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好奇為什麼他們也不去抗議“教育部”刻意美化中國的殖民統治?
真想告訴那群被成功洗腦的學生這裡是台灣不是中國,電影就是電影,不要扯一些有的沒有的。
每一部賣座的電影背後總是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電影工作者的使命就是把那個時代的故事,透過鏡頭介紹給喜歡這部電影的每個觀眾。
『KANO』和其它國片最大的不同,就是導演是用高規格的態度來詮釋一個曾經發生在台灣的好故事。
2月27日首映日,我總共看了二遍KANO,因為劇情真的是太感人、太勵志。
這部電影讓人感動的情節很多,不過最賺人熱淚的就是『甲子園冠軍決賽』那一幕。
尤其是投手為了要撐下去,竟然選擇把球場黑土沾在流血傷口來增加投球摩擦力,
每投出一球就像是往自己身上多劃一刀,就算是擔任打擊時的每一次揮棒也是一樣。
更讓人動容的是,全體隊員要求投手相信他們,改投對傷口負擔最小的直球來跟對手正面對決,
這是一場註定不會贏的比賽,但是大家還是“不放棄”每一顆球,用最認真的態度堅持到最後。
最後嘉農棒球隊雖然沒有得到冠軍,但是卻得到了比冠軍還要高的榮譽,滿場高呼『天下嘉農』。
我心目中的『KANO精神』就是“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