休。


2014-11-27 15:43 發佈
不用火氣大啦...


那名發文者都已經告訴你

他的名字叫: "曾 劍" ....







florence0729 wrote:
金馬獎,走了51個年...(恕刪)

15億人只出一個張藝謀...2200千萬人就出李安...水準不言可喻
商業攝影..活動外拍都接..我常在head4混..請搜尋hata6136就好
florence0729 wrote:
金馬獎,走了51個年...(恕刪)

我們有李安,誰low?
哥,我已經沒法用繁體字贊同你了!
florence0729 wrote:
金馬獎,走了51個年...(恕刪)




可以不要哥來哥去的嗎?
反躬自省,頒獎典禮本身真的很LOW。就不能改換這種美式綜藝化的頒獎典禮型式嗎?有這樣糟糕的頒獎典禮,金馬獎就先失敗了一半。
今年的女主持人真是歷屆最不莊重的一位,言談跟打扮完全無法協調,越後面越糟糕!
不過要說到獎項給的不公平也太過分,畢竟只要是人組成的評審團就會有個人喜好,就會有評審團認定好的風格,與其說這次頒給太多獎項中國電影是一種特殊的突破,不如說今年的台灣電影尋求突破的太少,這次的獎項未必都頒給大作,所以拍片成本與場景未必是問題,劇本與演技上的突破才是本次獎項的重點.
當然,頒獎以後來賓的發言也相當的有爆炸性,或許也凸顯了主持人對於來賓的不尊重與對於各個明星之間的恩怨不了解造成的問題.
過去之心不可得,現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

lucars1130 wrote:
可以不要哥來哥去的嗎...(恕刪)


哥來哥去的煩死了
用語都被別人同化了還好意思說別人low
我看你只是自high
李安是有台灣精神沒錯
但他製作電方面是好萊塢體系的人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